刘宋风云 第二十章 西征与北讨
这里要说的,是另外一个部落——柔然。
话说是有南就有北。对于刘宋来说,北魏就是北方;而对于北魏来说,柔然就是北方的北方。
柔然起源于四世纪,原先为北魏的属国。后来柔然的社仑可汗大发神勇,举兵击败了北方的敕勒、高车、拔也稽(匈奴)部落,挣脱了北魏的统治,重新一统漠北。
柔然是游牧民族,生产力自然跟不上,南方当时已经汉化的先进的北魏,于是就只能去抢了。从柔然建国开始每一代郁久闾氏的可汗就会亲自到南边打劫。打劫完就跑,动作干净利落。
北魏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把柔然打一顿。事实上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开始,北魏就制定了反击柔然的计划。柔然抢我人口,我也抢他的。有最远的一次拓跋珪直接追杀柔然部落到了北海(贝加尔湖),杀得柔然好是消停了一阵子。
可是这柔然来了去,去了来,生命力旺盛的很。后来北魏没办法了,除了每年出征之外,还设置了武川、柔玄、御夷、怀荒等六镇常备于北边,以防柔然入侵。
就这样直到景平元年(423),拓跋嗣未老先衰,又染上了和他父亲之前一样的坏毛病:吃寒食散。拓跋嗣吃着吃着就把自己毒死了,年仅30岁出头。谥号明元皇帝,号太宗。
拓跋嗣死后,其子拓跋焘即位,史称太武帝。
就在拓跋焘即位不久,元嘉二年(425)的时候,夏国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昔日杀人无数,终日在享乐中沉迷的赫连勃勃死了,谥号夏武烈帝。帝位由他的儿子赫连昌继承。
赫连勃勃的讣闻次年才被北魏的人所探知。等到拓跋焘知道赫连勃勃的死讯后,他的反应是惊喜,极度的惊喜。拓跋焘生性喜好征伐,追求的就是征服他人的快感。更重要的是,胡夏的二世祖赫连昌与自己的兄弟关系闹得很僵,国内的政治气氛很是紧张,这难道不是去讨伐的最好时机吗?
崔浩也上奏附和拓跋焘的决断:“近期以来,天象显示夏国马上就会灭亡了;今年难得五星出东方,属于是天人相应的大好时机,万不可使机会白白流失。”
西征的议案在朝中并没有激起太大反对,拓跋焘顺利集结了10万兵力,拉开了从黄河上游到下游的全面战线,向胡夏进发。具体是这样安排:大将奚斤带着四万五千人攻打河东的蒲阪;将军周几带几万人袭击黄河渡口处的陕城;而拓跋焘自己则带了两万骑兵,轻车简行,直扑胡夏的统治中心——统万城。
北魏始光三年(宋元嘉三年,426)冬十月,北魏皇帝拓跋焘来到黄河岸边准备渡河。恰巧北方天气寒冷,一场降温过后,黄河停止了奔涌。在确认结的冰足以让大军过去之后,拓跋焘率领军队渡河,之后一路狂飙,杀向了统万城。
仅仅三天不到的时间之内,魏军骑兵就突破了夏军的所有防线,直抵统万城下。那一日正是农历十一月初三,也就是冬至时节,毫无感觉的赫连昌还没有来得及与群臣在这个佳节把酒言欢,就一把接到了自己都城被围的警报。
热闹的宴会顿时乱做一团。当大家听到北魏军队在城外仅仅30里的黑水城扎营时,原本整洁的宫殿更是一片狼藉。赫连昌乘着酒气,故作镇定,对臣下们说:“大家先不要慌张,我先去与他们大战一场。”
赫连昌整点军队,策马出战,两军随即交战。本已不占优势的胡夏军队一败涂地,赫连昌在醒了酒之后仓皇逃窜进了城内,身后的魏军紧追不舍,看来是要把赫连昌一举拿下。之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魏军将领豆代田趁着赫连昌逃进了城门,后续部队还没来得及把门关上的时候,趁着一片混乱的时机,直接杀进了统万城的西门。
豆代田带着自己的部众在城内大杀特杀,城里的人这才反应过来:有敌军士兵杀进来了!“咣啷”一下子,整个城门都被封锁了起来。豆代田在重重包围的情况下,居然成功烧了夏国皇宫的西门,最后从容翻墙而出。这么一打,让不少人都啧啧称奇。
虽说军中出了像豆代田这样的硬核狠人,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情况是不会再现的。赫连昌不会傻到再次不自量力地出门挑战。这就是魏军的闪电战不足所在,面对人为修建造的城防设施时,追求快、准、狠的魏军骑兵未必能占有优势。
拓跋焘没有取胜,心中稍感自己谋划不周,他对军队里的人说:“统万城此时还是拿不下来,我来年再找机会攻取。”之后,魏军在城外大肆扫荡一番,带着十几万头牛马和几万户居民离开了统万城。
赫连昌大出一口气,自己还比较幸运,魏军终于走了……可是他人身在北边,不知道的是,南边进攻的魏军没有丝毫退兵的迹象。
南线的魏军目标是长安。由于在出征之前周几死在军中,南线的军事都给予了奚斤指挥。南线五六万的魏军不战而克弘农,进入关中三辅地区,很快对孤悬在河东的蒲阪形成了包围。
蒲阪守将赫连乙斗,面临大兵压境,很快赶快向统万城那边的赫连昌告急。使者千千里迢迢到了统万城,才发现道路被魏军切断,统万城依然被围得水泄不通。使者并没有上演什么千里破重围的伟大之举,相反,他置统万城还没有沦陷的事实于不顾,回去斩钉截铁地对赫连乙斗说:“统万城已经沦陷了。”
乙斗一听统万失陷,看来国家已然不保,皇帝已经被抓走了!之后他抛弃了蒲阪向长安逃去。长安的守将赫连助兴与乙斗堪称卧龙凤雏,就在乙斗抵达长安,将统万失陷的消息传给助兴之后。助兴直接放下了长安,与乙斗一同润到了安定。
魏军顺势接收长安。
长安失陷的消息传到了统万城,赫连昌一面大骂乙斗与助兴两个不成器的胚子,就连就这样两个智商处于地下室的人渣居然还姓赫连,真是可耻啊!在大骂之后,赫连昌让平原公赫连定去支援关中前线,与奚斤在长安对峙。
赫连定与奚斤在关中死磕上了,这让赫连昌很是放心,长安的丢失应该只是意外,只要努力一把,自己就可以收收复所有的失地,将国界推回开战前的界线。事实证明赫连昌终究是黄粱美梦一场,冷不丁地——
五月初九,边关再度报警:拓跋焘率领6万军队渡过黄河,进攻统万城。
这就是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差距,同样是一场战争,北魏可以全线作战,赫连昌却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不过拓跋焘既然让奚斤在南边牵制住了赫连定,就不会给赫连昌机会把这关键的人给叫回来。
拓跋焘的计划是:舍弃自重,带领骑兵3万进攻!
群臣反对:“统万城的坚固程度皇上您也不是不知道,我们上次打就没打下来。您这次依然轻车简行,进不可攻城,退又没有接应,不如带步兵来一起攻城。”
拓跋焘大笑:“攻城?这只不过是最下策罢了。就这样像乌龟一样爬过去,那边做好了准备,我们当然会失败。如果只带骑兵,对面认为我们没有后援,就会贸然出战,只要他一出战,就是我的主场了。再说,我的军队离开国都两千余里,又有黄河天堑断绝后路,大家都明白,只有一绝死战才有活路可言,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是时候与赫连昌小儿来一场真正的决战了!”
六月一日,拓跋焘出其不意地杀到统万城下,将大部分军队埋伏在城外的山谷中,只有少部分军队出战。
赫连昌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他坚决不出战,任由魏军如何骂阵,赫连昌始终没有派一兵一卒出城门迎战。
几天之后答案揭晓。夏军的投降将领告诉拓跋焘:赫连定说自己先会解决奚斤,让赫连昌先撑一会儿,等到干掉了奚斤,自己在北上回援,里外夹击魏军。
拓跋焘心中不禁一惊,这正是自己所不愿意看见的结果。自己必须要在赫连定得以赶回之前,把统万城内的守军给引诱出来。这样一来,魏军就连门外骂阵的人也少了很多,摆出一副炊烟日益稀少的样子。
赫连昌,你就出来吧!
表面上的退却赫连昌是不相信的,万一有诈是不是!这套战术我兵法书上又不是没有看过,你是故意示弱骗我的吧。直到有犯了事儿的魏军士兵投降胡夏之后,问及魏军此时的状态,赫连昌才发觉拓跋焘好像真的没有在演——魏军粮草快吃完了,士兵都在吃草了。这样一来,前面的退却好像也确实挺合情合理的。
俗话说得好,“宜将剩勇追穷寇,莫钓沽名学霸王”。况且自己又不是“剩勇”,用来追这些“穷寇”,那是完全够用的。赫连昌心情大快,点齐军队城内军队3万,出城列阵,与魏军决战。
三万夏军排兵布阵,浩浩荡荡向城外开来。虽然说魏军在野战上比夏兵要厉害一点,但是那架势一把开,任凭谁看了心中都还是会有点发怵。大臣如长孙翰都等都说:“夏兵列阵整齐,不如再向后撤退以避其锋芒。”
拓跋焘也同意:“我好不容易才把他们给引诱出来,可不能就让他们这样跑了。我们再往后退一点,让他们再走一段路!”
魏军进行了第三次退却,夏兵穷追不舍,将队伍分为两翼,直接向魏军所在的城西北角杀了过来。走了不过六七里,迎头撞见了魏军的主力。好死不死的是,这时突然就刮起了东南风,呼啦啦的往魏军地方吹去。原来两边还可以相互望见,现在好了,中间隔了一阵飞沙走石,还是朝自己方向飞来的!
宦官赵倪急忙劝拓跋焘说:“现在天时不好,还应该再等一会儿。”在一边的崔浩喝断了他的发言:“你这是什么话?我们的攻击计划已经定下来了,又岂能轻易更改?他们既然已经孤军远出,现在就应该把他们一网打尽,难道这风沙就这么厉害吗?”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把人和发挥到极致,不愁不能取胜!
拓跋焘大喊一声“好”,便出大营去集结兵力。之后他一马当先,带着所有的北魏士兵,直接冲向了夏军的大阵。夏军在漫天的黄沙中看见了一个奇异的现象:对面堂堂一个国家的皇帝,居然冒着生命危险,率先发起了冲锋。他的身边,只有宗王拓跋齐和几个贴身的侍卫。
两军接战。一时流矢对射,刀光映日。夏兵起先还在奋勇接战,但无奈野战真的不如对面专业的北魏,只能且退且战。一直接战了五六里,夏兵又回到城墙脚下。此时夏兵已经损失了一万多人,包括赫连昌的弟弟赫连满在内的几十位王公高官战死或被俘。
其中最出彩的还是拓跋焘本人的表现。在刚刚交战的时候,拓跋焘第一个冲进了阵里,除了拓跋齐与身边的人,没有其他人跟上他。拓跋焘就这样一直往里面杀进去,突然之间他的马受了惊,将他蹶下了马背。
身边的人顿时傻了,皇上居然都已经倒在地上了!夏军想必也发现了这样一个头号的目标,向拓跋焘这边靠拢过来。拓跋齐拼死保护拓跋焘,扶他起来。
关键时刻还是拓跋焘从地上一跃而起,重新跳到了马背上,刺死了前来追赶的夏国尚书斛利文,完成了一个漂亮的反杀。之后,拓跋焘终于在一片混乱之中找到了自己寻觅已久的目标——夏国皇帝赫连昌。
赫连昌与拓跋焘一样,也有上阵时冲在前面的习惯。不过他的勇气却比拓跋焘短了一大截,具体表现就是,在两个都喜欢冲锋在前的人打在一起的时候,他是先抱头就跑的那一个。
赫连昌这一跑不要紧,可怕的是他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他觉得自己是守不住统万城了,于是他在兵败的第一时间就向陇西方向的上邽跑去。拓跋焘看着赫连昌的军队向上邽奔去,自己也继续追击,在并且在傍晚的时候成功地随着一大批的夏兵混入了城内。
进城之后,他与拓跋齐换上了夏兵的衣服,往上邽城里的行宫走去。不久城内渐渐传出了风声,说北魏的皇帝已经带着大批的魏军混进了城里头,正在搜捕赫连昌。惊魂未定的赫连昌在城中开展大搜捕运动,紧闭城门,发誓要把拓跋焘抓起来。
上次是豆代田,这次是拓跋焘,你真的以为夏军的防线是空气吗?!
赫连昌再次被打脸,他接到的消息是:拓跋焘把宫中女人的裙子拧成了一股绳,借着这绳子,成功爬到城外……开溜了!
奇耻大辱,赫连昌在上邽顿时无地自容。
六月初三日,拓跋焘带着获胜者的骄傲进入了统万城。统万城城墙高十仞,地基厚三十步,上面有十步宽的步道。就连宫殿里的城墙也高五仞有余,史称其“台榭壮大,皆雕镂图画,被以绮绣,穷极文采”。拓跋焘在这里做出了总结:
“蕞尔国而用民如此,欲不亡得乎!”

统万城陷落了,北魏征伐胡夏的行动取得圆满的成功……似乎也有也有些不太圆满的地方,那就是赫连昌还没有被抓到,依然还是在上邽当他的皇帝。拓跋焘一笑,这事儿还用得着我来操心?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在南线和赫连定对峙的奚斤。
赫连定当时一听到统万城陷落了,马上解除了对长安的围困,收拢兵力,向赫连昌靠拢。奚斤与魏军援军娥清
、丘堆、尉建等部合兵杀向了上邽。赫连昌见上邽危急,又将大本营向后挪到了平凉。奚斤等人就在安定城外驻军,与赫连昌死磕。
只能说是魏军的运势突然走低了吧,奚斤军中突然就爆发了大流行的瘟疫,不少人死了,连带着魏军赖以生存的粮草和马匹也没了。奚斤只好一面修筑营垒,一面让丘堆去民间征粮。魏军的本质就又暴露出来了,面对刚刚蒙受灾祸的关中百姓,他们是死活也交不出来粮食的。可你不交是吧?那我抢!你交了是吧?你肯定还有粮食,不交给王师交给夏军是吧?反了你了!
魏军在城外的三光政策,引起了不少反感,本来现在已经是元嘉五年(428)的二月份,冬粮刚刚吃尽,种子刚撒播出去,你魏军就这样死命的来上门催讨,还让不让人活了!有些民众自发的向夏军通告消息,把魏军的防御阵势卖了出去。
赫连昌对丘堆与奚斤发动了偷袭,很成功,打到最后,魏军只剩不到100人回了城,损失高于80%。得胜之后的赫连昌连日来安定城下叫阵,搞得魏军都不敢出城了。
困守城中,迟早有一天会饿死,这让魏军的将领感到了担忧。
监军侍御史安颉先打破了这份默然,他激励大家说:“如今受皇上的诏令灭贼,反而被贼军在这城里围困,诸位想想让夏军破城,我们会死;弃城而逃,也还是一个死。与其都是一死,各位何不想想办法出战呢?”
奚斤拒绝:“现在马都饿没了,步兵打骑兵,我们赢不了。我已经向平城那边求救了,相信很快就会有人过来救我们。”
安颉怒了:“大人,要等到援军到来,这啥时候可以盼得到!不如马上就出击,杀出一条生路。”
奚斤还是回绝:“马太少了,不能出战。”
安杰拍桌子,指着奚斤说:“现在在军中搜罗一批马,还至少可以得到两百匹,我愿招募敢死队来杀出去,如果不能解除包围,至少也可以将他们的精锐折去大半。况且赫连昌这次肯定还会亲自出战,咱们的人都快认识他了,只要他敢出来,我就把他抓回来!”
奚斤没有发声。我虽然不懂赞同你的意见,但我允许你自己组建兵力去送死。当然,不能用我的。
安颉只好向尉建商量,在私下打通关节,凑齐了一批人马。
又是一如平常的一天,赫连定再次来到安定城下来打劫。安颉热血沸腾,时机终于来了。他打开了城门,带着自己的敢死队出去了。
赫连昌果然又在最前面,安颉与将士们认得就是这个人,他们直扑赫连定而去。
诡异的一幕再次上演,恰巧城外又刮起了沙尘暴。黄土高原的沙尘暴,偏偏就喜欢在这交战关头的热点突然进来掺和一把。夏军士兵被沙尘迷住了眼睛,赫连定也一时迷失了方向。
此时,赫连昌的马突然受惊,将赫连昌从背上摔了下来。赫连昌没有像拓跋焘那样的好运气,他被后面赶到的安颉生擒。
胡夏的皇帝,他,真的被抓到了!
赫连昌的束手就擒,让拓跋焘可以暂时放下西边的烦恼。不过拓跋焘并不是那种喜欢安逸的人,相反他一直有着充沛的精力处理对外的事物。比如说北方的柔然汗国最近又变得不老实了起来,虽然说之前来北魏境内抢过很多次,抢劫的难度他们也明白不是一般的大。但是为了生计,柔然人对北魏的抢劫可谓是一年比一年频繁。
拓跋焘想要一了百了,把柔然人狠狠的揍一顿,最好可以把他们打得再起不能。元嘉六年(429)四月,拓跋焘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要把柔然人一网打尽。
拓跋焘亲自领军向黑山攻去,配合长孙翰攻击大娥山的西路军,两军在漠北深入锄大地,要把每一股柔然人都抓到,最后在柔然可汗的大帐处集合。
数万魏军就这样向漠北开去。柔然统治者纥升盖可汗毫无知觉,直到魏军来到距离自己不远的栗水河畔的时候,纥升盖可汗才知道大兵压境的消息。纥升盖可汗来不及组织防御,带着自己的家什就开溜,向西边逃去。
所以当魏军抵达柔然可汗庭的时候,这里可谓是一片狼藉。中间的大帐被点燃,火尚没有熄灭;草原上挤着的全部都是还没有来得及带走的牛羊牲畜,北魏大兵来者不拒,把这些东西通通都往自己的家里赶。
拓跋焘并不满意,而是要求继续搜寻。搜寻的范围令人吃惊,以柔然可汗庭为中心,东西纵横五千里,南北跨度三千里,无不在魏军的搜寻范围之内,拓跋焘本人也是亲自向西追击柔然可汗向西,又赶到了涿邪山,依然还是没有发现纥升盖可汗的踪迹。走到这边之后,拓跋焘不敢向前了。
前面这片区域,别说是自己了,就连经验最丰富的向导也未曾踏足过这片土地。纥升盖可汗是不是故意营造出一片狼藉的景象来诱惑自己深入呢?这样一来,再向前行似乎有些风险。前面的区域,还是以后再来探索吧。
带着这样的顾虑,拓跋焘并未向西跨出自己的脚步,而是缓缓退兵,回到了自己的国境之内。
他其实应该多留几天的,因为当拓跋焘回到平城之后,才听到了这几天纥升盖可汗本人的真实经历:魏军到来的时候,纥升盖可汗正生着病,他只带了几百人就往西逃跑。路途上柔然的小弟高车部落趁火打劫,也来捞一把好处。纥升盖可汗好不容易才躲进了一座叫做南山的山里头。后来魏军追来,离这座山只有百八十里路远,所幸魏军并没有继续追击,纥升盖可汗得以继续向西逃窜。由于这次入侵,把自己的家底都打空了,纥升盖可汗郁闷之余就这么死在了漠北,现在他的儿子郁久闾乌提当上了新一代可汗,号敕连可汗。
拓跋焘有点后悔了,他如果再向前行进两天,柔然就可以被彻底消灭的!唉,不过还好,这不是拖到了30万人口和几百万头牛羊嘛,这下国内牛羊乳啊,皮制品啊的价格都便宜了。柔然这回是倾家荡产,这也不是挺值得庆幸的吗?
可以看出拓跋焘即位的时候,北魏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更加有时间、有精力去应对刘义隆的挑战了。
可以说,刘义隆要面对的挑战是很大的,北魏一无昏君在位,二无小人当政,一旦打起仗来,比拼的纯粹是两国之间的综合实力。
不管怎么说吧,刘义隆伐魏的心打定了,就谁也动不了。这一场两国之间未知结果的交战,刘义隆相信他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