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孩子太胖可能危害全身健康,需要抓紧减肥!

2020-08-12 14:35 作者:嗨皮润  | 我要投稿
8岁的小明长得白白胖胖的,走起路来也是圆圆滚滚,一直是左邻右舍眼中可爱的小胖子。可是就在今年,小明却总是觉得不舒服,别的小朋友轻轻松松爬上四五层楼,而他在第二层就开始胸闷、气喘,活动量稍微增加就出现头昏、头痛。小明父母把他带到医院做了个详细的体检,这不查不要紧,一查可不得了。血压、血糖增高、肝脏脂肪变性等中老年才会出现的问题也赫然贴在了小明身上,小明的父母疑惑重重。

刚满8岁的小明,怎么会有这些问题?医生的解释让小明父母傻了眼:身高1米28的小明,体重已经35公斤,明确诊断为肥胖及相关并发症。


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误解,他们觉得小孩子越胖越好,甚至有婴儿肥才是身体健康的象征。实际上,孩子过胖对身心影响很大!那究竟怎样算超重?什么原因引起会引起儿童肥胖症?又有什么办法去控制调整?

今天,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超重及肥胖的话题。


一、儿童超重及肥胖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肥胖问题已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青少年肥胖,已成为不可被忽略的健康问题。截至到2015年,世界上有超过1亿的儿童和6亿的成年人存在肥胖,我国7-18岁的学生中,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竟高达19.4%。

肥胖既不是一种主观视觉感受,也不是单纯的体重超标,它是指人体脂肪或者脂肪组织过多,如何衡量儿童超重与否,单靠家长肉眼的识别显然是不准确的,在医学上也有更有科学的判定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体重身高比,也称BMI指数


其计算方法非常简单,BMI= 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的平方)


以小明为例,身高1米28,体重35kg,BMI即为35/1.282=21.36,对照WHO年龄的BMI曲线图,横轴为年龄,纵轴为BMI指数,两条黄线之间,即15-85百分位数之间为正常范围,85-97之间为超重,大于97即为肥胖。


8岁的小明,其BMI远远高出了红线,是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肥胖。正是由于BMI指数计算简单、易获得,家长们均可自行测量及评估,且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上评估超重和肥胖、指导健康管理和确定是否需要转诊给专科医生的最合理的衡量标准。


肥胖除了影响孩子们的自尊,更会使患上各种成人病概率增加。

肥胖是一种独立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也是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显著增加了成年期内分泌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因此,家长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体重变化。对低龄宝宝来说,肥胖不是好养的标志。孩子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体重,过高过低都并非正常现象。


二、造成肥胖的因素

那造成肥胖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除外部分由内分泌、遗传代谢、精神疾病及类固醇激素、抗抑郁药物使用等引起的病理性肥胖,95%以上的青少年肥胖为单纯性肥胖

导致单纯性肥胖的因素主要为两大方面:其一,膳食平衡的失调其二,体力活动的减少


1.膳食平衡的失调

膳食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能量的主食及零食摄入过多,比如牛奶、面包、快餐、炸鸡、薯片、巧克力、奶茶等,这些含有大量脂肪、糖类等高能量的食物以及无节制的零食加餐是过多能量摄入的罪魁祸首;同时一味追求各种“高档、高质量”食物,而忽视粗粮及膳食纤维的摄入,也是造成膳食平衡失调的重要因素


2.体力活动的减少

其次,体力活动的减少也是导致孩子单纯性肥胖的另一重要原因。电子产品的流行、久坐(玩电脑、游戏机以及看电视等)活动过少和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引起肥胖症的重要因素,即使摄食不多,也可引起肥胖。肥胖儿童大多不喜爱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家庭因素在儿童肥胖问题中也有着不可被忽视的作用,疏于陪伴、过度苛责等一系列家庭问题所带来的压抑、焦虑等情绪可极大程度的影响儿童的进食习惯和激素分泌,成为儿童肥胖的隐形杀手,所以提供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也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三、体重超标,该如何控制?

为了改善宝宝体重超标的情况,家长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 首先,饮食上,减少快餐、含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杜绝含糖饮料,用水果代替水果饮料;适时、规律饮食,拒绝零食

  • 其次,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每周最少进行5天运动,包括跑步、游泳、羽毛球等,每次20-60分钟为宜;同时,减少孩子观看电视、手机和平板的时间。


儿童期肥胖造成的影响将伴随孩子一生,所以,千万别让你的孩子“少年发福”!


孩子太胖可能危害全身健康,需要抓紧减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