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要不要炒股?经济学家不建议上班族炒股的思考
近日,经济学家不建议上班族炒股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经济学家管清友在微博上公开表示,不建议上班族炒股。
管清友认为上班族炒股很难赚钱。
“小白”进入市场,相当于拿着大刀长矛冲进重机枪阵地,和机构、专业投资者之间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生存的几率非常小。
不少网友调侃道,看来只能辞职炒股了。
管清友不得不再次发微博,他是提醒一般投资者注意风险,希望大家别抬杠。
他不是建议辞职炒股,也不是建议下班后炒美股。
管清友的观点让我想起美国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观点。
彼得林奇认为,把钱投资于股票的收益率要远高于投资债券,大额定期存单和货币市场基金。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资产未来大幅增值,那么你就应该把大部分资产投资到股票上。

《股市长线法宝》的作者西格尔也认同这一观点。
他的统计分析发现,从1801年至2006年的200年多年内,股票的收益是最高的。
你觉得管清友的观点,和彼得林奇,西格尔他们的观点谁对谁错呢?
这个世界的复杂之处在于很多事情没有简单的对错。
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不同的观点只是前提假设和角度不同。
管清友肯定也知道从长期看,股票的收益是各投资品种中最高的。
一直提倡大家炒股,来让资产增值的彼得林奇,同样认为数以百万的美国人根本不适合买卖股票。
彼得林奇调侃道,把玩玩股票作为业余爱好,会有难以置信的破坏性后果。
不幸的是,美国人十分流行的业余消遣之一就是盲目投资于自己一无所知的公司股票。
这让我想起小马过河的故事。
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深浅。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大黄牛说河水很浅。
小马就犯了难,不知道该听谁的,其实这两个相反的说法从表述者的角度来说都是正确的。
能不能过河的关键,其他人的说法只能参考,要看小马的自身条件。
同样的道理,上班族要不要炒股,管清友不建议炒股有他的理由,彼得林奇建议炒股也有他的理由。
要不要炒股的关键,是上班族自身,他们对股市的认知和了解,对自身性格的熟悉和掌控,资金情况,对亏损的容忍和对盈利的预期等等。
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能力圈以及他对自身能力圈的了解,决定了他是否适合做某件事。
根据二八定律,绝大多数上班族是不适合炒股的。
当然并不意味着他们和资产增值说再见。
只需要简单的指数基金定投,同样可以实现资产大幅增值的目的。
但肯定也有一小部分上班族,有闲钱,有时间,愿意学习投资知识,愿意研究上市公司,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这部分人因为更加灵活,不受各种针对于机构的规则的限制,也许比专业机构还适合炒股。
衡量自己是否适合炒股,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逆向思维。
如果你想炒股,先想想为什么自己不适合炒股,想方设法找出几条理由。
再针对这些理由,进行持续地学习和改进,这时你再去炒股,赚钱的概率就大一些了。
这个世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赚钱的多半比较难,容易的多半不赚钱。
这也是高手总是选择更难的那条路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长期看最赚钱的股票,确实不适合大多数上班族。
但对少数上班族来说,还是应该投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