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狗斗梦的终结——当伊16遇到109【空】

2021-04-03 18:11 作者:JameExcel  | 我要投稿

速度形成代差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空军的飞机数量总共有19533架,其中共有7133架被部署在西部军区(即前线),而光是伊16战斗机就占了其中约6000架,可以说,卫国战争初期的苏联空军是以伊16作为主力的。

说起伊16,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就是灵活,没错,它的设计初衷也是如此。1933年,波利卡尔波夫接到命令,要求设计一种单翼的硬壳结构战斗机,并使用收放式起落架和变距螺旋桨,这个设计的意图很明确,那就是要求一种高速的同时又具备灵活转向能力的飞机,因为当时苏联的对手英美等西方国家普遍还在沿用双翼的配置,例如德国的Ar68和意大利的CR.32战斗机,包括日本的九五式战斗机等等,均采用了双翼的配置,而双翼飞机的结构决定了该类飞机在速度上有着极大的限制,然而,想要把双翼变为单翼可不仅仅是削掉一对翅膀这么简单,波利卡尔波夫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想要制造性能优异的单翼飞机,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发动机。

为此,波利卡尔波夫使用了美国产的1820F3发动机,原型机成功升空,但性能却远远赶不上指标,经过半个月的结构修改,最终,新飞机被装上了苏联国产M-22发动机,可喜的是,装上新发动机的伊16在初次测试便达到了目标,波利卡尔波夫大喜过望,立刻提交了自己的设计,新飞机于年末就进入试飞,次年便投入了生产并服役,在1934年,伊16可谓是全球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它的速度达到了每小时440千米,而水平回转时间仅有16秒不到,因此,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决定加大伊16的产量,最终,在卫国战争爆发时,空军队伍中超过半数全是这种飞机及其亚型。

伊-16-24型三视图(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和伊16战斗过的机型有很多,CR 32(42)、九五式战机、Ar 68等等,但其中最出彩的莫过于德国的Bf 109。


伊-16-5型战斗机,苏德战争爆发时,前线仍有大量这种老型号的伊-16


(1)Bf109 E

卫国战争初期,德国空军队伍中数量最多的战斗机就是梅塞施密特109E型,该型战斗机可谓109系列中最经典的一部,同时也确定了今后该种飞机的整体外形,E-3的火力配置为2枪2炮,即2挺7.92mm MG17机枪和2挺20mmMG FF机炮,火力可谓强大,优于伊-16普遍的2枪和4枪。

机动性方面,E版的各型109速度均在伊-16之上,但其回转时间却足足差了伊16足足5秒,拿最普遍的伊16-18型来说,这种飞机的水平回转能力是17秒左右,但109却普遍在20秒以上,因此如果德军飞行员选择与对手死绕,最终的失败者一定是自己。

爬升能力、俯冲能力上面,109均优于伊16。

根据战报来看,109 E型飞行员极少会与伊16进行格斗,他们通常的办法是拉开高度和距离,然后回转,俯冲攻击(bz),在反复轮换的进攻下,伊16的机动优势根本无法发挥。

(2)Bf109 F

感谢于德国了不起的发动机技术,1939年中旬,由于新型DB601E的投产,梅塞施密特109F型应运而生,这种发动机的功率达到了1350马力,这让它的最高时速突破了600——这个数据大大领先于伊16的每小时440公里。

早在E型时期,梅塞施密特公司就尝试把机炮安装于发动机轴,但直到E-4投产才成功实现,一直到F型开始,真正的轴炮才被普及开来,绝大多数的F型都在引擎中央安装了一门威力巨大的MG 151/20机炮,这种机炮发射的薄壳弹毁伤惊人,据说两枚151/20炮弹的装药就可以制作成一枚手雷。因此,F型的火力较次型有质的提升。

但苏军也不甘落后,装备两门施瓦克机炮的伊16-17型被改装出来以应对德国人的飞机,这让伊16的一项短板——火力不足被成功弥补。

因此在火力方面,F型高于17型之前的所有伊16亚型,却与17型打了平手。

接着是回转,梅塞施密特公司没有做任何改进,新型飞机的普遍回转能力都在20秒上下,但因为引擎功率的提升,其垂直回转能力获得了指数性增长。

由于机炮的运用,这时我们就要讨论一下装甲问题了。

伊16的防护能力薄弱,其早期型没有任何防护,但在改型中安装了3-5mm厚的钢板和防弹玻璃,但这不能防御德军中口径以上武器的射击。

伊16的结构较为坚固,机翼可以承受1-2发15mm机枪的射击,不能承受151/20mm机炮的射击,但德军的109 F却可以扛住1-2发的20mm炮弹而不至于立刻解体,生存性处于优势

因此,F型的服役对于苏联空军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苏联的飞行员们将更难应对他们的敌人,驾驶伊16击毁Bf109 F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Bf109 G

G型的Bf109是109系列中生产数量最多的亚型之一,这里并不会细说,因为其真正大规模服役要等到1942年。在1942年,几乎所有德军日间战斗机部队和其仆从国部队都在使用这种飞机,但在1941年,这种飞机寥寥无几,原因在于G型早期型使用增压座舱,且配置上适合高空作战,因此被部署在西线。

但很快,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越来越多的G型被投入了东线,然而,在许多前线将士们看来,G型的设计是一种倒退。

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G型的重量过重,而且其可靠性不好,著名的马尔塞尤就被德军认为是马蹄铁形的机头油箱在过热时渗出了燃料,滴在滚烫的发动机上从而引起了火灾。但事实上,英国人的调查显示是乙醇管道破裂。无论如何,G型早期型的可靠性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同时G型可以选用吊舱,这增强了其火力,但过重的质量使它的回转能力退步严重,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水平回转,刚刚从航校毕业的飞行员驾驶伊16也能绕过开着G型的老手。

但如果使用技巧,G型的飞行员完全可以完虐伊16飞机,因为安装了DB605的梅塞施密特飞机速度接近650公里,伊16战机的飞行员见到此类战机的最好办法就是立刻寻求机会逃跑。

其实从伊16难敌109这个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更多的东西,大清洗之后,苏联的军事家们就不再敢于创新,以至于空军等技术性兵种脱离于时代,这也从一个方面导致了开战初期苏联在前线的溃败。


狗斗梦的终结——当伊16遇到109【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