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球感想(三)为啥我们培养不出来二传呢?
2023年中国男排集训名单写着六位二传的名字 ,大致把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于垚辰、刘濛、刘志浩、陈磊炀四位国少国青走出来的根正苗红派,另一类就是球迷戏称为“野路子”派的王鹤斌和郭成。怎么评价呢,咱只能说,水平不敢恭维,批发传球抽风机,主要起到一个造型的作用,嘿嘿。不过防守这个环节,还真不能无脑尬黑他们,除了郭成防守真的菜,其他二传可能是后排唯一能起球的位置,比自由人防守效率还高。
毕竟国少国青再怎么说也只能培养1-2个二传,但是十几支省队要打排超和全运会,甚至还有青年比赛,对于二传的需求还是很大。除了这些“九年一贯制”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二传,肯定还有一些人在省队打二传。然而省队的资源毕竟不如国家队,到目前为止能逆袭的人不多。王鹤斌之前写过了,我就略过了。郭成呢,其实上海队光环加持比较多,本人传球水平不是很好,无论是2020年的东京排球挑战赛,还是22年排超豪华外援阵容没夺冠,郭成没有在国家队站稳脚跟也是情理之中。
根正苗红的滑坡之路
所谓“根正苗红”就是指那些从小就在国少国青一路打上来的二传。从时间线上看,之前我们的小二传还能在亚洲或世界范围内的比赛闪耀一下,自己拿亚少亚青的最佳二传,还能带队拿亚青冠军。根正苗红派的二传最大的优势就是身体条件,教练、比赛和攻手资源可能是同年龄段二传最好的,后面绝大部分进成年国家队的二传还是这几个人。所有这些二传最大的通病就是基本功糟糕,传球力量也不够,跑不动。一传接起来不算特别不到位,能不能稳稳地送到各个进攻位置都很难保证,经常搞出软绵绵的氢气球,乱七八糟的扎网和倒三角。
2012-2015 于垚辰&刘濛
相比于攻手位置,二传出国打球就不太方便,于垚辰走了一条另类道路,一边去读书进修,一边加入日本v2联赛。毕竟以于垚辰现在的水平很难加入日本V1联赛。挺意外的是,于垚辰青年队时期取得的世青赛季军的成绩竟然是后辈们难以企及的高度。传球思路不行一直都是于垚辰的主要弊病之一,其实于垚辰分球思路也简单,比较好猜,刘濛真的不好预测。有时候于垚辰也有难处,其他二传是打国内赛比较多,于垚辰面对的对手整体水平比我们高一大截,我们的攻手相对实力又一般化了,一传漫天乱飞。于垚辰的技术细看也挺粗糙的,这些年倒三角无数,移动传球人没到位重心乱飘,出手投掷炸弹💣,技术上可能已经定型没法子改了。由于日本V2没有转播,我们也不清楚于垚辰的发挥,但是很多球迷似乎又把希冀转移到“看不见”的于垚辰身上。如果于垚辰从留学回来有了质变,那当然是令人欣喜的。
十年过去了,刘濛还是没有超越于垚辰。据说刘濛当年也入选了国少男排,但是因为签证问题没去成。(百度百科这么写)后面于垚辰在国少和国青占据绝对主力的位置,刘濛也就没有机会。虽然刘濛传球质量总是一言难尽,但他接受采访或者场上暂停说的话,反映出他对传球还是有很深的思考。


问题是从球迷的角度看,大家对刘濛是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没有进步还在退步的二传,为什么国家队还能给机会。最近吴胜教练接受采访回应2023年集训大名单,提到还是于垚辰和刘濛稳定性好。此言一出,球迷们一片哗然,很明显刘濛已经稳定地在国家队和省队坐板凳了。
2016&2017 刘志浩
我基本没怎么看过刘志浩在国少国青的比赛,但是有看过的B站小伙伴说他从小传球质量和思路都惊悚,OK这次排超算是窥见了一二。也许当年大家审视小二传的眼光是用未来国家队主力的标准去看,那么刘志浩就显得一无是处,但把他跟后来者一比,可以说是差强人意了,还是志浩好一些吧。在互联网上还能搜到17年全运会青年组决赛,点击进去看一看,原来是山东队的刘志浩大战浙江队的陈磊炀,但是你越看越心酸,22年的刘志浩感觉还不如17年的刘志浩,What happened?刘志浩的发球一直就是轻轻拍过去,比于垚辰还菜一万倍。现在也不知道为啥,作为男排二传站传频率比隔壁女排还高。
2018&2019 陈磊炀
从陈磊炀开始,二传这个位置在梯队建设上就已经远远落后对手。刘志浩再怎么说也是率领国青男排力克老对手伊朗,喜提亚青冠军和MVP,陈磊炀则制造惊喜,输给伊拉克国青简直史无前例。国少国青主动打,又是小小年纪被外教招进国家队,再加上知名排球博主表扬,很容易让球迷产生错误知觉。陈磊炀第一次主打联赛的表现,我觉得是名不副实。小陈连队内重点人都配不好,关键时刻还想不起来重点人,传球质量也不行。明明浙江队攻手算是国内高配了,结果二传陈磊炀把他们传成普通攻手,甚至是隐形了。
刘志浩和陈磊炀传球技术和思路在排超都实在没啥亮点,球到哪里拦网手就在哪里,就像一杯凉白开,喝下去没有味道,也没有温度。
2022 刘徐登&周俊宇
两位的比赛视频也不难找,从21年全运会U20到亚青赛,再到2023年刚刚落幕的排超,一路看下来,我大概理解了两位弟弟的传球风格,两个人路数差异太大,好比江浙菜和川菜之间的差异。他俩算是倒大霉,疫情之下国内比赛没他们的戏份,更没机会出国打什么青少年比赛,好不容易组个队出国打比赛,国青队出现了一个拉砖拖拉机的接应。我看直播的时候还有弹幕骂他们不会背传,不给接应,脑子一根筋。国青送出大跌眼镜的成绩,二传不是没有责任,最大的责任还是教练选人,3个主攻扛下所有,你让二传很难办啊。或许年纪还小,作为二传还能抢救一下,按现在这个表现发展下去,刘徐登最多对付一下国内排超,周俊宇到底能不能蜕变真不好说。现在国内找不到好师父,也没有正式成年组比赛让他们挑大梁,很难涨球。
03年出生的刘徐登还不满20岁,传球思路却老化的令人窒息,无论对手是国内其它省份的青年队、俄罗斯球队、亚青赛对手还是排超球队,刘徐登永远都是一个套路走到黑,以不变应万变,唯一的变量是传球质量。刘徐登大概就是,主攻跑加三、副攻近体快,一会儿四号位狂魔,一会儿二号位狂魔,把边攻薅秃了算完。贻误战机的场面上演无数次了什么全运会U20决赛死传王滨四号位啦,什么亚青赛6强赛最后死传客串接应的张鸿鑫二号位啦,什么排糙季军赛一局打十几个加三啦……二传明明是要斗心眼的位置,但是刘徐登到目前为止在正式比赛上没展现出什么“心机”。我怀疑刘徐登在场上根本不会观察对手的拦网和布防,平时训练练什么,比赛就打什么,没有什么临场调度和应变。
这次排超,刘徐登还挺有意思的,第一阶段偶尔在陈磊炀发疯的时候上场,结果毫无作用甚至把情况弄得更加糟糕。第一阶段跟四川队的循环赛,教练本以为四川男排斗志涣散可以轻取,第二局干脆就把刘徐登扔上去主打,刘徐登硬是把这场球打出了“假球”色彩。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开打第二阶段后,刘徐登演绎了一出登堂入室的复仇。因为陈磊炀没有出过国,第二阶段估计是阳了,刘徐登在国青出国比赛溜达一圈,正好获得了免疫抗体。第二阶段跟四川队又交手了,陈磊炀继续乱操作一通,上来第一局就送给了四川队。万幸刘徐登有点觉悟,锁定张景胤,把球立高,扭转了比赛颓势,反衬出陈磊炀跟张景胤的球多么难打。我还以为刘徐登要蜕变了,结果到最后一场比赛,刘徐登又又又又套路化了,加三和二号位交相出现,其实也就是山东队副攻太蠢,根本没有留心过刘徐登的传球套路。
刘徐登还是多喝六个核桃吧,啊不,喝八个核桃可能进步能更快。真的真的不能拘泥于曾经青年队的固定套路,没有哪个国际强队的二传天天抱着加三战术不放手的。
从亚青赛开始看球,我还迷惑呢?怎么教练非要选刘徐登当队长和主二传呢?看多了就懂了――首因效应。周俊宇好的时候挺好的,大力跳发还是亮点,抽风的时候传球惨不忍睹。刘徐登那个固定操作反而成了优势,因为不需要长时间的配合和默契,无非就是传球质量稳不稳得住。周俊宇就不一样了,手上功夫跟不上脑子,传球精准度实在太差,想法再好不都是空中楼阁。外加年纪小上去有点怯场,在四川队就起到了一个造型的作用。我觉得四川队几位攻手没有在球场上当面口吐芬芳已经是十分体面了,实在是恐怖如斯,给郭顺祥的二号位又低又平还没拉出去,跟陈禧龙也配不好,队内攻手全失配。我觉得周俊宇倒不是像看起来力量那么差,毕竟大力跳发还能发出25米开外怒击场边广告牌的离谱失误。这力量咋传导不到球上,基本功差就赶紧练球吧。
不知道是不是我脑子一热给周俊宇剪过视频的缘故,😂️最近我都看到网友开始试图提名周俊宇为未来二传。我想说真算了吧,现在这个传球水平还没那么神,大力跳发的二传他又不是唯一一个。
滑坡的背后:教练的水平????
几位二传虽然都是每年去国字号球队集训,但是几代二传的教练团队不太一样。随着浙江队青训水平的提升,慢慢的浙江二传成了后备梯队中主力,浙江青年队教练宫在峰几乎成为国少专职教练了。问题也恰好在这里,陈磊炀、刘徐登和国少二传都是师从宫教练,三个人基本功和思路惊人的相似――加三。(我真的不是浙江的专职黑子)我还是想说,宫在峰是真的培养不好二传手。实在想不通,随便扫了几眼各省球队,真的很少有球队让主攻经常跑加三战术,最多就是一些大主攻反轮渡轮跑二号位前交叉。还有就是基本功也不扎实,脚下也慢,稍微不太到位,就是小跑过去站着传?站着传?根本就没有跳传加速的想法,刘徐登的持球和连击看起来没彻底解决,时常徘徊在犯规边缘。球迷们天天说我们二传“争奇斗艳”,但是二传们可能成长路上比攻手还迷茫,曾经那些有点能力的退役国手二传们没有执教男排,跑去女排队了。现任的教练们到底能教出好徒弟吗?作为二传水平有限,根本不可能出国打球,国内比赛机会寥寥无几,像刘志浩这种比较惨淡的情况就是,最需要涨球的年纪在山东队没有球打,熬到25岁,结果水平没有任何进步,刘濛年纪也不大,总不能直接退役让贤了。排协还是想想办法,二传这个差的没法子留洋的位置,要么请外教练练,要么曲线救国,支持一下出国留学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