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除妖,杀贼用刀?为什么《水浒传》里基本上没有用剑的?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豪气冲天!
李逵醉里挑灯看剑是什么鬼?
鲁智深大喝一声: 哈哈,吃洒家一剑?
将军谈剑,君子御剑, 莫邪铸剑,侠者负剑。
剑在古代主要是身份象征
古代将军都佩剑,但将军真正武器都是长兵器、重兵器。剑不过是彰显身份,指挥军队作战,以及巡视军营时威严象征。最后就是兵败自裁。
剑轻有韧性,又不够长,砍杀力量不如刀,攻击范围不如枪,根本不实用。尤其对阵厮杀时毫无用武之地。梁山好汉真正对手是朝廷,以及后来的方腊,都是军队作战。
你看梁山好汉这些人使用的兵器,出身好的,用的都是枪。枪这种兵器,没有师傅学不会。而且这种兵器,你不练个5年、8年压根没有效果。
但一旦练成了,上了战场几乎都是高手。比如让林冲,比如像花荣,比如像徐宁之类的,都是用枪的高手。
水浒传更贴近当时的真实生活
水浒传是反映北宋时代的生活,施耐庵写的好汉大多出身市井,经常行走江湖,带一把朴刀,显然比一把宝剑更实用(咱们先不考虑,能不能使用的起)。
那时候交通不便利,无论你是砍树枝生火,还是扫除路障,拿起朴刀一路乱砍就行,宝剑你舍得这么用么?砍几下就锛了!
《水浒传》中用剑的确实不多,但也还是有的。梁山排名第四的一清道人公孙胜用的就是“松纹古定剑”,镇三山黄信使一口“丧门剑”。
铁面孔目裴宣使一对“生死阴阳剑”。混世魔王樊端使的“混世魔王宝剑"。丧门神鲍旭使口"阔剑"。还有高俅之侄高廉、方腊国师包道乙、王庆座下乔道清等手中使的兵刃皆为剑。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一把性能(杀伤力)优越的“宝剑”,其制造工艺很复杂无论是“十年磨一剑”还是“十年铸一剑”,都是在诠释宝剑制造的难度和精度。
在以“杀伤”为终极目标的冷兵器时代,这样的“精品”武器,必然会成为一种“奢侈品”,同时其佩戴的“象征性”意义逐步取代(或部分取代)其作为兵器的作用,也就是说,剑成为了“宝剑”的时候,能够佩戴的大多是“有身份”的人或者觉得自己“有身份”的人。
社会地位底下,基本上以在江湖上干一些“边缘勾当”,甚至是“杀人越货”的勾当为主流的梁山好汉,手里的兵器需要的不是“精致”而是“实用”。
比如说以“杀人”为快活至本的李逵,他用的就是非常实用并且杀伤力和杀人效率都很高的“板斧”,并且是“一对板斧”,一手一个左右开弓,“挨排砍去”。
李逵的目标就是“砍翻一个算一个”。假如李逵用宝剑,一方面要求李逵的“剑术”要精,另一方面,用宝剑“挨排砍去”,其效率肯定要比用一对板斧低的多。
而在以林冲为代表的那些有一定社会地位,也有一身精湛的武艺的“武林高人”来讲,用刀枪棍棒肯定比用宝剑实的多。
结语:剑被实战所淘汰,一定是因为它不适应实战的需求。梁山好汉不选择用剑,也是从实战的角度作出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