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聊斋志异(九)

2018-02-24 22:05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卷二

35,崂山道士(劳山道士)

愿学神仙一念痴,樵薪苏草苦难持。

只求授得穿窬术,似此居心已可知。

  县里一个姓王的书生是官宦子弟,从小就仰慕道术。他听说崂山上仙人很多,就背上行李前去寻仙访道。他登上一座山顶,看见一所道观。有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头发垂到衣领,相貌超然。王生上前见过礼并与他交谈起来,觉得道士讲的非常玄妙。便求道士收他为徒,道士说:“恐怕你娇气惯了,不能吃苦。”王生回答说:“我能吃苦。”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的时候都集拢来。王生一一向他们行过见面礼,就留在了道观中。

  第二天凌晨,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给他一把斧头,让他随众道徒一起砍柴。王生恭恭敬敬地答应了。过了一个月,王生的手脚都磨出厚厚的老茧,他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苦累,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有一天傍晚,他回到观里,看见两个客人与师傅共坐饮酒。天已经晚了,还没有点上蜡烛。师傅就剪了一张像镜子形状的纸,贴在墙上。一会儿,那纸变成一轮明月照亮室内,光芒四射。各位弟子都在周围奔走侍候。一个客人说:“良宵美景,不能不共同享受。”于是从桌上拿起酒壶,把酒分赏给众弟子,并且嘱咐可以尽情地畅饮。王生心里想,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能够喝?于是,各人寻杯觅碗,争先抢喝,惟恐壶里的酒干了。然而众人往来不断地倒,那壶里的酒竟一点儿也不少。王生心里非常纳闷。过了一会儿,一个客人说:“承蒙赐给我们月光来照明,但这样饮酒还是有些寂寞,为什么不叫嫦娥来呢?”于是就把筷子向月亮中扔去。只见一个美女,从月光中飘出,起初不到一尺,等落到地上,便和平常人一样了。她扭动纤细的腰身、秀美的颈项,翩翩地跳起“霓裳舞”。唱道:“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那歌声清脆悠扬,美妙如同吹奏箫管。唱完歌后,盘旋着飘然而起,跳到了桌子上,大家惊奇地观望之间,已还原为筷子。师傅与两位客人开怀大笑。又一位客人说:“今晚最高兴了,然而我已经快喝醉了,二位陪伴我到月宫里喝杯饯行酒好吗?”于是三人移动席位,渐渐进入那纸月亮中。众弟子仰望三个人,坐在月宫中饮酒,胡须眉毛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人照在镜子里的影子一样。过了一会儿,月亮的光渐渐暗淡下来,弟子点上蜡烛来,只见道士独自坐在那里,而客人已不知去向。桌子上菜肴果核还残存在那里。那墙上的月亮,只不过是一张像镜子一样的圆的纸罢了。道士问众弟子:“喝够了吗?”大家回答说:“够了。”道士说:“喝够了就早去睡觉,不要耽误了明天打柴。”众弟子答应着退了出去。王生心里惊喜羡慕,回家的念头随即打消了。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实在忍受不了苦累,而道士还是连一个法术也不传授,他心里实在憋不住,就向道士辞行说:“弟子不远数百里来拜仙师学习,即使不能得到长生不老的法术,若能学习点小法术,也可安慰我求教的心情。如今过了两三个月,不过早上出去打柴,晚上回来睡觉。弟子在家中,从没吃过这种苦。”道士笑着说:“我本来就说你不能吃苦,现在果然如此。明天早晨就送你回去。”王生说:“弟子在这里劳作了多日,请师傅稍微教我一点儿小法术,我这次来也算没白跑一趟。”道士问:“你要求学点什么法术?”王生说:“平常我见师傅所到之处,墙壁也不能阻挡,只要能学到这个法术,我就知足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于是就传授他秘诀,让他自己念完了,道士大声说:“进墙去!”王生面对着墙不敢进去。道士又说:“你试着往里走。”王生就从容地向前走,到了墙跟前,被墙挡住。道士说:“低头猛进,不要犹豫!”王生果然离开墙数步,奔跑着冲过去,过墙时,像空虚无物;回头一看,身子果然在墙外了。王生非常高兴,回去拜谢了师傅。道士说:“回去后要洁持自好,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于是给他些路费,打发他回去了。

  王生回到家里,夸耀自己遇到了仙家,再坚固的墙壁也不能阻挡他。他的妻子不相信。王生便仿效起那天的举动,离墙数尺的地方冲过去,头撞到坚硬的墙上猛然就跌倒在地。妻子扶起他来一看,额头上鼓起了鸡蛋大的大包。妻子讥笑他,王生又惭愧又气愤,骂老道士没安好心。

  异史氏说:“听说这件事没有不大笑的;却不知道世间如王生的人实在不少。今有鄙贱的人,喜好伤身的疾患而害怕治病的药石;喜欢阿谀奉承而害怕直言忠告。于是就有为其吸痈脓,舔痔疮,无耻地谄媚奉迎的人。献上如何显示威风如何逞凶的方法,以迎合他的心意,还说:‘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一开始尝试确实有效,认为天下之大,就可以凭此行走自如了,不碰到硬墙摔个大跟斗就不会停下来。”


36,长清僧

惊魂初定忆前身,堕落何曾昧夙因。

风景不殊还旧寺,应知侬是再来人。

  山东长清有位道业高深、品行纯洁的老僧,八十多岁了还很健朗。一天,他突然跌倒起不来了,寺里的僧人跑过去抢救,一看已经圆寂了。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已死,灵魂飘然而去,到了河南地界。河南有个已故豪绅的儿子,这天率领十几个骑马的侍从,架着猎鹰打兔子。忽然马受惊狂奔不止,公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这时老僧的灵魂突然就和公子的尸体合到了一起,公子渐渐苏醒过来。奴仆们围着问他怎么样,他睁开眼说:“我怎么来到这里了!”众人扶着他回家。公子进门,搽粉描眉的姬妾们,纷纷聚集过来看望慰问。他大惊说:“我是僧人,怎么来到这里!”家人以为太荒唐,都开导他,促使他醒悟。他也不辩解,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粗米饭才吃,凡是酒肉却拒绝。夜里他独自睡觉,不和妻妾在一起。

  几天后,他稍稍走动了一下,家人都很高兴。出了房门后,他刚站定,就有几个仆人过来,拿着钱粮帐册纷纷请他审理收支情况。公子推托因为有病倦怠,全都拒绝办理,惟独问道:“知道山东长清县在哪里吗?”仆人们都回答说:“知道。”公子说:“我烦闷无聊,想去那里游览一下,快备办行装。”众人说他病才痊愈,不应出远门,但他不听,第二天就出门了。

  到了长清,他见当地的风光景物犹如昨天。不用烦劳问路,竟然直接到了佛寺。那老僧的好几个弟子见贵客来到,都非常恭敬地前来拜见。公子就问:“原来的老僧到哪里去了?”他们回答说:“我们师父前些时候已经去世了。”公子又问老僧的墓地。众僧引导着他前去,看了看那三尺孤坟,荒草还没长满。僧人们都不知这位公子是什么意思。不久公子备马要走,嘱咐说:“你们的师父是个恪守戒律的僧人,他遗留下的手迹,应当谨慎地守护好,不要使它受到损害。”众僧很恭敬地答应了,公子这才离去。

  回到家后,他就木然呆坐,一点也不过问家务。过了几个月,公子自己出门走去,一直到长清旧寺。他对弟子们说:“我就是你们的师父。”众僧怀疑他说得荒唐,相视而笑。老僧于是叙述了他还魂的经过,又说了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全都符合事实。众僧这才信以为真,让他睡在原来的床上,仍像过去那样侍奉他。后来公子家里屡次派车马来,苦苦请他回家,他丝毫都不理会。又过了一年多,公子的夫人派管家来到长清寺院,赠送了很多东西。凡是金银绸缎他一概不要,只收下一件布袍。公子的朋友中有人到了长清,去寺院拜访他。见他心志坚定;虽年仅三十多岁,却总说他八十多年所经历的事情。

  异史氏说:“人死了魂就散了,飘忽千里还不散的,是因为他的本性坚定不移。我对于这个僧人,不对他的复活感到诧异,而诧异他进入了华丽奢侈的地方,还能坚定辞绝逃避尘世。有些人眼睛瞥到兰气麝香,被其熏昏心智一心就想着女人,就有求死也不能得到这样境遇,更何况做僧人呢!”


37,蛇人

蛇本蠢顽性独灵,相依不啻影随形。

如何世上徼恩者,不及山林大小青。

  【徼恩者:求取恩宠的人】

  东郡个耍蛇人。他曾经驯养两条青色的蛇,把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前额上长有红点,尤其聪明顺服,指挥它盘旋表演无不如意。因此,蛇人对它的宠爱,超过了其它的蛇。

  过了一年,大青死了,蛇人想再找一条来补上空缺,但一直没顾得上。一天晚上,他寄宿在山里的一所寺院。天亮,打开竹箱一看,二青也不见了。蛇人懊恼得要死,四处搜寻呼叫,始终连个影子也没见到。以前每到草木丰盛的地方,就把蛇放出去,让它们自由自在一番,不久自己就会回来。由于这个原因,蛇人还希望它自己能回来,便坐着等待。直到太阳升起很高,自己也绝望了,才怏怏不乐地离开。

  出门刚走了几步,蛇人忽然听见杂乱的草丛中,传米窸窸窣窣的声音。他停下脚步惊愕地一看,是二青回来了。蛇人非常高兴,像得了无价之宝似的。把担子放在路边,二青也停下来。再一看它的后边,还跟着一条小蛇。他抚摸着二青说道:“我还以为你跑了呢。那小家伙是你推荐来的吗?”说着就拿出饲料来喂它,同时也给小蛇一些。小蛇虽然不离开,但畏缩在那里不敢来吃。二青用嘴含着饲料喂它,好像主人招待客人似的。蛇人再喂它,它就吃了。吃完,小蛇跟随二青一块钻进了竹箱中。

  蛇人挑回去训练,小蛇的盘旋弯曲都合要求,与二青没有多少差别。因此给它取名叫小青。蛇人带着它俩,四方表演献技,赚了不少钱。

  一般耍蛇人耍弄的蛇,不超过二尺,再大就太重,就得更换一条。因为二青很驯良,所以蛇人没有马上把它换掉。又过了二三年,二青已长到三尺多长,卧进竹箱里,竹箱都被塞得满满的,于是蛇人决定把它放走。

  一天,蛇人来到淄川县东山里,拿出最好的食物喂二青,向它祝福一番后便把它放了。二青走了,一会儿却又回来了,围着竹箱蜿蜒。蛇人挥手赶它说:“走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宴席。从此以后,你隐身在深山大谷中,将来一定能修练成一条神龙。竹箱怎么可以长期居住呢?”二青才离去,蛇人目送它离开。但一会儿二青又回来,蛇人怎么赶它也不走,还用头碰竹箱,小青在竹箱里也不停地窜动。蛇人恍然大悟说:“你是不是想和小青告别呀?”说着就打开竹箱。小青从竹箱里径直窜出来,二青与它交头吐舌,好像互相嘱咐话语。接着两条蛇依偎着一起走了。蛇人正在想小青不会回来了,一会儿小青却又独自回来,爬进竹箱卧下。

  从此,蛇人随时都在寻找物色新蛇,但一直没有合适的。而小青也渐渐长大,不便于表演了。后来蛇人得到一条蛇,也很驯服,然而到底不如小青出色。这时小青已经长得比小孩的胳膊还要粗了。

  先前二青在山中,打柴的人经常见到它。又过了几年,二青长得好几尺长,碗口那么粗,渐渐地出来追赶人。因此行人旅客都互相告诫,不敢从它出没的那条路走。一天,蛇人经过那里,一条蛇猛然窜出,行如骤风。蛇人大为惊恐,拼命奔跑。蛇追得更急。他回头一看已经快追上了,突然看见蛇头上俨然有一个红点,这才明白这就是二青。他放下担子,高声叫道:“二青,二青!”那蛇顿时停住,昂起头来呆了很久,纵身上前把蛇人缠住,就像以前表演的样子。蛇人察觉到二青并没有害他的意思,只是身躯太重,自己经不起它缠绕。只好倒在地上高声祷告,于是二青就放开了他。二青又用头去碰竹箱子。蛇人明白了它的意思,打开竹箱放出小青。两条蛇一相见,立即紧紧交缠得像饴糖一样粘在一起,很久才分开。蛇人祝福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分别,今天你有伴了。”又对二青说:“小青原本是你引来的,还可以领它走。我再叮嘱你一句话,深山里不缺你的吃喝,不要惊扰过路行人,免得遭受上天的惩罚。”二条蛇都垂下头,好像接受了他的劝告,马上窜起离去,二青在前,小青在后,所过之处,树木草丛都被从中分开,向两边倒去。蛇人久久地站在那里望着,直到看不见了才离开。从此以后,行人经过那一带像先前一样平安无事,不知那两条蛇到哪里去了。

  异史氏说:“蛇是蠢物,却也有对老朋友的感情,听从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唯独奇怪的是那些堂堂为人者,对于那些有十多年深厚情谊的朋友,对于那些几十年几辈人都对你有恩典者,动辄便思落井下石。也有那些对你忠言劝谏,不但悍然不理,反而把他当作仇人的人,如果这两条蛇听说了恐怕也会引以为羞耻吧!”


38,斫蟒

御侮曾闻咏棣华,惊心幽谷遇巴蛇。

神人默佑兄无恙,此是田间孝友家。

  【这图估计是把蟒蛇和四爪蟒弄混了】

  胡田村有家姓胡的,兄弟二人到山上砍柴,无意中走到深山峡谷中。突然遇到一条大蟒,长兄走在前边,被大蟒咬住。弟弟在后面见了,最初惊吓得想逃,见到哥哥被蟒咬住往里吞,就奋不顾身地抽出砍柴的斧头,向大蟒的头砍去。大蟒虽然受了伤,但仍然咬住不放。长兄的头虽说被吞进去,幸而肩膀吞不下去。弟弟在紧急中,没有别的办法可施,就用两只手攥住兄的两只脚,用力与蟒争夺,竟然把兄从蟒的口中拖了出来。大蟒也因受伤负痛走了。细细一看长兄,鼻子耳朵都已经化掉,气息奄奄,很是危险。他用肩扛起长兄往回走,一路上歇息了十几次,才背回家。请医生给医治,在家养了半年才好。到现在,满脸上全是伤痕,长鼻子耳朵的地方,只有窟窿了。在农人中竟有这样的弟弟!有的说:“大蟒没有杀死他的长兄,那是被他弟弟的德行与义气所感化。”的确是这样!

 

39,犬奸

  青州一商人经商在外,经常一年都不回家一次。家里养着一只白狗,妻引与交,狗习以为常。 一天,丈夫回来与妻子同睡一床。白狗突然进屋窜上床把商人咬死了。后来,邻居们稍稍听到一点风声,都为商人抱不平,告了官。官府拷打这妇人,妇人就是不招供,便将她押进了监牢。接着官府又命衙役把狗牵来,狗来了又把妇人叫出来。犬忽见妇,直前碎衣作交状。这时妇人才没话可说了。官府差两个衙役押着妇人和狗上解部院,一个押解妇人,一个押着狗。有欲观其合者,共敛钱赂役,役乃牵聚令交。所到处,看的人常有几百之多,差役因此也大发其财。后来,妇人和狗都判了刑,被处以寸磔之刑。

  异史氏说:“濮上桑林的外遇,自古被人所不齿。而那位妇人,因丈夫常年外出故而不能忍受空床之苦,浪思苟合之欢。夜叉睡在床上,不料却是家中的雌兽;家犬上床,于是便成了被子里的情郎。巫山神女的阳台前,摇动的竟然是狗尾;温柔乡里,频频款动的却是大象般的腰身。锐锥处于皮囊,一纵股而脱颖;留情结于镞项, 甫饮羽而生根。忽思异类之交,真是匪夷所思的念头。看门狗是为了防止奸夫却自己成了奸夫,嫉妒自己的男主人而杀了他,纵使是萧何曹参也无法按律惩治;人并不是禽兽但有时连禽兽都不如,他们的肉连豺狼虎豹都不会吃。如果女人因奸杀夫,按律可以剐;但家犬因奸杀主,人世间还没有相应的刑罚。人如果作恶,可以罚人来生做狗;但狗如果作恶,恐怕阴曹地府都没有办法。我看只有将其肢解并追回魂魄,一并押赴阴曹问问阎王。”

志怪故事·聊斋志异(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