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塔:起源于印度。我国古籍中,关于塔的最早记载,见于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六五年)。佛家以奇数为阳,并含有吉祥的意思。第七层:代表了佛陀的智慧和教诲的至高境界。它象征着佛法的完全实现和达到最高境界。因此,塔以七级为最普遍。七级浮屠,即七层的塔。佛弟子们把建造七级浮屠看成是很大的“功德”。 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其去把华丽的七层宝塔的灯都点亮,还不如在黑暗的地方点亮一盏灯。比如说能在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修建一个灯塔,这座灯塔,就能够为在海上迷路的那些水手们指明方向。或者在偏僻的地方点一盏灯,供路人夜间行路方便。这种看起来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对有需要的人来说,就是莫大的帮助。这里面也有“雪中送炭”的含意。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做大善比较难,但是小善则可以天天能做的,这也是积功德的好事。《了凡四训》中讲到“助人十法: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譬如兴建水利,引水灌溉,修桥补路,方便行旅;施茶送饭,救人饥渴等);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等,都要敬重而修缮);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袁了凡也是通过做善事而改命了。 佛家经常讲的布施,也是行善的表现。具体有三种布施: 第一种是法布施,即以清净心为人宣说如来正法,令闻者得法乐,资长善根之功。 第二种是财布施,此中又分两类: 一是内财施,即以自己头目脑髓,以至整个色身施于众生,如佛陀在因地中行菩萨道,曾割肉喂鹰、舍身饲虎。 二是外财施,即以自己所拥有的衣食财物施予有情众生,令他们不受饥寒的痛苦。 第三种是无畏布施,即众生若有种种灾难怖畏之事,能够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免去内心的怖畏。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有一段对话:“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为善最乐,并非虚言,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心理面还是很开心的,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如果能做到“日行一善”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