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天专门说说民科问题,希望得到正面回应

2021-08-05 10:27 作者:鹤翼锋翎  | 我要投稿

一、亮剑中的共、国、美军

       又看到嘲笑“民科”的奇文,我不禁笑了----因为我正好在复习电视剧《亮剑》。正好看到楚云飞与参谋长对话。

       李云龙指挥部队水平太高,仗打的太漂亮,黄埔出身的楚云飞首先想到的是:李云龙一定是个官科---某军校毕业的!


图片

       楚云飞:李云龙?这个李云龙是从哪蹦出来的?是那个军校的?黄埔前五期肯定没有这个人!保定军校?或者是哪个讲武堂的?

       参谋长认为:李云龙八成是个泥腿子出身,民科一枚。

图片

       参谋长:八路军部队里上过军校的也就是那几个人那,怎么会有他呢,八成又是个泥腿子出身吧。

       楚云飞一听这话,眼睛放亮:如果是官科,那就算了;如果真是泥腿子出身,我倒要会会他。

图片

       楚云飞:他要真是个泥腿子出身,我倒要会会他,此人的战术指挥能力真的不一般。

       这就是楚云飞的可贵之处。

       在国民党军队里,许多的连长排长也是军校毕业生。在国军高层,留美、留德之类海归将校多如牛毛。

       而共军的各级指挥官,十之八九都是泥腿子出身,许多人小学没毕业。共军的最高指挥官毛教员,也没有上过军校,与保定军校毕业后东渡日本镀金的蒋校长相比,学历差距不知道有多大。

       站在“军事专家”的角度进行“专业性”地思考,不难发现:共军是一支地道的“民科”武装。

图片

       毫不意外的是,留德出身的常乃超少将对于李云龙的十分不屑。

       早就听说李师长颇多游击习气,今天在战场上得以领教。贵军不待我的部队展开,火炮还没从牵引车上牵下,你就从背后下手,实在难算英雄。

       常将军的意思是:李云龙,军校教科书上就没有你这种打法,你的指挥太不专业了,虽然你赢了,我照样蔑视你!

       楚云飞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但是,在国军中楚云飞这样的人太少了。因此,国民党至今也没有搞清楚为什么会败的那么快那么惨。

       不管服气不服气,事实终归是事实:洋气十足的国军,被泥腿子共军彻底摧毁了。

       其实,共军三年打败国军,真的没啥了不起。

       抗美援朝一战,同样也是三年时间,美国的西点军校啥的,当然还包括英国、法国等等七七八八的西洋军校,十多个国家的西洋联军,被泥腿子共军一锅烩了。

图片

       在泥腿子共军面前,西方列强的洋官科联军,也不过如此!

       我不明白,当今某些人把西点军校吹得神叨叨的,依据在哪里?

       点军校确实比国内某些官科有出息,因为他们承认失败,并且一直在研究:西点军校为什么在朝鲜战场上败给了泥腿子?

 

二、两个著名的民科

       在当今学术圈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学富五车的“民国大师”从来不正眼看蒋委员长。因此,对于上面这段文字,“民科”论者自然不会服气,因为在他们看来,军事指挥官哪能跟我等“学者”相提并论?

       其实,所谓的“民国大师”,几乎统统是地道的“民科”。

       按照当今的标准,不是博士不够格踏上大学讲坛。反观民国时期,一个留洋本科生,便被视作高级人才;民国头号大师胡适,还是靠着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在当上驻美大使后才忽悠到了洋博士帽。要想在“民国大师”中找一个正宗的博士,真的要打好几个灯笼。

       “民国大师”的平均学历之低,令人发指。例如:

       1933年,一个年仅23岁的初中毕业生、开杂货铺的小伙子,被聘任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助教;次年,被提拔为讲师。

       三年后的1937年,这个年仅27岁的初中毕业生、开杂货铺的小伙子,当上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是正教授,不是副的。

       这个小伙子,名叫华罗庚,至今无人匹敌的大数学家。

华罗庚与陈景润
华罗庚与陈景润


       下面谈第二个例子。

       1930年,一个年仅28岁的小学毕业生、四处流浪的乡下小伙,登上了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的讲坛,次年,被提拔为讲师。

       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这个小学毕业的乡下流浪汉,竟然当上了当今某些人心中“学术圣地”西南联大的教授,是正教授,不是副的。

       这个乡下流浪汉,名叫沈从文。如雷贯耳吧?

       估计会有官科出来说:作家嘛……

       其实,沈从文先生的前半辈子是作家,后半生是历史学家。他是中国服饰史开山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作者,是独著,不是“主编”、“合著”。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就,至今无人可以匹敌。

       实在忍不住,我要再说一个例子。前不久,在某个微信群里,某历史学博导教授盛气凌人地指责本人是“民科”。

       以他的逻辑,他的祖师爷张舜徽教授,才是地道的民科。

       张舜徽教授可以算作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的奠基人,他是该领域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想知道张舜徽的学历吗?告诉你:没有,连小学毕业证都没有

       没念过小学、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如果这样的三个人不是民科,还有谁是民科?

       也许有人会质问我:要脸不,你以为你有华罗庚一样的才华?

       我打算这样反驳他:胆大不,你以为你有熊庆来一样的眼光?

 

三、学术土围子

       这三位教授,一个没念过小学,一个小学毕业,一个初中毕业,之所以能登堂入室,晋升为“大师”,主要应该在于:当今的某些“官科”还没有进入“学术界”,当时只有一个开放的“学术界”。

       自从当今的某些“官科”成长起来后,“学术界”大有蜕变为“学术圈”的势头,他们力图把“学术界”打造成为唯我独尊的铜墙铁壁的“学术圈”。

       按照这些人制定的“圈规”,华罗庚、沈从文、张舜徽将永无出头之日。

       这三人中,华罗庚学历最高,初中毕业。但是,如果华罗庚再世,下辈子也别想通过发表“论文”,获得熊庆来的青睐。

       如果华罗庚向某“学术期刊”投稿,仅凭他的“工作单位”为“XX杂货铺”、“学历学位”为“初中毕业”,他的稿件便会被编辑扔进废纸篓。

       即便是某编辑胸怀博大且慧眼识珠,但是还是杂货铺工作人员的华罗庚不通洋文,无法将论文题目、摘要翻译成英文,且没有一大串的“参考文献”,这完全不符合“学术规范”。毫不意外是:论文被“审稿专家”扔进废纸篓。

       即便是华罗庚因为发表论文获得了熊庆来的青睐,八辈子也上不了大学讲坛。

       华罗庚本科毕业于哪个985、211?硕士博士是哪个985、211的?有美国、英国哪一所世界名校镀金的经历?这三样,一无所有,也配登上大学讲坛?

       初中毕业生华罗庚尚且如此,沈从文、张舜徽自然是十八辈子也进不了“学术圈”。

       “学术圈”的“圈规”是:认出身不认学问,重圈子不重学术。

       “学术圈”正在成为学术界的土围子。

       正是这些终日醉心于构筑“学术土围子”的一批人,整天在高喊大学“去行政化”,换句话说,他们不要领导。

       华罗庚他们不要,领导他们也不要,他们到底想干嘛?

       他们就想要一个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相互吹捧、相互壮胆的土围子,而且还必须由纳税人供着养着,伙食稍微差一点他们还不乐意。

 

四、“史学圈”、“考古圈”应该面对的四个民科问题

       现在专门说说史学。我早就写过(点击打开)《惊呆:24史作者和古代史学名家,包括司马迁和郦道元,全是“民科”》一文,所以,这里就不在讨论民科官科问题了。

       一句话:学术水平有多高,用实力说话,而不是用位子帽子说话。占着专家的位子,顶着教授的帽子,就一定占理?未必。

       现行西方古代史、“西学东渐史”到底是不是伪史?


希望广大读者共同努力,持续不断地向有关专家、教授们请教以下问题:

1. 时间问题

       只要小学毕业生稍加计算,便知儒略历是中国三国时期产物,与现行说法大不相同。儒略历到底是何时的产物?儒略历之前的古希腊、罗马有历法吗?如果有,他们的持续稳定工作300年以上的天文台在哪里?如果没有,动辄公元前xxx年的古希腊史、古罗马史的纪年从何而来?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欧洲历史上的第一座天文台----巴黎天文台成立。在连天文台都没有的情况下,罗马教廷1582年颁行的格里历,编制的技术、人才来自何方?

2. 地点问题

       1000年以前,当今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一带,还是茫茫大海。稍有历史地理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一点。但是,西方史说亚历山大城是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文化之都,有天文台、图书馆、大学,还是托勒密王国的首都,这到底是真是假?

3. 人口问题

       据说,雅典帝国有1000多万人口,那么,古希腊的总人口至少也有3000万。希腊全是山,古希腊的绝大部分粮食依赖进口,按法国18世纪末粮食单产水平计算古希腊和欧洲的粮食产出,必须335万平方公里的农田、4711.6万壮年农夫专门为古希腊人提供商品粮。这是真的吗?

       古希腊到底有多少人口?雅典城邦到底有多少人口?

4.史料问题

        1000年以前,当今埃及的拉希德一带,还是茫茫大海。但是,考古学家说这里出土了罗塞塔石碑,这到底是真是假?

       一块土坯砖,埋在地下三五年后,或者搁在地面三五十年后,都会成泥成灰。西方出土的“泥版文书”,实际上就是土坯砖。据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主要是依靠考古发掘出的二三千年以前“泥版文书”编写出来的,这是真的吗?

5. 西学东渐问题

       利玛窦等明朝末年来华的传教士真的精通天文学吗?清朝康熙六年欧洲才诞生天文台,利玛窦等人的天文学知识、星历表、天文观测仪器设备的知识,从何而来?

       利玛窦等明朝末年来华的传教士真的精通中医药吗?按照利玛窦等明朝末年来华的传教士的中文著述,明朝时,欧洲流行中医药、水稻种植、养蚕植桑,这是真的吗?


       以上问题,希望官科不要学常乃超少将以“颇多游击习气”而表示不屑,而是学学楚云飞,正面指教我等民科。


今天专门说说民科问题,希望得到正面回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