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锤40K】星界军装甲部队炮弹一览
不同的星界军团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其中许多(有些人会说最好的)的军团的家园世界都有着尚武文化,比如那些从底巢帮派和刑罚世界征募新兵的团,以及那些从蛮荒世界征召甚至没有脱离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成员的星界军团。一旦接受征召和纪律灌输,所有被征召者都必须接受训练,使用同样的武器进行战斗。他们的武器必须坚固耐用,易于使用和维护,同时方便制造和批量生产,因此在即使是在激光、等离子和热熔武器已经普及的时代,星界军的武库依然保有大量发射固体弹药的实弹武器。其中除了单兵枪械以外还囊括了诸如自动炮、撼地炮、战斗加农炮和毁灭者臼炮之类的重型枪炮,它们满足了星界军武器的所有生产和维护要求,同时依然高效和致命。而像等离子枪这样更为复杂的武器则在部队当中有着更小的保有量。

为了提高战场效能,星界军的实弹武器只需要能以简单的原理把高爆弹药发射出去就可以了。只要机械神教依然把持着技术的权威,这一状况就不会发生改变。更何况以星界军的战争之道来说,太过先进的高端武器反而会成为战场的累赘。以力破巧是星界军的常用战术,而在荷鲁斯大反乱之后的十个千年里所有失败的战役都可以归咎于一个原因:没有足够的人和枪。

为这些“战斗大炮”(这一名称通常被用于指代所有发射大口径实体炮弹的武器)开发一种新型弹药对于机械教而言是一项耗时而又复杂的工程。虽然在冶金、化学、物理和弹道学等涉及到弹药制造的复杂领域内有造诣的机械教贤者并不少,但很少有人具备制造弹药的复杂要求所需的全部知识。相反,机械教更多时候依靠的是几个世纪以来流传下来的经过试验和测试的技术,这些技术一直有效且从未改变过。为了满足军务部对弹药的巨大需求,如何简化生产步骤和成本永远是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因为整个帝国的枪炮无时无刻都在等待着弹药补给,因此每个铸造世界都从未停下过生产武器和弹药的脚步,并源源不断的把它们运送到遥远的战区。

几乎所有的帝国实弹炮弹都具有以下部分:
炮弹风帽——标准高爆弹的风帽在硬度上不及穿甲弹的风帽,它的作用更多在于使炮弹的弹道更加精准。
引信——用于引爆炮弹内部的爆炸药。通常无论是对目标还是对地面的冲击都会导致引信爆炸。但有时也会采用定时和延时引信来应对特定的战局。
爆炸药——目前用于制作炮弹的爆炸药是一种被称为”氟素(fyceline)“的化合物,但也有其他种类的化合和化学物质可以被用于制作炮弹的爆炸药。爆炸药是高爆弹的主要杀伤手段,它会在触发时把弹壳炸成碎片,并在爆炸时造成致命的压力差。
弹壳——这是炮弹的主体部分,被设计成会在爆炸时分裂成大量锋利的锯齿状金属碎片。这些弹片会高速飞向四面八方,对缺乏防护的血肉之躯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
推进剂——这是一种会在引燃时剧烈燃烧的火药,通过在炮膛内产生助推压力的形式将炮弹推出膛外。当然,炮弹质量越大,需要的推进剂也会更多。
示踪剂——示踪剂是一种添加在炮弹尾部会在发射时明亮燃烧的化学物质。它允许炮手看到炮弹是如何飞向目标的,以帮助他判断他是否击中目标或是否应该调整射击角度。虽然添加了示踪剂后的炮弹在打出去后也只是个光点而已,但如果不添加示踪剂的话,想要确认炮弹的射击方向就几乎不可能了。
诸如爆矢武器和毒刃的巨型战斗加农炮所使用的弹药会添加一个多节火箭助推装置。这些武器同时利用火箭本身的动力和推进剂来助推弹药,而推进剂的用量也会得到控制以免干扰火箭助推装置本身的运作。这些弹药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长射程和高精准度,而且在推进剂的使用上比传统的发射方法更有效。

然而这种助推弹药的缺点在于由于被限制在枪管内,火箭助推产生的冲击会产生压力过大的问题,从而导致枪管或弹药本身变形,严重干扰弹药发射后的弹道,甚至是使武器炸膛。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为武器加装排气口来解决,例如毒刃的巨型战斗加农炮的炮管就装有一个双层套筒,并在炮口加装了排气口。每次开火时火箭助推产生的废气会通过外层套筒和排气口排出膛外。炮弹会在助推作用下出膛,随后在尾部辅助鳍翼的帮助下稳定飞行,在此期间助推器会帮助稳定炮弹的飞行轨迹,并在必要时脱落并激活其他的助推器直到命中目标为止。

许多爆矢武器通过类似的设计来减少开火后坐力和提升射击的精准度并降低对辅助鳍翼的依赖。类似的火箭辅助弹药已被用于增加撼地炮和炮鸣重炮的射程,但这种弹药由于技术复杂和成本原因被判定不适用于精准打击之外的场合。
一些常用的炮弹:
高爆弹:
高爆弹(简称HE)是最常见的炮弹。这种炮弹采用了薄壁弹壳,蛋壳内部是一个带有冲击引信的爆炸装、药,在它击中目标或地面时就会触发引爆炮弹。当炮弹外壳碎裂开时,尖锐、炽热、锯齿状的金属碎片以极高的速度向四面八方飞去。爆炸还会产生冲击波,随之而来的压力差对附近的人来说是致命的。因为HE炮弹不需要高速度来穿透装甲,所以它不需要在炮弹内装大的推进剂,为爆炸药留下更多的空间。炮弹也将配备一个尖弹道帽,不用于装甲穿透而是改善飞行中的弹道,它可以被用于对抗大多数目标,但最适合对抗步兵和轻型载具。单是爆炸的力道就能破坏一辆轻型载具、摧毁履带、引擎或是其他组件。外部的爆炸冲击也可能影响到内部的乘员,使他们眩晕甚至死亡。但由于高爆弹缺乏穿甲能力,因此它并不适合对抗装甲更为厚重的目标。

穿甲弹:
穿甲弹(也被称为反坦克弹,简称AT或AP)常被用于对付敌方的重型和超重型装甲单位与据点。它是一种有着精金尖顶的固体弹药,尖端还覆盖了一个软金属风帽。风帽会在受到冲击时会融化,产生“粘着”的效果,这有助于防止精金尖头在擦过倾斜的装甲或在受到冲击时破裂。一些穿甲炮弹也会少量添加爆炸药,它会在击穿目标时被引爆,对目标造成的二次伤害。但大多数穿甲弹都没有这个设计,它们完全依靠速度(动能)和冲击产生的热量来击穿装甲。穿甲弹的穿透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弹片和熔化的金属会旋转着穿透目标的内部,对内部人员和设备造成可怕的伤害。为了产生足够的动能进行杀伤,穿甲弹必须以非常高的速度发射出去,这意味着它的推进剂装填量要大过制式的高爆弹,但杀伤半径远不如后者。

战胜者穿甲弹:
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穿甲弹。也被称为次口径弹药,高速反坦克弹或“战胜者”炮弹(因为它们只用于黎曼鲁斯战胜者的战胜者加农炮)。战胜者者穿甲弹是一种高密度金属制成的飞镖,被装在一个更大一号的弹壳里。飞镖的实际大小只有炮弹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也是它为什么被称为次口径弹药的原因)。一旦开火,弹壳就会剥离让飞镖高速飞行。战胜者炮弹由大量高能推进剂粉末助推发射,再加上战胜者加农炮长炮管所提供的加速,沉重的飞镖和高速的综合作用会使其在撞击时产生巨大的动能,使这种炮弹能够穿透帝国的弹药专家所知的几乎所有装甲。

攻城弹:
这些大口径炮弹只会被配发给诸如黎曼鲁斯毁灭者这样的攻城载具。它们将穿甲弹和高爆弹的技术结合在一起,既拥有穿甲弹的尖锐弹头和重量,但也像高爆弹那样塞满了高爆炸药。这种炸药会在撞击后的1微秒内爆炸,通常它会在穿甲弹头击穿敌人建筑或是工事的墙壁后爆炸,对建筑物和里面的任何东西造成可观的伤害。为了达到足够高的穿透速度,攻城炮弹必须有大量的推进剂装药来发射。推进剂、高爆药和容纳它们所需的外壳的组合意味着这些炮弹将又大又重,也只有攻城火炮有足够大的炮膛和炮管来使用它们。炮弹的重量和尺寸意味着它对距离更远的目标射击时精准度将大幅度降低,但它的威力依然和近距离命中目标没什么两样。而这些炮弹的大小也导致一辆攻城坦克能携带的弹药量也变得极为有限。除了对付工事和建筑物外,攻城炮弹对进入其射程内的装甲车辆也同样致命。

鸟卜弹:
这是一种由铸造世界格里芬四号开发的新式炮弹,旨在尝试让装备小口径征服者加农炮的黎曼鲁斯征服者有能力对抗重型单位。这是一种制式高爆弹的变体,弹头内藏有大量的软体爆炸物,它被设计成会在撞击目标时破裂,并在安装的引信引爆它之前的短微秒延迟期间在将炸药分散在目标装甲表面上。随后的爆炸会在坦克的外层装甲上打出坑洞和裂缝,而在坦克内部,爆炸经常会导致一些内部装甲脱落并在车内弹来弹去。这可能导致车内人员死亡或受伤,也可能使控制装置和仪器失效,使车辆无法操作。但有限的实战数据表明这并非是一种成功的设计,这种炮弹最后也没生产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