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热身】高考作文“‘成器’与‘不器’”审题分析与下水文导写

2022-05-18 14:41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原题再现】

( 2022太原二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器,就是器物。器物,往往都是有具体用处的。《易经》中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意思是说,圣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生产各种财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各种器具,使天下都能受益。我们经常说某人“不成器”,意思就是说这人没有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成器”就是成为一个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人。而《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对于家国天下来说,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特定专用的功能,从而被“器”的壁垒所束缚。

“成器”和“不器”,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题面有两段话,第一段借《易经》和《论语》里的两句话引出了关于“成器”和“不器”的相关观点。考生在阅读时即便不能完全理解那两句文言文,也不难抓住材料里的几处关键提示。先说与“成器”有关的几句。

首先是“器物,往往都是有具体用处的”。读这一句,需要从“器物”对应到人,那么既然人要“成器”,至少人该成为一个有“具体用处”的人;这个“具体用处”,可以是我们通常说的一技之长,一项可以让自己生存发展的技能,也可以是更大的用处。

然后,《易经》中的这句话被解释为“圣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生产各种财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各种器具,使天下都能受益”。器具有用,那能够“生产”“制成”器具的人自然是值得肯定的,能够做出全天下都可受益的器具更是非常了不起的。由此延伸出来,其实是个我们都熟悉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的发明创造,能够利于天下,那这个人是非常伟大的。比如三皇,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吃熟食,神农氏发明了多种农具陶器和炊具,伏羲始造文字教人结网捕猎,他们被后人奉为三皇,与他们利于天下的创造密不可分。他们看起来是“器”的造就者,可同时,他们也造就了人类文明,延续了人类发展。所以,“圣”之所在,在于不只是自己有用,更在于这个用处是超越一己而利于家国天下的。这一点,同学们也不难理解和认可,不难在古今中外找到典型人物作为自己的论据。

接下来,出题人借对“不成器”的解释引出了“‘成器’就是成为一个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人”。那么结合上一段关于圣人的看法,这里或许在给我们这样一个暗示:我们每个人一旦成器,某种意义上就是向一个伟大的人在靠近。这时的“成器”其实已经超越了开头的“具体用处”,而是给“具体用处”加上了“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这样一个前提。这里可以追问:什么人只追求对自己有利益但对他人和社会无利益的用处呢?这样的人大概都在法律制裁的范围里,他们的用处可是不足取的。我们做一份能为他人带来利好的职业,实践可为社会创造利益的技能,或许未必能利于天下,但也是有用的:像救生员的技能只是利于溺水者,医生的医术只是利于患病者,都有救人性命的价值;如果一个程序员能做一款便利老年人网购的APP,一位设计师能做一套适合残疾人的代步工具,这些利于一个群体的“用处”亦很珍贵。更不用说,杂交水稻、天花疫苗、智能手机等等更多惠普罗大众的发明,它们的创造者绝对堪当“伟大”二字。一个人想“成器”不难,而且每个人的“成器”对我们拥有更好的世界,很有必要。

说完“成器”的必要,再说“不器”的好处。首先,我想说,二者看似相反,但是并不相反,需要我们理顺二者的关系。我们肯定“成器”,自不必说;我们也不否定“不器。”先来看看啥是“不器”。题面中的解释是“对于家国天下来说,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特定专用的功能,从而被“‘器’的壁垒所束缚”。细心的同学应该会发现,此前的“成器”说的是应该像“器”一样有用,以及应该去发明有用的“器”;这里说的“不器”是不应该“只有特定的功能”——那就是要咱们“多功能”呗?啊,是不是“斜杠青年”“跨界达人”之类的词忽然就出现在脑海了呢?很多时候,我们会用“我是个文科生”来合理化自己对数学的畏惧,会用“我是个电脑白痴”来纵容自己对电子产品的无知,这不就是自建壁垒的举动吗?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用文理科、专业、职业等许多身份,武断地把自己划分到某个圈子,塑造成某个形象,然后斩断了自己的更多可能性。这之于个人,局限了自己的发展;之于家国天下,则可能是一种损失。就拿提出“君子不器”的孔子本人来说,他不正是从失意的政治家转型为成功的教育家的“不器”典范吗?试想如果孔子没有做收徒三千的孔老师,那何来《论语》呢?孔子如果一直困在“我非要游说成功某个君王不可”的执念里面,而没有适时跳出“壁垒”去做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那或许才是更大的遗憾。幸运的是,孔子实在是一位智者。抱着“君子不器”的信念,我们才能让自己兼备成为不同的“器”的才干,才能从“此器”成长为“彼器”,才能为这个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创造更多的利益。所以,找到“只有特定专用的功能”的不足之处、局限之处和“不器”的合理之处、优越之处,这一点上不难有话说。

这样看来,“成器”没错,“不器”更好。二者的关系,就自然浮出来了。

第二段很简短,一是要求考生去谈“成器”和“不器”给自己的启示,二是要求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发展。正是十八岁的少年,即将步入大学,学成之后,就是一个以“器”的姿态行走世上的大人了。是否要“成器”?要成什么样的“器”?要不要“不器”?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皆可以构成这篇作文了。以上是我对这次太原市二模作文题的一点儿思考,大家指教。

【下水作文】

“成器”诚可贵,“不器”价更高


说到“器物”,我们都不陌生。环顾我们的周围,离开了种种器物,生活简直就乱了套。它们如此重要,是因为每一件都有具体的用处,就像此刻考场里,一把椅子承载我们的身体,一支笔记录我们的所学。器物之用,实实在在地便利我们的生活;器物如此,人亦当有一身利于他人与社会的本事。

回溯历史,那些为人所铭记的先贤多有“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的贡献。被奉为三皇的伏羲、神农、燧人,无一不是发明家,从取火到制药,从农耕到造字,在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再看今朝,没有杂交水稻、天花疫苗和智能手机的生活,简直难以想象。

之于我们普通人,首先可以具备某种具体之用。水性不错就做个救生员,可助游水者无性命之虞;医术精湛就操起手术刀,可为患病者解病痛之苦。而如果我们的知识更丰富,能力更强,或许还可以尝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做个“器”的制造者:绘制一份简明好认的地图,设计一套简便易学的健身操,制作一款便捷好用的小程序,研制一种针对顽症的有效药品,总结一门科学可行的实用课程……这些“器”,体现了我们劳动的价值,正是我们为社会创造的利益。这样的“器”,成得更有意义,成得更有分量!

而孔子也曾有教诲——“君子不器”,说的是“对于家国天下来说,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特定专用的功能,从而被‘器’的壁垒所束缚。”当然,只有特定专用的功能,已是很好的;但是能够超越“特定专用”,开掘更多技能,释放多重价值,岂不更好?

曾在一起暴力伤医事件中身受重伤的著名眼科医生陶勇,因手部受伤失去了做手术的能力,但是他康复之后积极投入到相关的公益事业之中,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帮助了更多人。正因为“君子不器”,一个不能再拿手术刀的医生,离开了手术台一样可以救人助人。电信专业大学生何同学同时也是全网最火的数码博主,他不只是一个数码产品的体验者、分享者,更是以精良的视频画面和动人的视频文案,成为了一个将电子产品研究和自媒体传播高效结合的励志偶像。正因为“君子不器”,一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男把浪漫的星空放进自己的毕业设计,并影响着一大批心怀热爱的少年。抱着“君子不器”的信念,我们才能让自己兼备成为不同的“器”的才干,才能从“此器”成长为“彼器”,才能为这个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

高考之后,我们即将迈入大学,要学习更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正是在为“成器”而奠基。“成器”是我们最基本的目标,“不器”是我们更理智的信念。他日走出校门,服务社会,造福世人,让从小就听的这一句“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成为一句空话


【高考热身】高考作文“‘成器’与‘不器’”审题分析与下水文导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