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特洛伊木马:美国海军大型两栖攻击运兵舰、货船设计建造使用史 下二

2023-10-30 14:04 作者:一般通过飞官  | 我要投稿

1943年4月,海军从海事委员会处获得了20艘P2型客轮和30艘C4型货船,根据陆军的计划用作常规运兵舰。之后海军内部出现了一些将后置动力组的C4改为攻击运兵舰的意向。舰船局匆忙地进行了计算,证明了她们也许可以容纳大约10艘LCVP登陆艇,但是她们没有所需的空间或者载重量。另外,由于她们的稳定性不足,她们也不能携带LCM登陆艇。

A·E·安德森将军号运兵舰(USS General A. E. Anderson,AP-111)在航行中,1944年摄,位置不明。她是典型的P2客轮。
塔斯克·H·布里斯将军号运兵舰(USS T. H. Bliss,AP-131)停泊在旧金山,1944年3月4日摄。她是典型的C4客货轮。

1943年7月盟军发动入侵西西里的哈士奇行动时,两栖突击运兵舰的数量严重短缺,因此许多LST坦克登陆舰不得不安装6座韦林吊臂以充作临时运兵舰使用。海军少将理查德·科诺利(Richard Conolly)命令将36艘坦克登陆舰安装6座韦林吊臂,每艘坦克登陆舰都将可以运载一个步兵连的登陆部队并将其运送上岸。她们的吊臂安装在前部,以此保证其甲板空间仍然可以用于运载一艘LCT大型坦克登陆艇。在哈士奇行动期间,一艘典型的6组吊臂坦克登陆舰携带5艘LCVP登陆艇和1艘LCS(S)(Landing Craft Support Small)小型支援登陆艇,以及1艘火力支援登陆艇。每个两栖突击步兵营都将分配5艘这样的坦克登陆舰。英国人对美军的这种做法印象深刻——利用坦克登陆舰运载步兵进行两栖突击极大的减少了参与两栖突击的船只数量,意味着海面空间也被大量的空出。与其使用36艘坦克登陆舰和18艘步兵登陆舰(Landing Ship Infantry,英军语境中的攻击运兵舰)将一个师登陆,他们大可直接用36艘坦克登陆舰和几艘更小的LCI(L)大型步兵登陆艇,后者用于后备。基于这个概念,英军为他们的下一代LST(3)坦克登陆舰计划中增加了4对15吨小艇吊臂。美军的6吊臂改装是在战时进行的,在战后大部分的坦克登陆舰都被改回了原来的双吊臂标准。

LST-708在太平洋航行,拍摄时间与位置不明。她是将LST坦克登陆舰改装为半攻击运兵舰的一个典型例子,两舷各安装了3座韦林吊臂并各携带一艘LCVP登陆艇。

不论如何,当时攻击运兵舰的情况的确有些紧张。奥里萨巴号和圣米耶勒号——两者都不是战斗装载舰——不得不在哈士奇行动期间负责运载浮动后备队。基于这个问题,1943年7月9日金上将要求马上再改装8艘攻击运兵舰和6艘攻击货船,两者分别一个月和两个月交付一艘。辅助舰船委员会预定了将6艘C3和2艘C2货轮进行即刻的攻击运兵舰改装,并批准了一项改装6艘C3货轮的持续计划。委员会还列出了6艘C2货轮用于攻击货船改装,加上持续计划中后续的5艘。另一艘由因格尔斯公司建造的C3货轮也处于可用状态,因此改装计划被扩大到15艘攻击运兵舰和11艘攻击货船,在1944年间交付给海军。

在这个改装计划中的攻击运兵舰包括阿黛尔号(USS Adair,APA-91),属于伯利恒-雀点船厂设计,C3-S-A3型,属于温莎级;阿尔卑斯号(USS Alpine,APA-92)和巴恩斯特布尔号(USS Barnstable,APA-93),属于贝菲尔德级,分别为因格尔斯和西部管道钢铁公司设计;巴克斯特号(USS Baxter,APA-94),属于萨姆特级,海湾造船公司建造的C2-S-E1型;伯利号(USS Burleigh,APA-95)和塞西尔号(USS Cecil,APA-96),属于贝菲尔德级;多芬号(USS Dauphin,APA-97)和达切斯号(USS Duchess,APA-98),属于温莎级;达德号(USS Dade,APA-99)、门多西诺号(USS Mendocino,APA-100)、蒙图尔号(USS Montour,APA-101)和里弗赛德号(USS Riverside,APA-102),属于贝菲尔德级;昆斯号(USS Queens,APA-103),属于温莎级;威斯特摩兰号(USS Westmoreland,APA-104),属于贝菲尔德级;以及谢尔比号(USS Shelby,APA-105),属于温莎级。1943年9月,海军作战部副部长命令这些运兵舰要基于卡斯特号的改装,并有一定的变动。她们将携带26艘LCVP和2艘LCM(3)登陆艇,其中16艘LCVP将由两侧的两座韦林吊臂进行收放(另外还有一艘LCVP存放在紧邻每座吊臂的甲板上)。她们的武装配置为2门5英寸38倍高平炮,前后各一门,2座双联40毫米和18门20毫米防空炮。货物载量将包括为舰上车辆准备的装在5加仑油桶中的35000加仑汽油,加上为舰上登陆艇准备的20000加仑柴油。巴克斯特号的改装计划与萨姆特级有所不同:后部增加了起重柱,船舱和绞车,船舱盖面积被增加,登陆艇的存放位置也被重新调整以移除那些横跨船舱口的加强筋,从而让货物装卸变得更容易。1943年11月,所有这些船都被命令装备3艘LCM而不是先前的2艘,以加快从船到滩头之间的货物装卸速度。攻击货船包括水委一号(USS Achernar,AKA-53),大陵五号(USS Algol,AKA-54),虚宿一号(USS Alshain,AKA-55),厕一号(USS Arneb,AKA-56),摩羯座号(USS Capricornus,AKA-57),常陈四号(USS Chara,AKA-58),土司空号(USS Diphda,AKA-59),狮子座号(USS Leo,AKA-60),天狼增四号(USS Muliphen,AKA-61),渐台二号(USS Sheliak,AKA-62)和天园九号(USS Theenim,AKA-63)。她们是仙女座级的复造版。

渐台二号攻击货船停泊在纽约港,约1944年12月22日摄。涂装样式为MS 32/8T。

出于缺乏合适的船体的原因,英国希望美国提供新的两栖突击登陆舰——用英军自己的术语来说叫LSI(L),大型步兵登陆舰——的要求是极难满足的。由于火炬行动期间大型运兵舰的损失,英国战时航运部(Ministry of War Transport)想要撤回那些皇家海军中吨位最大(15000-23000吨)的大型步兵登陆舰,并将她们用作常规运兵行动。此时运兵舰的需求非常紧迫,但是已经没有合适的15节的客轮等运输船可用了。英军的大型步兵登陆舰都被保留在英国本土,用于执行特别指定的任务。使用大型前远洋客轮的想法也不太可行——她们在两栖突击中是很明显的目标,而且太过脆弱,并且她们几乎没有能够进行类似攻击运兵舰的改装的潜力。然而在1943年中,英国仍然清楚两栖突击运兵舰仍将需要在入侵法国的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此时看来,最理想的替代品就是处于美国战时航运局和陆军控制下的荷兰客轮——例如布隆方丹号(SS Bloemfontein)和克勒普方丹号(SS Klipfontein),以及美国海军的战斗装载舰。但此时这些船在美军都处于繁忙的任务指派中,在一段时间之内是不可用的。1943年7月,参谋长联席会议将9艘C1-B型货轮转交给英国,在英国本土进行大型步兵登陆舰的改装以替代那些大型客轮。英国人之后又要求获得另外4艘以预备1943年预期的运兵舰损失。这13艘C1-B型货轮被英国皇家海军称为帝国武器级(Empire Weapons class)大型步兵登陆舰,专为诺曼底登陆进行改装,携带18艘LCA突击登陆艇,拥有其船体所能容纳的最大的部队容量和可用的最好的轻型防空武器配置。因为在英军的运用中她们并不需要进行长程航行,她们可以以最差的居住条件携带大量部队。

英国皇家海军帝国战斧号大型步兵登陆舰(HMS Empire Battleaxe)。她是13艘移交给英国进行大型步兵登陆舰改装中的一个典例。

由于美国海军此时也急需更多攻击运兵舰,参谋长联席会议询问了这最后四艘C1-B货轮是否适合在美军中服役。舰船局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们解释了为什么只有数量稀少的C2和C3货轮才适合改装:C1-B货轮实在太小,她们只能容纳不超过1000人的部队——这只有大约一半的团级战斗队加上海滩指挥组的数量——甚至即便只容纳这些部队,也会因为登陆艇数量稀少导致其卸载速度变得几乎不可接受地缓慢;C1-B与不成功的多延级的尺寸差不多大,但比多延级更慢;C1-B需要加装甲板室以容纳军官,这又需要添加压舱物以保持稳定性,添加压舱物又会导致部队载量被缩减;C1-B尽管船体长度短,但却有着大型船舱,因此它在满载时将会变成单舱室形制。将货物分开可以将它变成双舱室形制,但这也不切实际,因为这样一来舱室空间会变得异常短,任何一颗水雷或鱼雷都可以直接将其中两个舱室空间洞开导致大进水;与新的小型攻击运兵舰相比,C1-B更短也更慢。此外,由于C1-B的设计容量捉襟见肘,因此为它准备一个全新的改装计划是很困难的。C1-B都是在西海岸的联合钢铁公司造船厂建造的,但是西海岸的任何船厂都无法接下改装的任务。

英国人最终还是获得了这全部13艘C1-B货轮。到了1944年7月,美国海军要求英国皇家海军为在太平洋的部署提供一些两栖突击运兵舰,因此皇家海军派遣了X舰队(Force X)。X舰队包括1艘指挥舰,即洛锡安号(HMS Lothian),2艘作为分队旗舰的大型步兵登陆舰,以及4艘帝国武器级大型步兵登陆舰。实际上这一举动证实了舰船局的担忧。根据英国的两栖舰船官方史,这些大型步兵登陆舰“完全没法让美国人满意”。这些步兵登陆舰在热带环境下表现糟糕,并且没有满足美国人的可居住性标准。没有一艘大型步兵登陆舰在太平洋战区被正式使用过。总的来说,英国皇家海军部署X舰队的尝试突出了英国的大型步兵登陆舰与美国的攻击运兵舰的之间的差别。美国的攻击运兵舰比英国的大型步兵登陆舰携带更少的登陆艇和更少的坦克,但是她们却携带了在登陆后对部队至关重要的机动车辆和补给,并且比大型步兵登陆舰更适应长程和恶劣气候航行。这一差别使得期望中攻击运兵舰可以被大型步兵登陆舰取代的情况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之后在太平洋战区的大型步兵登陆舰,包括一些C1-B船体改装的帝国武器级接受了热带改装以与英国太平洋舰队(British Pacific Fleet,BPF)一同行动。

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海军自己确实也运作过一对C1-B货轮改装的攻击运兵舰。1943年11月,辅助舰船委员会提议海军获得10艘C型货船,改为海军船员操作的运兵舰,舷号指定为AP-166到AP-175。这10艘船(除了拉萨尔号)安装了特定的设备以运输登陆艇,这很快就会意味着她们会变成半攻击运兵舰。由于船体稀缺,这10艘船的船型是混合的。其中6艘,彗星号、约翰·兰德号、战鹰号、黄金城号、翼箭号,以及晨之使者号,为莫尔造船公司(Moore Shipbuilding Co.)所建造的C2-S-B1型货轮,本质上是拉萨尔号的姊妹舰。她们缺少三层韦林吊臂,把全部登陆艇都存放在甲板上。另外2艘,暴风之王号和星光号是C2-S-AJ1型,由北卡罗莱纳造船公司(North Carolina Shipbuilding Co.)建造。她们拥有一对三层韦林吊臂,每侧一座,就在上层建筑的后方。最后2艘,约翰逊角号和阿灵顿号是C1-B型货轮,与陆军的25艘运兵舰相同。不像陆军运兵舰和英国的帝国武器级,她们没有在3号和4号船舱上的前后方扩充的甲板室。

这个计划并不是完全成功。这些船由战时航运管理局负责改装,并且没有让海军进行任何的审查。战时航运管理局很显然以为这些船将像其它的已经被改装的船一样用作常规运兵舰,结果便是其中的一些船缺乏装卸登陆艇的设备。因为这个问题,舰船局拒绝将她们看做准攻击运兵舰,除了阿灵顿号。阿灵顿号一直在西海岸执行攻击运兵舰船员的训练任务,之后她在太平洋战区被当做攻击运兵舰使用。为了表明她们的战斗舰船身份,这10艘船是指派给太平洋舰队总司令(Commander in Chief, Pacific,CINCPAC)海军运输处的运兵舰中的一部分;另外几艘为双子座号(USS Gemini,AP-76),安妮·阿伦德尔号,拉萨尔号,波尔克总统号,门罗总统号,乔治·F·艾利奥特号。将运兵舰指派到两栖行动任务中导致了常规运兵舰的严重缺乏,18艘自由轮(Liberty Ship)型货轮不得不接受作为太平洋短程运兵舰的改装。

阿灵顿号服役几天后的照片,1944年4月23日摄。与她的姊妹舰不同,她在改装期间在中部的上层建筑上安装了两座韦林吊臂。涂装样式为MS 32/8T。

大西洋舰队两栖训练指挥官,海军少将艾伦·古德里奇·柯克(Alan Goodrich Kirk)认为现有的C3型攻击运兵舰效率不足。1943年10月他与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和舰船局的代表举行了一次会议。他认为攻击运兵舰和攻击货船必须能在12-24小时之内把所有的战斗装备和货物全部卸载完毕,以最小化她们暴露在敌方攻击下的时间。同样的,为了尽快将货物从海滩上撤走,运输舰们必须装载最大可能数量的2.5吨卡车。出于这些顾虑,LCM(3)机械化登陆艇此时变得极其重要,两栖攻击运输舰必须再携带更多的LCM(3)登陆艇。

柯克提议在2号和3号船舱口之间安装一座四脚桅杆,其两侧都装有1座30吨和2座10吨起重吊臂,与两个舱口呈垂直布局。如果安装了四脚桅杆,通常放在2号和3号舱口上的3艘LCVP登陆艇可以换成每个舱口各放1艘LCM(3)登陆艇,这将使LCM的数量增加到4艘,LCVP的数量减少2艘(每艘LCM中会放置1艘LCVP)。所有除了装载部队弹药和汽油的船舱口都应该装有10吨吊臂,其它的舱口则安装3吨吊臂。货舱口应该尽可能多的进行调整以装载最大宗的作战装备,即2.5吨卡车。所有船舱口都应该直接装进船舱中,并且所有的船舱口封闭装置都应该能直接在海上打开,并且不把舱盖上的登陆艇拨开(比如使用卷帘舱盖而不是滑动式舱盖,登陆艇由舱盖外侧的两端支撑)。2号,3号和5号舱口的尺寸应当调整为14×7英尺(约4.3×2.1米),其它的舱口应当至少为8×8英尺(约2.4×2.4米)。现有的将重型水平横梁安装在舱口上以加强结构强度的做法应当被摒弃,因为横梁需要时间来拆卸并存放,并且占用了甲板空间。因此,卸载货物的流程将只需要把登陆艇放入水中并打开舱盖。重型货物被卸载之后,通常的做法是将装卸方法改成双杆联吊式起吊(Yard and Stay),此时吊臂将被固定。吊臂需要进行改造以便可以迅速切换装卸方法。大型的2,3和5号船舱应该配有特别的通风系统以清除船舱内加满汽油的车辆的油气,下方的船舱要有12英尺或8英尺6英寸(约2.6米)的顶部余隙以节约空间。汽油储量应当有12500加仑(约47318升),全部装在5加仑油桶中。部队军官和舰上军官的居住舱应当分开,让部队军官可以展开战前会议。船上的所有人每人每日的纯净水供给要有15加仑(约57升),以应对热带环境。

1944年1月对最新的攻击运兵舰,即阿黛尔号,阿尔卑斯号,巴克斯特号以及最新的哈斯基尔级(Haskell class)的改装设计的审查表明了她们全部都超过了原计划的12000加仑汽油储量。尽管她们没有装上四脚桅杆,她们全部都获得了提议的登陆艇数量。不过,在更小的巴克斯特号及其同类上,为了达成这个数量,必须在2号舱口两边安装单吊臂,各携带一艘LCVP登陆艇。不过,LCM(3)的数量没有增加,除了阿尔卑斯号,她拥有两座30吨吊臂,其她的船只有一座。她们的货舱舱门都比之前的设计更大,她们的车辆舱也拥有了特殊通风系统。货舱空间通过在舱内安装平板拥有了更大的甲板面积。不过,审查指出了期望中的顶部余隙要求没有达到。因为这些船是海事委员会所设计的,现在专为海军要求变动船舱深度为时已晚。另外,部分情况下为部队军官提供分开的居住舱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大蒸馏能力为每日46000加仑(约174129升),比10月提议的蒸馏能力标准要超出不少。

阿黛尔号攻击运兵舰停泊在诺福克海军基地附近,1944年8月15日摄。在她的分级中,前两舰的舰艏附近的一对韦林吊臂被省去了。

1943年11月,海军作战部长向舰船局要求尝试为每艘攻击运兵舰都存放至少4艘LCM登陆艇。这么做的话会需要多少LCVP和压载物作为交换呢?舰船局考虑了4个因素:空间,装卸设备,稳定性以及载货能力。为了获得空间,一些之前通常放在舱口上的LCVP需要被移除。运兵舰将需要更多的重型吊臂,因此一些起重柱可能需要进行大幅度改造。稳定性早已是个问题,因为此时武装,登陆艇数量和通讯设备的重量都在稳定增长。一些较旧较小的运兵舰的稳定性早已接近不足了。考虑到需要更多的压舱物,增加2艘LCM将会使运兵舰损失200-300吨的载货能力。在大部分情况下压舱物都会导致在下方装载车辆的船舱的净空高度不足。

进行变动的命令在1944年3月下达。但是,旧的攻击运兵舰(即哈里斯级以及类似的535英尺型运兵舰,海伍德级,麦考利号,哈利·李号),改装的C2攻击运兵舰和部分C3攻击运兵舰(温莎级,弗雷德里克·方斯顿号和詹姆斯·奥哈拉号),已经无法再增加更多的固体压舱物了。她们需要为每一艘新增加的LCM移走存放在吊臂下的4艘LCVP。携带了33艘LCVP登陆艇的美国军团号仍将继续只携带2艘LCM登陆艇。同样携带了25艘LCVP的巴内特号也不会做出变动。萨姆特级将获得5艘LCM登陆艇,LCVP登陆艇的数量则调整到19艘。大部分已经改装的C3攻击运兵舰,例如杰克逊总统号,新月城号及其姊妹舰,以及从亚瑟·米德顿号到里昂号的23艘C3货轮不会在变动之后出现问题,因为她们已经携带非常多的货物(3000载重吨)了。她们只需要移走2艘到4艘LCVP登陆艇(极少数情况下只需要移走1艘)。其中一些运兵舰早已携带有4艘LCM登陆艇了。舰船局发现他们急切需要对增加的重量进行补偿——运兵舰的舰长们经常对他们的船的稳定性到底有多差浑然不知,而在水线以上25英尺(约7.6米)增加的登陆艇显著增加了船体上部的重量。小型攻击运兵舰,多延级和吉列姆级将继续保持不携带LCM的状态。

1944年秋,一艘典型的接受过以上改造的攻击运兵舰在货舱口上携带4艘LCM(3)机械化登陆艇,每艘LCM内再携带1艘LCVP或者1辆DUKW两栖卡车。船上的四座三层韦林吊臂将携带12艘LCVP登陆艇,同时DUKW两栖卡车可以用来替代LCVP的位置。小型登陆艇的载力是个严重的问题。根据龙骑兵行动后美国海军第八舰队的行动报告,运兵舰们只能在良好天气下才能在导轨上携带额外的LCVP登陆艇,并且只能靠船上的起重吊臂来支撑它们。

到了这个时期,攻击运兵舰们的武装变得更加强大。年初,军械局要求在中轴线上安装至少1门(最好2门)5英寸38倍高平炮,最大可能数量的双联装和四联装40毫米防空炮(至少要有4个炮座,以覆盖全部四个扇面),以及最大数量(至少12门)的20毫米防空炮,在舰艏和舰艉方向拥有同样的投射量,并且有最大的射界。然而不幸的是,由客轮所改装的攻击运兵舰,特别是535英尺型的上层建筑巨大,安装更多武器的空间稀少。所以1944年8月哈里斯号的舰长马里恩·艾默森·墨菲(Marion Emerson Murphy,海军上校,后官至海军少将)争辩称他满载21300吨的船需要至少1门5英寸舰炮,但也承认了船上没有足够的空间。另一边的海伍德号有足够的空间,但是再安装武器会导致稳定性不足。为了安装1944年2月建议的武装配置(1门5英寸38倍舰炮,2座双联装40毫米,12门20毫米防空炮以替代原计划的4门3英寸50倍舰炮,2座双联装40毫米和10门20毫米防空炮的最终武装配置),她需要增加400吨的压舱物。任何更多的增重都将需要重量补偿,这样会导致她的排水量达到极限。

抗沉性一直是海军在忧虑的问题。那些由原商船船体改装的攻击运兵舰在建造之初就有宽大的船舱,这些船舱在任何船受到水下损伤时都会造成巨大的威胁。但是把这些船舱用舱壁分割开来会让运兵舰在滩头卸载时的效率变得更差,她暴露在危险区域下的时间就会越长。另外,为了尽快获得运兵舰,海军在试图最小化改装时间,经常缩到只有几个星期。这样一来就几乎没有时间安装重要的设备,比如为部队提供饮用水的蒸馏设备,为船上扩大的船员提供的足够居住空间,以及雷达和无线电的电路。因此战时的舰船局文档中大量安装必要的舱壁以挡住货舱口(比如在哈利·李号和她的姊妹舰的情况下),或者更常见的安装舱壁以分割船舱(由太平洋舰队两栖舰队要求,针对全部新攻击运兵舰和准攻击运兵舰,最迟在1944年2月开始下达)的无效命令堆积如山。

1943年8月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四国会议(Quadrant Conference)上,美国和英国政府在1944年将在太平洋发动一次大型攻势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美国海军指出这一行动会因为缺乏战斗装载舰的问题受到限制,并且“迄今为止的经验证明了实际需求早已超出早期的估计”。用常规运兵舰作为替代品的选择毫无吸引力,部分原因在于这样一艘运兵舰的损失会导致大量部队的伤亡,从而扰乱入侵行动。因此金上将紧急要求制定一个到1945年7月时用C2,C3或者胜利轮(Victroy Ship)型货轮改装40艘攻击运兵舰和攻击货船的计划,并尽量在1944年造舰计划中安排尽可能多的数量。上将还想要在5艘已经批准的两栖指挥舰上再增加3艘,部分是为了填补可能的损失。

金的要求可能是第一个正式提议使用胜利轮型货轮船体进行改装的提议。胜利轮型货轮是1943年3月海事委员会向海军公布的新一级货轮。航速较高的胜利轮是为了替代正在大规模量产的慢速自由轮而设计的,因此它可能可以大量建造以满足海军的需求。的确,胜利轮最初的船体编号,EC2-S-AP1到EC2-S-AP4暗示了它是改动过的EC2自由轮。就自由轮来说,它的设计被极度简化以进行大规模量产,然而它的许多特征近似于那些更复杂,数量更少的C型货船。1943年3月时,AP3型计划安装C3的动力组,从而达到16.5到17节的航速,正是海军对运兵舰的要求。不过,胜利轮被设计为单舱室标准,这意味着她只要被一颗水雷或鱼雷击中就会直接沉没,这对海军来说是一个不受欢迎的特点。胜利轮的商用货船设计还包括了为前后各1门5英寸38倍高平炮和8门20毫米防空炮准备的基座。

纽卡瑟尔胜利号(USS Newcastle Victory,AK-233),约1945年。战时还有13艘像她一样被征用的胜利轮,她现在的状态可以与被大幅度改装为攻击运兵舰的哈斯基尔级进行对比。

然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打算远比的金的更庞大。1943年11月,它批准了一个“必需”计划,改装130艘攻击运兵舰(舷号从APA-106到235)和30艘攻击货船(舷号从AKA-64到93),与联合参谋部的计划人员的最终要求,133艘攻击运兵舰,53艘攻击货船和13艘两栖指挥舰相对应,在1944到1945年初间完成。作为这个计划的一部分,10艘C2货轮被改装为两栖指挥舰。

唯一可以组成这130艘攻击运兵舰的大部分的可用选择只有胜利轮型货轮(此时其船体编号已经改为VC2),刚刚开始准备替代慢速自由轮的大规模量产货轮。因为它比C2和C3货轮的设计更简略,它可以在之前已经负责迅速建造自由轮的紧急船厂中进行建造。然而它也足够快到可以作为可用的攻击运兵舰船体。为了及时建造足够的船只,海事委员会不得不使用大规模量产方法,实际上在设计的最初期就将之定型了。例如,委员会只同意在1944年8月1日后起工的胜利轮上安装战斗信息中心,一些最晚在8月28日起工的船仍然只能在完工之后再由海军安装战斗信息中心。“必需”计划的过于急迫也制造了问题。至关重要的船上用品经常被推迟交付,因此胜利轮不得不在船上用品可以在10天之内交付的保证之下被海军接收。胜利轮经常是匆匆服役的,比如塔拉德加号(USS Talladega,APA-208,1969年1月改为LPA-208),她只海试了一天就在不令人满意的情况下准备服役。另外,由于建造要求在“必需”计划被定型之后不断变化,因此胜利轮在建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混乱。

基于1944年的一份船型信息手册绘出的胜利轮型攻击运兵舰绘出的剖面图。样本是罗林斯号(USS Rawlins,APA-226),但是很显然这可以代表整个哈斯基尔级的情况。

海事委员会对胜利轮的改装是基于阿黛尔号的改装计划的,之后在1943年11月5日的海军作战部副部长会议上由海军的代表进行了审查。通过海事委员会的船体编号其实可以猜到,胜利轮的尺寸与C2差不多,而不是更大的C3货轮,但尽管如此她仍然需要容纳大量的部队(军官数量已经缩减到79名),以及跟C3攻击运兵舰几乎差不多的部队物资。部队物资容量缩减到了134000立方英尺(约3795立方米),部队弹药和汽油的容纳空间也被削去了。船上的设施水平低于已经在C3改装上实现的标准,包括自持用品,弹药库(所有弹药都是存放起来的,但是弹药库面积被缩小了,导致装卸更加困难),舰上补给部用品,冷冻品空间(是全立方形空间,但是有些紧凑),以及洗衣铺。胜利轮还缺少通常运兵舰的理发,裁缝和鞋匠铺。巡航航程也被缩减到12000海里/15节。胜利轮的改装只安装了一座35吨起重吊臂。船的前后方各有4座桅杆,有以下的起重吊臂配置:第一桅杆前部2座10吨,后部2座4吨;第二桅杆2座10吨;第三桅杆前部2座10吨,后部2座4吨;第四桅杆1座35吨,2座10吨,负责装卸2号到5号船舱。胜利轮两侧都将有两座三层韦林吊臂。武装配置被缩减到1门5英寸38倍高平炮,1座四联装40毫米(前方中轴线),4座双联装40毫米和10门20毫米防空炮。计划中的登陆艇配置是1艘LCS(S)小型支援登陆艇,2艘LCPL大型人员登陆艇,23艘LCVP登陆艇和2艘LCM(3)机械化登陆艇。

谢尔本号攻击运兵舰(USS Sherburne,APA-205),拍摄时间与地点不明。可以看到,由于胜利轮只有C2货轮的尺寸,她从外表上看起来就已经非常拥挤了——登陆艇被叠到了三层高,都必须由船上的起重吊臂装卸。

“必需”计划的119艘胜利轮型攻击运兵舰只分配给了3个造舰公司,在4个急造船厂建造:俄勒冈造船公司(Oregon Shipbuilding Co.,36艘),加利福尼亚造船公司(California Shipbuilding Co.,34艘),凯撒造船公司(49艘,在两个船厂建造)。1944年5月,6艘正在由俄勒冈造船公司建造的胜利轮攻击运兵舰,舷号从APA-181到186,被海军命令改为医院舰。之后由于海军开始使用C4货轮,6艘胜利轮又被改作普通商船。胜利轮型攻击运兵舰,即哈斯基尔级,成为了数量最多的一级攻击运兵舰。她们在战争期间毫无损失,全部存活到战后。到了1963年前后,她们中还有55%仍然作为攻击运兵舰,全部都处于后备役状态,这也说明了当时其它级别的两栖登陆舰比胜利轮更有价值。其中四艘,蒙特罗斯号(USS Montrose,APA-212,1969年1月改为LPA-212),纳瓦罗号(USS Navarro,APA-215,1969年1月改为LPA-215),匹克威号(USS Pickaway,APA-222,1969年1月改为LPA-222)和贝克萨号(USS Bexar,APA-237,1969年1月改为LPA-237)在1964年财年的第二期舰队恢复与现代化改造计划(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I,FRAM II)中接受了现代化改造。

塔拉德加号在航行途中的照片,约1950年代初摄。她的SR雷达之后在50年代末被SPS-6雷达所取代。船桁端弯曲延伸部分安装了新的甚高频舰空无线电天线。此时她的登陆艇数量已经被大量缩减,这可以跟上文谢尔本号的照片对比。塔拉德加号参加了朝鲜战争,并一直服役到1969年。
奥卡诺根号攻击运兵舰(USS Okanogan,APA-220,1969年1月改为LPA-220)1967年的舰况图。她在越南战争期间的登陆艇配置为2艘LCM(6)和18艘LCVP登陆艇。此时她全部的20毫米防空炮都已被拆除。其对空搜索雷达为SPS-6C。

在胜利轮之后,海事委员会决定再用常规船厂建造11艘运兵舰(4艘由西部管道钢铁公司建造,另外7艘由因格尔斯公司建造)。她们是汉斯福德号(USS Hansford,APA-106),古德休号(USS Goodhue,APA-107),歌珊号(USS Goshen,APA-108),格拉夫顿号(USS Grafton,APA-109),格里格斯号(USS Griggs,APA-110),格伦迪号(USS Grundy,APA-111),吉尔福德号(USS Guilford,APA-112),锡特卡号(USS Sitka,APA-113),汉布伦号(USS Hamblen,APA-114),汉普顿号(USS Hampton,APA-115)和汉诺威号(USS Hanover,APA-116),全部属于贝菲尔德级,并且根据9月的改装计划进行建造。她们的登陆艇配置为1艘LCS(S),2艘LCPL,23艘LCVP和2艘LCM(3),其中16艘LCVP由两侧各两座三层韦林吊臂装卸。她们将容纳91名军官,20名准尉,1450名士兵。在12月,LCS(S)和LCPL被3艘LCVP替代,部队容量也缩减到1400名。

伴随的30艘攻击货船分为两种:一种是新的C2-S-AJ3型货轮,称为托兰级(Tolland class),舷号从AKA-64到87;另一种是6艘复造的仙女座级,类似于水委一号,包括尤瓦尔迪号(USS Uvalde,AKA-88),沃里克号(USS Warrick,AKA-89),怀特塞德号(USS Whiteside,AKA-90),惠特利号(USS Whitley,AKA-91),怀恩多特号(USS Wyandot,AKA-92,1962年12月转交军事海运司令部,舷号改为T-AKA-92,后改为T-AK-283),杨西号(USS Yancey,AKA-93,1969年1月改为LKA-93)。前者的半数是由海事委员会负责改装的,另一半由海军在巴尔的摩监督改装。

1944年7月,又有15艘攻击货船被增加,其中有7艘C2-S-B1型,温斯顿号(USS Winston,AKA-94,1969年1月改为LKA-94),马凯特号(USS Marquette,AKA-95),马修号(USS Mathews,AKA-96),梅里克号(USS Merrick,AKA-97,1969年1月改为LKA-97),蒙塔古号(USS Montague,AKA-98),罗莱特号(USS Rolette,AKA-99)和奥格尔索普号(USS Oglethorpe,AKA-100),同样是仙女座级的复造版,原船体均由联邦造船公司(Federal Shipbuilding Co.)建造,由海事委员会改装;以及8艘C2-S-AJ3型,渥太华号(USS Ottawa,AKA-101),潘提斯号(USS Prentiss,AKA-102),兰金号(USS Rankin,AKA-103,1969年1月改为LKA-103),西米诺尔号(USS Seminole,AKA-104,1969年1月改为LKA-104),斯卡吉特号(USS Skagit,AKA-105,1969年1月改为LKA-105),联盟号(USS Union,AKA-106,1969年1月改为LKA-106),弗米利恩号(USS Vermilion,AKA-107,1969年1月改为LKA-107),沃什本号(USS Wahburn,AKA-108,1969年1月改为LKA-108)。后者的其中四艘将以类似托兰级的规格建造,四艘将在未完工状态下转交给海军进行改装,与AKA-76到87的情况类似。C2-S-B1型将会装有后部1门5英寸38倍高平炮,4座双联装40毫米防空炮(2座在前,2座在后),18门20毫米防空炮。她们将携带8艘LCM(3)登陆艇和16艘36英尺登陆艇(其中6艘放在三层韦林吊臂中)。其桅杆和其它特征将吻合于早期的仙女座级。

马修号攻击货船停泊在马雷岛海军船厂,1952年3月5日摄。照片展示了纽约海军船厂为攻击货船开发的四脚桅杆。装在LCM内的登陆艇是LCVP,在成对的起重柱前面有一艘LCPL登陆艇(带顶篷)。

就像运兵舰的情况一样,海军也运作三艘一般货船并将之作为攻击货船使用,即武仙星号,水星号(USS Mercury,AK-42)和木星号(USS Jupiter,AK-43)。不像运兵舰,她们不是任何协同计划的一部分。她们最早在1941年被海军征用,最初计划是作为平民水手操作的海军货船。到了1942年,她们被改为由海军船员操作,以使她们能够进入战区,但她们仍然还是被用作标准货船。到了1944年,她们的职责变成了担当攻击货船的任务,替代那些大规模行动中编入运输分队的攻击货船。到了战争结束时,她们全部被改作他用。

武仙星号货船停泊在塞班岛查兰卡诺亚(Charan Kanoa)附近,1944年6月25日摄。她隶属于CTF52运输分队。在首次登陆后的第九天,她正在通过登陆艇运送物资上岸。

1945年3月,另外12艘胜利轮型攻击运兵舰被订购,足以弥补被取消的运兵舰的数量(并且超过原计划的133艘)。此外,还有3艘攻击货船,圣华金号(USS San Joaquin,AKA-109),塞奇维克号(USS Sedgwick,AKA-110)和怀特菲尔德号(USS Whitfield,AKA-111)被订购,将攻击货船的总数提高到48艘,这个数量还是比1943年末设想的53艘要少。1945年8月战争结束后,其中8艘攻击运兵舰和这3艘攻击货船全部被取消。于是,战争结束时,胜利轮型攻击运兵舰的最终总数为117艘。

教训与经验

1944年1月,太平洋舰队两栖舰队抱怨早期基于船舶委员会设计的改装攻击运兵舰的防空武器,雷达和无线电都不足,主发电机的发电能力也不够,这将导致前两个问题很难被弥补。另外,她们的通风能力也很差,纯净水容量不足,冻货空间不足,缺少能够抵抗进水损伤的分舱布局,并且还缺乏对迅速卸载至关重要的起吊能力,特别是对重型装备来说。改装的C3和胜利轮让海军更满意,但是她们仍然有通风不良和蒸馏能力不足的问题。1945年10月的一次太平洋舰队内部评估建议为胜利轮提供一台额外的300千瓦发电机,并改善通风条件,特别是在船上的医务室里。一些攻击运兵舰应当改为医院舰或者伤员撤离舰。

在战争结束后,海军陆战队指出,尽管攻击运兵舰有能力携带一整个战斗单位,但是它们为部队指挥官提供的条件很少,并且船上没有指挥官所需的无线电设备以在一部分作战单位上岸而指挥官和他的参谋班子仍在船上时发布命令。海军陆战队想要在船上安排一个永久分配给部队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的空间,这个空间要大到足够容纳比团级战斗队更高一级的指挥部。为了进行突击前简报,这个空间需要大到能容纳200人。至于发布命令,海军陆战队在战时采取了通过在甲板上放置的便携无线电设备发布命令的临时措施。这些便携无线电经常被舰上的无线电干扰,并且设备和操作人员都在甲板上暴露在恶劣天气和敌方攻击下。陆战队认为,每艘攻击货船或者车辆登陆舰都应该拥有满足团级战斗队要求的全部无线电设备,与营级登陆队的要求类似。其中一些运兵舰将携带团级战斗队的指挥官,还有一些运兵舰将会作为师指挥部。

战时的经验也表明了攻击运兵舰的卸载速度过慢的问题。海军陆战队想要直接连通部队舱(在船舱内)和离船位的更宽的梯子,宽到足够让四个人同时爬下去。陆战队还想要强度足够大的倒闭以让登陆艇能在导轨上就能装载部队。海军陆战队还重新提起了早期使用舷侧舱口而不是使用甲板舱口的提议。理想情况下,运兵舰应当携带足够的登陆艇(或者相等的两栖载具)以将舰上全部1300人的部队一次性送上滩头。1300人相当于2艘LCM和30艘LCVP的载力。

在部队的各种车辆的尺寸增大的趋势下,船舱和舱口必须要与之相称。在1947年这意味着至少一个车辆舱的至少一层甲板的的最小高度要有10英尺,舱口的尺寸要有25×15英尺(约7.6×4.6米),并由一对55吨起重吊臂负责装卸。未来的运兵舰应当有两个可以装载车辆的船舱。所有的货舱空间都应该安装同样的消防设施,这样车辆,弹药和其它易燃品就可以在任何船舱以想要的方式装载进去。海军陆战队建议任何新的运输舰都应该是后置动力组形制,像油轮一样。

早先的攻击货船在战争中期之后也饱受诟病,问题跟攻击运兵舰的差不多——分舱布局不好,纯净水不够,发电机发电能力不足,通风条件差,居住空间拥挤,雷达和无线电设备不足,船内通讯条件也很差。将一般货船改装成攻击货船并不跟原先想象的一样简单。不过到了战争结束时,C2改装的攻击货船被认为是完全能让人满意的。

1947年,海军陆战队预计将来会有更大型的车辆,意味着将会消耗更多的汽油。另外,现存的两栖突击运输舰的前后各一座起重吊臂都需要加强到55吨级。未来的攻击货船应当拥有至少一座起吊能力强到能装卸预想中最重的作战货物。汽油舱的舱口应当扩大以同时装入4个55加仑(约208升)的油罐。

另一个战时获得的经验就是对标准化的需求,在攻击运兵舰和攻击货船中都是如此。由于战后有大量的胜利轮型攻击运兵舰保留在后备役中,1950年船舶参数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参数,SCB-93,其内容是将胜利轮改装成攻击货船,以伴随同样由胜利轮改装的攻击运兵舰。虽然在这个时期海军已经将重点转移到建立平均速度20节的两栖舰队上,但很显然胜利轮仍然会在将来的许多年中仍然作为攻击运兵舰舰队的主力。这个计划也没有了下文。

在将一切战时的经验统合起来之后,海军陆战队在战后的设想的理想两栖突击运输舰是一种高速的通用(即同时运兵运货)两栖突击舰,可以根据需求使用两栖车或者登陆艇将舰上部队迅速登陆。它将融合快速运输舰(APD)和车辆登陆舰的特征和参数,即较高的航速,强大的武装和释放两栖车的能力,但足够小到可以在面对核武器的威胁时迅速撤离。

后记 战后的结局

大部分早期的旧攻击运兵舰在战争结束后的一两年之内就从海军中退役了——她们已经无法适应将来的两栖作战需求了。绝大部分回到了海事委员会手中,恢复商船的身份,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仍然保留在后备役中。几艘C3 P&C和D型客轮,比如杰克逊总统号和新月城号,在战后的几年中负责复员和家属运输任务。到了朝鲜战争期间,还有极少部分旧攻击运兵舰仍然还在服役。

C2和C3所编织起的强大的两栖舰队在战后数十年中仍然在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海外的远征任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部分被转交给单纯服务于一般运兵任务的军事海运司令部。她们中只有3艘,奇尔顿号,菲蒙号和亨里科号一直服役到1960年代末。那些改为攻击货船的C2和C3货轮有一部分服役到了1960年代末。另外,还有一些被改做了勘探船和线缆布放船。

小型攻击运兵舰和货船的在战后的命运并不怎么顺利。多延级因为其本身的严重的各种问题,在战争结束后的几个月就被从海军名册中除籍了,多延号在战后被用作海员训练船,费兰号则一直保存在国防后备舰队中直到1964年2月被拆解。吉列姆级和阿尔忒弥斯级也在海军中不受欢迎,正如弗里德曼在前文中所提到的一样,她们也很快从海军的两栖舰队中消失了。

在这些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后的战时两栖突击运输舰中,最成功的是胜利轮家族。哈斯基尔级全部117艘都一直保留到1960年代,其中半数仍然是拥有全部功效的攻击运兵舰。有不少参加了后来的越南战争。有37艘一直服役到1970年代,还有前文提到的4艘接受了现代化改装。另外,谢尔本号(USS Sherburne,APA-205,1971年10月转交给军事海运司令部,改为靶场哨兵号 USNS Range Sentinel,导弹射程指示舰T-AGM-22)在1970年代被改为导弹射程指示舰(Missile Range Instrumentation Ship,T-AGM),更名为靶场哨兵号,继续在20世纪最后三十多年活跃在海军中,直到1997年6月退役为止。她直到2012年6月19日才完成拆解。

随着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20世纪50年代将目光转移到高速专业两栖舰队上,面对核武器和水下高速潜艇的威胁,以及越来越强大的两栖突击车和直升机的出现,攻击运兵舰和攻击货船失去了她们在冷战时期的地位,尽管这一时期,新的高速攻击运兵舰和货船,2艘保罗·列维尔级(Paul Revere Class)与5艘查尔斯顿级(Charleston Class)在60年代期间加入了美国海军两栖舰队。1969年1月,全部仍然保留在海军中的攻击运兵舰和攻击货船的舰型前缀被分别重新指定为两栖运兵舰LPA(Amphibous Transport Ship)与两栖货船LKA(Amphibous Cargo Ship)。最后一艘攻击运兵舰在1980年退役,最后一艘攻击货船则在1994年退役。至此,攻击运兵舰和攻击货船不复存在,但她们在美国的两栖作战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美国海军两栖舰船的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塔拉德加号攻击运兵舰(最前方)在距夏威夷约100英里处,正在前往参加“钝刀”(Dull Knife)演习的途中,1963年7月摄。离塔拉德加号最近的是伦维尔号攻击运兵舰(USS Renville,APA-227),紧邻伦维尔号右侧的是贝菲尔德号。



特洛伊木马:美国海军大型两栖攻击运兵舰、货船设计建造使用史 下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