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旧闻】综述:“逼”出来的电信资费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4日 13:21 中国经济时报 实习生 赵洪浪 本报记者 傅继红 早在今年“5·17”之前,国内的电信资费市场就失去了风平浪静,三大运营商的资费混战在全国各大城市比比皆是,层出不穷。而电信日的到来无非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比武台,一场遍及全国范围的资费擂台赛迅速搏击到高潮。 各地资费大搜索 北京:最后一个堡垒出现裂缝 在“监管重地”的北京,运营商一向还算守规矩。但从今年3月份一直蠢蠢欲动的小灵通终于在“5·17”当天放号,从而引爆了北京电信市场前所未有的资费比拼。 眼疾手快的北京联通立马在当天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最低0.25元/分钟的低廉话费,半价的购机价格,并且有机会获得手机大奖。虽然话费打折只局限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但仍然令京城的百姓感到了一丝惊喜。另外,针对北京发生的非典疫情,联通还推出了“合家欢”优惠大餐,本地通话费仅为0.2元/分钟。 一向坐怀不乱的移动却早已率先在京郊10个区县推出了一种名为“开心套餐”的资费优惠活动:每月12元接听100分钟来电;30元接听300分钟;50元接听600分钟;60元接听1000分钟。这次,移动又推出了移动用户网内接听包月的“来电畅听”业务,尽管名字不同,但意义一样:移动通讯市场单向收费的最后一个堡垒终于引爆。 据了解,“来电畅听”只是“开心套餐”的一个翻版。打着“来电畅听”业务将首先向全球通“集团大客户”和积分高的“钻石卡客户”、“金卡客户”推出的旗号,但记者从1860咨询台了解到,此业务已经向全球通用户全面开放。记者在咨询小姐的指导下,几分钟就在手机上办好了此业务。 相比之下,联通的新业务则只对新入网的客户实行,且有一个月之内的时间限制。 广州:仍然站在最前沿 从4月29日起,广州电信开始小灵通的放号,当日的放号量据称达到8120户,突破了广州电信以往所有时期的日最高开户量。与此同时,曾在业界掀起争议的“游子归家”业务,也在4月底得到了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正式批复。 至此,小灵通和“游子归家”这两项独门暗器,开始成为广东电信在移动领域搏杀的合法武器。据报道,广东电信甚至在“小灵通+游子归家”的捆绑运作上开始有所动作,他们在对小灵通用户的优惠措施中就规定:“凡4月21日-7月20日广州、东莞两地新入网的‘小灵通’用户,可获赠‘手机休息站’终端一台。”可见此举措对移动话费分流的杀伤力不止一般。 面对电信的咄咄之势,从去年底一直保持沉默的广东移动终于按捺不住了,于电信日前后抛出了类似于“游子归家”的“随身听”业务:在移动手机用户设置该项服务之后,其他移动用户拨打“随身听”用户的固定电话、小灵通或联通手机时,电话将直接转到用户的手机上。 虽然目前广东移动的该工作还处于筹备期,今后资费如何收取等方面也没有最终决定,但据有关消息透露,广东移动的这项业务不会收取任何服务费,手续等也要比电信方面的“游子归家”要简化得多,只需拨打相关号码进行注册开通即可。 除了电信和移动外,联通在广州的动作也不算小,从5月14日开始,广州联通重磅推出“动力风暴”和“准单向免租”两大入网套餐,直指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和中国电信的小灵通业务。这两套大餐被业内视为目前优惠力度最大的移动电话资费。 上海:精打细算 今年的电信日,上海电信甩出杀手锏——放号小灵通,这不能不说是电信在上海扔下的重磅炸弹。尽管上海电信一再强调这只是部分地区实验而已,可是这次上海电信是第一次公开宣布开放小灵通业务,小灵通在上海前进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 上海电信强调,在资费方面并不是像先前传闻的50元包月制,而是按照固定电话收费政策,包括一次性调测费100元,开户费10元,月租费30元,再加上本地通话费首次3分钟0.22元,以后每增加1分钟0.11元,实行单向收费。 从一开始耳闻了小灵通逼近的脚步声,上海移动和联通就绷紧了神经。早在4月22日,上海移动的“来话畅听”就打响了资费战的第一枪,用户每月只要交25元,便可免费接听625分钟中国移动手机打来的电话。上海移动在多家媒体上发布的广告词就是,“怎么接都划算”。精明的上海市民显然是也在家细细算过了,据不完全统计,业务推出第一天,登记者就达5000人。 当天,针对移动的这项准单向收费业务,上海联通便扬言要“狠狠还击”。经过20多天的筹备,果然“以牙还牙”,推出了更优惠的“畅听更多”移动业务,每月26元便可接听800分钟本地移动电话。 5月23日,上海移动再次出击:用户从第二分钟起,通话的费用逐级降低。同时,决心放开手脚一战的电信也向大众推出了一种“700一号通”业务,无论手机、呼机还是固定电话都可以将来电转接到你想接听的电话上,其实这是一种暗助单向收费的补充措施,一场电信资费大战近期正在上海打响。 武汉:下猛料 “今起至7月31日,武汉电信网内小灵通之间、小灵通打武汉电信固话 市话通话免费;新入网的“小灵通”用户,若每月话费满20元人民币,今年月租费全免,小灵通用户“充值100元送50元话费”的优惠继续执行;从即日至6月30日,推出手机优惠套餐,UT斯达康318型连机带号818元,另赠200百元话费。”这是武汉电信在电信日当天公布的新闻,如此低廉的资费,竟让用户都难以相信。 当天,面对电信的挑衅,联通和移动当然不甘示弱,同时将优惠措施步步逼近。 武汉联通打出“低到你忘形,打到你上瘾”的口号,启动全新资费优惠政策:从今日到8月15日,公安卡、九州行卡等用户,只要到联通营业厅预存150元话费,即可获赠50元话费;每日22时30分至次日晨9时,市话资费每分钟0.1元,且接听免费。 武汉移动更是全面开花,推出新入网用户预存700元,每月消费超过35元,就免费获手机一部;全球通用户每月赠70次免费市内通话;预存两百元话费送50元、预存400元送100元;今起至6月15日,长途IP电话资费每分钟0.2元等。 四川:资费也麻辣 电信日前夕,成都电信针对成都地区(含郊县)的ADSL新装客户用户推出120元/包月不限时产品,并且在活动期间ADSL设备租赁费由原来的300元优惠至100元,并有大量精美礼品赠送。同时,ADSL老用户也有惊喜,活动期间对使用150元和500元产品的老用户增加带宽,皆从512K增至768K。 四川联通将天府如意通原有的10个亲情号码增加至18个,而基本通话费仍然保持不变为0.18/分钟。同时,“一号通”账号上网业务也从5·17开始实行10元包月不限时活动。 “5·17”玩酷的新业务首当其冲是四川移动开通的“逛大街”定位服务。用户只需编辑短信dw发送到指定号码9110,根据菜单提示进行回复,不仅可查询到自己所在位置,而且可查询到周边的餐馆、商场、医院等位置,让你轻轻松松逛大街。 山东:波澜再起 平静了一段时间的山东移动通信市场,在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再起波澜。 在刚刚做出全省用户长途优惠调整后,山东联通的CDMA资费再探新低。5月10日,山东联通以“非典时期,非常关爱”为题,在全省推出了多项资费优惠措施。其中,CDMA手机接听或拨打在山东境内130、133、131和省内固话通话免长途费,每分钟长途0.7元的长途费将不再缴纳。其“1/5话费优惠风暴”市话包月套餐声称“比单向收费还便宜”。 面对挑战,山东移动随即宣布应战。5月13日,山东移动在全省17市正式推行本地网内单向收费。并声称,他们目前正在积极筹划全省移动网甚至全国移动网内的单向收费,而且类似虚拟网的“网中网”也即将推向整个山东市场。 资费改革: 消费者很无奈也很受伤 目睹现在越来越变幻莫测的电信资费市场,我们不由回想起1998年以来,中国电信资费改革所经历的五年之痒。 虽然从1998年开始,业界就有了“电信资费调整”的声音,但1999年一年来都没能付诸现实。 经过一年准备,2000年12月25日,信息产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终于联合对外发布了“电信资费调整方案”。但该方案在推出之后却未能赢得喝彩。因为用户十分关心的“移动电话单向收费”问题在此次改革中并无涉及;而与大多数市民联系最为密切的市话资费标准改为“3+1”前3分钟2角,随后1分钟1角 后,市话价格“不降反升”,市民很无奈也很受伤。 而此前有关“此次资费调整将实现手机单向收费”的传闻络绎不绝。特别是信息产业部的有关官员先后在不同场合对外透露:信息产业部将于2001年1月1日起实行“手机单向收费”政策。这使得“手机单向收费”的事实似乎随时可以实现。 然而,吴基传部长“两年内不考虑手机单向收费”的名言,使得关于“单向收费”的炒作在随后的两年几乎销声匿迹。 2002年底,“两年期限”已过,手机单向收费的敏感话题被再次激活。特别是中国电信“小灵通”成功“打入”西安、成都、重庆、杭州等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到2003年逼近移动、联通的“心脏部位”——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手机单向收费”似乎正成为一种大势所趋。 外界认为,中国电信利用“小灵通业务”在移动领域试水,并且“扰乱了我国的移动资费市场秩序”。 事实上,“小灵通”并非“扰乱市场”的先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的“资费大战”早已斗得天昏地暗。两家移动运营商在二、三级城市开展的各种“取消月租费、变相话费打折、变相单向收费”活动,一浪高过一浪。 已历经数年冲击而始终岿然不动的中国移动资费标准,在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强烈挑战。“取消双向收费”、“降低资费标准”、“取消月租费”等呼声再一次成为人们谈论话题的热点。 资费怎么才能降? 手机资费该不该下调?记者问过很多用户,几乎100%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其中包括移动公司的员工。理所当然,资费下调,老百姓是拍手称快。 然而对于电信运营商呢?中国移动一相关人士表示,其实他们也愿意最大限度的降低资费。因为目前资费还有下调的空间,这样就可以通过价格优势吸引更多的用户,增加业务量,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据零点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如果实行单向收费,大约有50%的电信用户会增加他们的电信使用率。 正是出于对企业利益的考虑,电信运营商才会不惜血本,在“资费”这把杀手锏上展开激烈的角逐。而消费者盼望的是,通过运营商的资费大战和制造商的手机价格大战尽早催生中国移动通信的单向收费。“其实小灵通进京,我并不打算使用它,但我希望它能引发手机的单向收费。”一位从事中层管理的女士坦言。 有关专家指出,现在“月租费50元、通话费每分钟0.40元、漫游费每分钟0.60元”的政府定价还是多年前由原邮电部规定的,因为那时我国移动通信的规模小,成本高。但目前在全世界移动通信公司的排行榜上,中国移动雄居榜首,中国联通也排在世界第三位。规模的扩大加上技术的进步,都极大地促进了成本的下降。 既然成本下降,资费就应该下调,让利于消费者。但是多年来,虽然信息产业部在2001年取消了手机入网费,但是其它资费却一直未动,仍旧保持着原来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竞争中的移动和联通公司却急于扩大市场、争夺用户,必然会打“价格战”。 他强调,既然政府“上有政策”,运营商就“下有对策”,各地纷纷“各有各的高招”,这就是造成我国移动资费如此混乱的首要原因。 信产部电信管理局一位官员指出,根据年初信产部工作会议的精神,2003年,信产部将放开对价格的严格管制,逐步改由市场进行调控。“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保障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而不是去过多干涉价格竞争。”这位官员说。 看来,人们期待已久的资费坚冰真的要慢慢融化了…… 【评论】【通讯论坛】【推荐】【大 中 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