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金刚川》是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缩影
这几天刷屏的新闻中,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在如此重要的时间节点里,《金刚川》这部以抗美援朝为故事背景的战争大片,自然就备受关注。

金刚川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入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而金城战役是该阶段的最后一场战役。只要金城战役胜利了,就意味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而通往金城的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一条名为金刚川的大江,为了确保前线战斗的进行,志愿军必须保证有一条可以通行的桥梁,《金刚川》聚焦的就是这座桥上半天时间发生的事,从1953年7月12日下午,到7月13日凌晨六点。志愿军工兵连与先遣连的战士在美军的一次次轰炸中不断修复桥梁,最后让大部队顺利到达金城进行战斗。

志愿军战士用生命铸造了一座血肉长城
《金刚川》在前中期的剧情中用了三个不同的视角来讲述了同一个的故事,第一个的视角是高福来(邓超饰)带领的先遣连协助工兵连守桥的故事,这个视角情绪转折是在刘浩(李九霄饰)这个角色身上,刘浩从渴望进入正面战场参战,到后来意识到这一座生命之桥对于前线的重要意义,并且看到了工兵连的战士们拼死修桥护桥,从而转变了想法,一心要保护住这一座生命之桥。
第二个视角是负责摧毁桥梁的美国空军,这个视角内的美军从一开始对志愿军充满不解与不屑,依靠强大的火力不断去摧毁桥梁,但在同伴的牺牲后,这个美军开始了疯狂的报仇,他开着飞机与张飞(张译)、关磊(吴京饰)的高炮班开始了一场生死对决,这个故事的后半段有一种西方牛仔的感觉在,同时这个篇章也是争议比较大的篇章。

在第一个篇章出现的刘浩给人感觉很莽,一心只想去正面战场,而第二个篇章的美军身上有着个人英雄主义跟牛仔的浪漫在,在两个人物的对比之下,刘浩这个角色由于演员的演绎不到位,所以稍显拉胯。部分网友觉得将美军塑造得如此神勇,是不是有种刻意美化的感觉?我个人觉得美军这个角色确实有点过头了,但神勇这个角度是没多大问题的,当时志愿军与美军之间的装备差距真的很明显,美军的神勇是建立在火力之上的。
如果这部片将美军拍成了抗日神剧中那种战五渣的敌人,那才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大的侮辱,可以说当时的美军与联合军是拿着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最一流的后勤补给,最充足的弹药来打仗的,人家有自满的资本,而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内百废待兴,虽然拼尽全力补给前线,可是差距就在那里,所以你在《金刚川》里可以看到,工兵连只有两门炮,炮弹加起来才七十余发,却要抵挡住美军一波接着一波的空袭。还是那句话,正视敌人才是对这段历史的尊重,才能更明白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不容易。

第三段故事讲述了工兵连与高炮班的视角,工兵连在美军的空袭之下不断去修复桥梁,确保大部队能够顺利到达金城作战,而高炮班则是在弹药匮乏的情况下,不断应对前来侦查的美军飞机,用仅有的武器跟美军的飞机展开一场生死大战。故事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很感动,张飞与关磊都知道一号炮台是最危险的,所以一直抢着要守,都不想让对方来负责这个地方,明明对炮弹数量极度在意的张飞,在关磊说出用十发炮弹来换的时候,张飞毫不犹豫的同意,在商量无果之后,张飞还是把一个烤玉米丢给了关磊。
《金刚川》的故事还原了战场的真实,上一秒还跟自己有说有笑的战友,下一秒就会在敌人的轰炸中死去,在美军夜袭桥梁的时候,张飞亮出了隐藏炮位的位置,这在战场是致命的,但他们别无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拖住美军的飞机,进最大可能地保住桥梁。在美军强大的火力覆盖之下,牺牲随处可见,美军最后动用了燃烧弹,在志愿军战士小胡的视角中,刘浩牺牲之后依旧保留着挺立的姿势,而工兵连连长闫瑞也牺牲在了桥梁之上。
即便是在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的战士们依旧不畏惧牺牲,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个人接着上,这才最终汇成了第四个故事,无数的志愿军将士跳到了桥下,他们组成了一座血肉桥梁,在《一条大河波浪宽》的钢琴曲响起时,我心里只有感动跟尊敬,他们在跟我们相仿的年纪里,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这些后来者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

电影的三段叙事方式导致了评价两极分化
说回电影的叙事本身,电影的三段叙事法是评价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喜欢的人觉得这是创新,自己被这三个视角的故事感动,不喜欢的人就会觉得这三段故事叙事结合在一起让剧情产生了割裂感。我属于后者,由于三段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在第一段故事里就已经出现了第三段故事中的结局,第二段故事也是如此,这减弱了高炮班牺牲时给观众带来的震撼,这也导致了第四段故事出来的时候,观众的情绪是从第三段故事中带动,这也减弱了结局的震撼。
当然这也是有现实原因,电影拍摄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拍摄,所以制作过程很紧凑,三段视角的使用让一些素材可以重复使用。我个人觉得如果将前三个视角融合在一起去交叉讲述会好过现在这种三段故事的方式,这样观众就不用将一个时间段重复观看三次,减少情绪上的疲劳,故事也会更为震撼。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讲完电影,我们来讲讲抗美援朝这一场战争,小时候说起抗美援朝,我们会想到邱少云、黄继光这两位烈士,而让我对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有了更一步了解的是我爸的初中语文课本,当时的语文课本中的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中对松骨岭这一场战斗的描述让我十分震撼,再后来,慢慢接触到了一些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还有《那年那兔那些事》,我逐渐了解这一场战争对于中国的重大意义,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场抵抗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它更是一场立国之战。
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在国际上影响力并不大,而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打出了新中国的风采,这一胜利也让全世界明白中国早已不是过去任人鱼肉的中国,正如毛主席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还把一些权利打了回来,我们作为后来者,站在前人的牺牲之上才有现在的生活,所以更应该尊重和正视这一段历史。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欢迎一起在评论区讨论剧情哦。你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