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CPU市场变革:AMD-Ryzen的问世与Intel的躁动!

好久没有和大家聊电脑啦,芒果君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有关AMD和英特尔桌面级旗舰发烧处理器的消息!我们还是从AMD说起吧~

2017年3月中旬,AMD正式发布了全新系列的Ryzen处理器。苏妈的到来和种种的原因,AMD终于创造出了“Zen”处理器。Ryzen处理器采用了全新的Zen构架,基于14纳米工艺,是这过去10年以来,AMD在处理器市场败给英特尔后的第一个“翻身之作。”而Ryzen的翻身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技术层次的本质体现:Ryzen处理器大改推土机处理器失败的构架,也降低了功耗。在性能上,无论在单线程还是多线程,工作还是游戏表现,对比以往的构造都有质的提升。单线程也可以达到英特尔四代左右的水平,多线程可以凭借核心线程数优势达到相对高性能,这就是Ryzen本质上成功的原因,也是Ryzen可以与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并存并竞争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则是AMD的定价策略。AMD以一张“同价位产品多线程性能对比”PPT直方图,简单明了地表明了Ryzen处理器的最大优势——价格,或者说——性价比。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特别吸引的,特别是“同价位”多出了N个核心2N个线程,这是最最最吸引人的,特别是吸引一些媒体工作者,例如压制视频、渲染图像的工作者。
说完这两个原因,其实还有第三个“后到”的原因,那就是Ryzen的出现打破了英特尔多年的处理器定价策略,也打破了英特尔多年多年对处理器的核心线程数的划分,让Intel对产品的定位和定价都做出了利于消费者的巨大改变——或者简单来说就是:Ryzen的出现让Intel挤出了六核心的I7以及相对降价的趋势,还有更多的旗舰产品,例如i9-7900X和i9-7980XE。如果没有Ryzen问世,可能8代的英特尔S系列的CPU最高还是四核心八线程,而HEDT平台的7900X可能叫做7950X(6950X的升级版),7820X则是7900K(6900K的升级版),而最火热的8700K也可能改名为8800K(6800K的升级版),8700K可能就是一个四核心八线程的CPU。
所以最后一点概括来说,也就是Ryzen推动了处理器市场的发展,这个发展可能不是技术的发展,而是推动了英特尔的定价策略和发布策略的改动,这其实也帮助了很多Intel-fan。Ryzen的存在实在是不容小觑!

那么讲完Ryzen,我们再来讲讲Intel英特尔吧。作为世界范围内半导体企业的巨头,英特尔的电脑芯片一直是普通消费者眼中的游戏至尊宝,最简单暴力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超高的游戏性能依然是英家至今为止仍然战胜A家CPU市场占有的最基本的原因——即使5点FPS的提升在游戏玩家的眼中也称为“秒杀。”
那在Ryzen问世后,Intel又做出了什么改变呢?其实上文已经提及到了,那就是改变了自家CPU产品线的定位。S级处理器:I7从四核心八线程提高到了六核心十二线程,I5从四核心四线程提高到了六核心六线程,I3从双核心四线程提高到了四核心四线程。而最重头戏的,则是HDET最高核心数的提升以及纵向对比下的价格下调:抛开AMD Ryzen ThreadRipper的定价不说,同为十核心的处理器,7900X(999美刀)比6950X(1723美刀)便宜了724美刀(约合人民币4560元),而最多核心数从6950X的十核心提升到了7980XE的十八核心,整整多出了八个核心,虽然价格也是一个飞升,但至少它出现了。这对消费者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对发烧友来说也是一个福音。有些人一辈子都不需要用到HEDT的产品,所以Intel的改变对他们来说其实没什么意义,但是Ryzen处理器的问世却减少了他们很多的经济压力,也给予了他们的计算机不俗的性能。Ryzen最大的性价比优势在于它有3、5、7多个系列,适用于不同预算和用途,而且还是使用的钎焊封装,散热棒棒哒。在这里我要为此为AMD说一句“AMD,你好棒棒!”
另外,“Zen+”也即是第二代Ryzen在最近也已经悄然问世,2600/2600X/2700/2700X相对上一代都有性能的提升,是第一代“Zen”的改良产品,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毕竟提升不是太明显,但是也是一种进步,更是AMD给消费者和期待着的一种安慰,希望AMD Ryzen越做越好,也希望英特尔可以不用再用硅脂坑消费者,多献点爱嘛!

文章差不多也到尾声了,上面的这些都已经是发布了的产品,也可以说是历史了。那么英特尔和AMD在接下来的后半年里还会有什么动作呢?请锁定我下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将会是关于Intel第九代S级(K系列)桌面处理器、第二代i9处理器Cascade Lake-X以及AMD第二代线程撕裂者的消息!敬请期待~
最后芒果感谢你能在浮躁的可视化媒体时代静下心来观看一篇科技方面的文章~
欢迎转发推荐点赞收藏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