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sipShanghai 法版“周受资”的逆袭
今天写一个60年代法版“周受资”的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这样评价周受资:“
教育和职业的历练让他成为一个低调、自律、务实、干练、敬业的人,重压之下不失优雅,不卑不亢,矜而不争,冷峻又有亲和力,是不想当主角的主角,证明了
气质、头脑比相貌更性感。”
而我要写的这位60后法版“周受资”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都是上述形容词的反义词:)为了方便下文的描述,给他起个代号“法法”吧。 法法同学于60年代出生于四川某不知名县城,跟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一样饱受贫穷的苦难,于是赶上了1977年恢复高考,考上了华中片区某知名985高校,成为了家乡的骄傲,在他的刻苦努力下,赶上了1979年改革开放,于80年代被选上了公派出国,去到了Fa(第四声)国继续深造,以期深造结束回国建设祖国。然而,在西方身历其境,感受了当时资本主义的繁华的他内心被一点点蚕食。(当时的背景:80年代的西欧在经过1960的欧洲复兴和70年代的大发展后已经是发达的西方世界了,差不多对标现在得上海吧。)于是,法法决定“脱亚入欧”,不知道是不是从这个决定开始,他的内心逐渐开始分裂。 法法同学一方面“脱亚入欧”,而另一方面接受了欧的指派带人回到中国发展。就如此短短的几年间,法法的身份有了数次变化,从“县城小伙”变身“县城骄傲”变身“中国骄傲”变身“布尔乔亚的代表”。如果说世上真有“鲤鱼跃龙门”之说,大抵也不过如此。 只不过,80年代风头正劲的法法不会想到,在30几年后的某天会遇上一个于90年生的小助理,更不会想到这个小助理还diss了他“年薪百万连2块钱rmb的门票也要留着报销,时间可真多呀”。(这样的PK还有很多round下次继续写) 可以说,法法同学真是生的逢时,考的逢时,脱籍也逢时,步步踩在了时代的刀刃上,完成了其逆袭的全部过程。(下期考虑是不是要叫他法逢时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