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F35B的坠毁率终究会刹不住车!

2021-11-20 23:57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F35B自从在全球正式服役以来,已经坠落了至少3架,而且出现了在航母部署期间直接坠入大海的情况。问题是这家还不是F35B的原产国,除了其中的升力风扇是他家生产的部件,其他的所有系统以及总装都与他无关;而且到现在,真正具备上舰能力的该国的F35B还不到10架,也就是只有七八个飞行员有驾驶这种所谓的隐身舰载机在女王级航母上正常起降能力。真正可以在航母上起完成降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七八套“机与人”的组合,其他的飞行员和另外的配套的F35B,到现在仍然只能在陆地上完成模拟起降和配套训练。这样一来,虽然飞行员成功弹射,但是直接掉入大海的F35B仍然算是一个金嘎达没了。毕竟不能自己完成生产补充,每摔一架就必须重新采购一架。虽然飞机来自所谓的盟友,但采购单价并不会便宜多少。可以说每摔一架都会心疼得不得了。


那么既然该国海军可以有能力在女王级航母上完成正常起降的人机组合只有七八个,那么不久前到东半球转了一圈的女王级上部署的20多架F35B的机队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也不算是什么秘密,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过去也不止一次提到过,采用的方式就是所谓的借机出海,也就是女王级到远海展示的,有20多架F35B被批量摆在了甲板上,但是有十几架之多,都是超级大国海军陆战的F35B和配套的飞行员,其中只有七八架是自家海军的资产。这种靠用别人的飞机来充数的做法怎么说呢?对这家海军来说并不感到羞耻,反倒是乐此不疲。对花费巨大代价出动航母让他国飞机进行实际训练也是非常心甘情愿的。不但飞机大部分是借来的,就是舰队中为航母护航的相当一部分驱护舰也是借来的。这种基本靠借船借飞机到外面招摇的做法,


已经不再是偶然现象,反而很可能成为今后的常态。毕竟仅仅靠自家的国力和有限预算,再想在组成一支最单纯的、功能基本完备的远洋舰队都很困难了。因此今后必须什么都借用,实际上已经让两艘女王级和配套的其他舰艇自动成为超级大国海军的编外舰队。因此这种状况已经不能再说是借,而是心甘情愿地送上门当附庸而已。但这种当附庸不但没有“薪水”,还要自掏腰包。其状况连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都不如了。虽然上个世纪是该国海军规模急剧萎缩的年代,毕竟还有比较完整的、成体系的实战舰队;可以基本靠自家实力打赢一场上万海里之外的海空战争。特别是当时的海鹞舰载机,完全是自家生产。并且创造了在实战中击落对手大量来袭飞机,自身没有损失一架的骄人战绩。当然这种战绩也与对手的来袭飞机已经到了航程的极限,不敢机动空战有极大的关系。


但是毕竟实战中用海鹞打出了一个几十比0的好成绩,这与超级大国海军陆战队也同步引进海鹞之后,几十年没有一战,却损失了几十架飞机和上百飞行员的状态要好N倍。当时作为海鹞的原产国,该国海军运用起海鹞来还摸索出了不少的独门经验。比如在起飞时利用滑跃甲板助跑起飞,可以让海鹞的飞行半径和起飞重量都翻倍。在降落时也不是完全固定地落在轻型航母上某个位置上,而且带着助跑飘降几十米。这个过程就有点像没有拦阻索的航母舰载机飘落了。但是在海鹞上获得的这些相对比较有效的经验,却大部分无法照搬到F35B在女王级上应用。当然用滑跃甲板增加起飞重量和作战半径的做法仍然搬运到了女王级上,让相对庞大的女王级航母上出现了一个外形并不算多么协调的、半宽的滑跃“鼓包”。


但主要问题出在F35B的起降阶段和正常靠机翼飞行阶段的动力转换过程,两者降落期间的程序也有很大的不同。海鹞采取的方案是从压气机引气和动力喷气来完成起降阶段的升力提供。配套的飞马涡扇发动机有高推重比,但是却没有加力系统。这样喷出的所有气流比较稳定,而且没有因为采用加力而导致后喷流过热严重烧蚀甲板的问题。因此海鹞在降落时可以在甲板上减速滑跑几十米都没有关系。但是到F35B上,采用的是升力风扇提供前机身上升力;后端采用偏转喷管,却具备加力系统,有严重烧蚀甲板的问题。为此F35的降落必须在航母上定点,也就是在甲板上有内部循环降温的耐热区域才行,这一点和海鹞的自由滑跑减速降落有巨大不同。对长期习惯了海鹞技术的飞行员来说,这完全是一种很难掌握的降落程序。随着F35B在全球的数量扩散,其坠毁率必然有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想刹车都难!


F35B的坠毁率终究会刹不住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