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达奚长儒 字富仁

2022-08-27 22:14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达奚长儒 字富仁
 



达奚长儒(?~585年?),字富仁;代郡(今山西大同)人。达奚长儒的祖父名达奚俟,仕魏任定州刺史;父亲名达奚庆,曾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爵封乐安公。达奚长儒从小以节操自励,有过人的胆识,质直而恭勤,为人所称。十五岁时便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西魏将终时,曾任奉平都尉。 
西魏宇文泰执政权时期,对达奚长儒深为赏识,以他作为亲信人员之一,因任为大都督,屡从出击,战功卓著,累迁持节辅军将军,通值散骑常侍,平蜀之役,建功尤大。宇文邕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封柱国达为益州总管。达旋有异志,北周武帝宇文邕发兵讨之,达奚长儒任先锋,无论攻城或野战,达奚长儒辄奋勇出击,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短期间内战争胜利结束。北周武帝乃擢达奚长儒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北周武帝建德五~六年(公元575~576年),三次征北齐,达奚长儒均随同出征,均有功,迁上府,进爵成安公。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宇文周与高齐屡起战端,南陈乘机北伐。吴明彻进攻彭城,军次吕梁。北周遣乌丸轨与达奚长儒抵御。达奚长儒先以巨轮数百,击以大石,沉之于水道,连击甚长,以待吴明彻的陈景援军。陈景的水军,以水路阻塞,不能前进,长儒乃纵兵水陆并进,施行突袭,大破之,俘虏达数千人之多,陈景军几于全军覆没,还击吴明彻,并俘获之。陈军自此不敢北出,达奚长儒也以此功,进位大将军,授行军总管,并令巡防北塞,与突厥相遇,又大破之,达奚长儒的声名,自此大著。 
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突厥沙钵略可汗与其弟叶护及潘那可汗等,率兵十余万,突破边界,向南移进,声势颇为浩大,隋文帝忧之,以内史监兼吏部尚书虞庆则为行军元帅,以达奚长儒为行军总管,率骑兵二千为别路,以与虞庆则相犄角。 达奚长儒在此役中视死如归,大破敌军。隋文帝大为叹赏,对达奚长儒奖饰殊深。
后来北边无事,隋文帝转任达奚长儒为荆州总管,这一带三十六州军事,都归他指挥,临行辞帝,隋文帝特别指示他说:“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忧矣。”按隋文帝猜忌功臣,处处使用小心眼,唯对达奚长儒则始终信任不衰,这是由他纯粹是一个冲锋陷阵的作战名将,并无政治野心,而且关系简单,并未在中央政府供职,与其他军政要人,并无若何瓜葛,故能安于其位。 达奚长儒在荆州总管任内,不过年余,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病逝,谥号为“威”。






统帅 A-
(达奚长儒结发从戎,抚御有方。吕梁、川蜀,所向必摧。及战于周盘,长儒以步卒二千抗十万之虏,师歼矢尽,勇气弥历。壮矣哉!) 
武力 A-
(达奚长儒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尝率众二千遇突厥大军,士卒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骨见,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疮,通中者二,其战士死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军谋 B+
(达奚长儒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遂擒获吴明彻。)
智略 C-
(达奚长儒质直恭朴,以骁勇见称,故能身位俱全。) 
内政 C-
(达奚长儒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后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谓之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联无虑也”。)
魅力 B+
(达奚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周太祖赏识之,引为亲信。性至孝,及母亡,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周盘之役,长儒英威奋发,慷慨激烈,士卒皆为之死命。隋文帝下诏褒美。)


全史人物评鉴-达奚长儒 字富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