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设计专业保研推免经验贴」浙大学长的保研推免之路分享



个人认为,我保研成功的重点在于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三个重点分别在于我如何获得本校推免时的加分,我如何准备暑期夏令营以及在准备推免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开始走上保研道路时的一些思考。了解到推免这件事其实是在去年11月,当时学院召开了大三的考研动员会和推免政策的介绍会,会上详细介绍了推免的分数计算方法以及一些文件精神。那次介绍会我听得特别认真,在会后也找辅导员详细了解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执行方式,从那时起,我才算正式走上推免这条路。
在择校方面其实我并没有太多的犹豫,因为浙大一开始就是我的考研目标,只是我现在希望用另一种方式进入浙大,同时心里想的是就算不能保研进浙大,我也希望能够考进浙大。
我本科学校的推免分数构成是80%的学业成绩(GPA)加上20%的奖励分,奖励分包括了学校认定的竞赛加分、学术成果加分以及一些荣誉加分。相比于在网上看到其他一些学校说推免生加分很水之类的言论,我认为我们学校的政策是较为合理的,真正获得推免资格的同学无一不是在学科素养、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同学。观察这样的分数构成也可以清楚地知道,学业成绩是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有资格冲击推免的同学大家的GPA其实不会相差很大,在这时奖励分就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那个时候我就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把奖励分加满。
总结而言,这一年我的节奏就是保证自己正常学习节奏(不让GPA掉队)的同时,在科研和竞赛方面投入一定精力以收获成果,努力加满奖励分。此外,因为竞争推免资格的同学们都格外优秀,所以免不了在准备保研的同时准备考研,所以这也是一个比拼心力和体力的战场。
接下来是第一个重点,即我如何加满本校推免需要的奖励分。如前所述,我的学校推免奖励分需要学科竞赛(学校认定的一级竞赛)、学术成果(学校认定的见刊论文、结题的科研项目以及授权的专利)以及其他一些高等级荣誉。对于我而言,我用三个学校认定的竞赛获奖以及四篇学校认定的二级期刊论文加满了奖励分,并且也是依靠加满的奖励分很幸运获得了推免资格。
首先来讲讲竞赛,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参加过或多或少的竞赛,但是在保研道路上首先要明确哪些竞赛是可以加分的,每个竞赛是如何加分的。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不同的规则,在我的学校,只有学校认定的一级竞赛可以获得保研加分,有许多被挂上“国家级”头衔的比赛其实是没办法在保研时加分的,因此不建议想要冲击保研资格的同学将时间花在这类竞赛上;竞赛通常是团体项目,每个竞赛在队员分数分配上也会有不同的规则,有些是按照比例(比率)进行分配,有些是按照先后顺序分配,也有些是团队成员均分,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可以计入保研的分数。另外针对一些对竞赛不自信或是距离保研仍有较长准备时间的同学而言,我认为可以逐步树立信心,去尝试一些获得认可且较为简单的比赛,在比赛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提出这个建议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在面试时老师会关注你是否参加过竞赛,在竞赛中担任怎样的角色,并针对性提出一些问题以期望考察你的综合素质;
其二是在递交推荐或夏令营材料时,一些高等级的竞赛获奖是非常重要的敲门砖,能够带给老师更加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点是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提出的,我认为逐步尝试逐步突破最终是可以获得成果的,我本人在大一大二学年的科研和竞赛方面都颗粒无收,但却在大三上学期收获了一个国家级三等奖及省级金奖、银奖和铜奖各一项,可以说是一个“逆袭”的过程。
接着是学术论文的部分。我发了四篇学校认定的二级期刊论文,这些文章的灵感都来源于自己做过的竞赛和科研项目,因此我想要分享的重点在于如何从过往的项目中总结经验并将其以文本的形式呈现。要自己撰写一篇论文首先要明确目标期刊,不同的期刊会有不同的主题和格式要求;接着按照格式配合主题列出合适的提纲;最后把原有项目中的内容填入提纲,并修改其中的语言风格,如此一篇论文初稿就形成了。接下来需要针对论文初稿进行润色,并在投稿后针对编辑的意见进行修改,最后即可进入发表的阶段。
在这里分享我的一个小习惯:我在做完一件事后进行一些小的总结,这些总结我都会记录在手机的备忘录里,在撰写论文时这些总结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我更快回忆起一些细节。也希望这个小习惯可以帮助一些距离保研仍有较长准备时间的同学获得更多的论文撰写灵感。
第二个重点是我如何准备高校组织的暑期夏令营。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海投”的过程,在那段时间里我投了七八所学校,很幸运有两所学校让我通过了初筛,最终我也获得了这两所学校的“优秀营员”资格。
总结来看,在初筛时各个院校都要求提供的材料包括英语和计算机能力证明、学术论文、竞赛获奖证明以及社会实践证明,但我会习惯性加上自己的简历、未来的学习规划和自我陈述以及作品集,我相信这样可以帮助老师更加充分地了解我。此外,我还为自己的PDF文件加了封面和目录,希望这样可以给老师更好的阅读体验。
夏令营最终的考核一般都是面试,会要求同学按照考研复试的标准进行考场布置,接着配合PPT进行自我介绍。在这里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对自己呈现给老师的材料足够熟悉,因为在面试时,老师会着重考察提交的材料中作品的一些细节,会和同学探讨学术论文中的一些论点,我在面试中老师就着重聚焦于我撰写的EI论文进行提问,也在提问中顺便考察了我的英语能力以及对研究方法的理解。总结而言,老师们会更加看重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设计热情,我个人认为在面试中诚恳和老师交流即可,遇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直接向老师道歉表明自己当前无法解答,在后期会深入去了解这类问题,老师一般都会表示理解。
最后是和大家分享我在开始准备推免到最终尘埃落定的心路历程。
在前期其实我内心没有太大的波澜,只是正常的写论文和发论文,只有当论文见刊时才会激动一下,告诉自己这几分到手了。内心开始出现波澜是从六月份开始报名夏令营开始,我总共报名了八所院校的夏令营,但最终只有我最后报名的两所院校给我发了夏令营的offer,在这期间其实会有一些自我怀疑:是我不够优秀吗?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作为一个自信的人我自然不愿意承认自己落后于他人,但现实是确实有很多同学比我更加优秀,在本校也有很多放弃保研资格的同学在努力冲击更好的院校,因此自信是必要的,但不可以盲目自信。当时的我在第一次面试时就和老师谈论到了这个问题,相信也是我这样乐观的心理给老师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整个暑假对我来说是痛苦的,因为我感觉自己活在考研和保研的双重压力下。在这里不得不再次感谢大雄老师以及助教学姐的帮助,因为我当时浙大工程师学院进行夏令营时我正在暑假班画交互设计的手绘,我选择交互设计的原因也很戏剧性——“反正啥也画不好,那就画个我喜欢的!”对于手残党来说那段时间每天睡眠时间不会超过4个小时,确实非常崩溃,但是老师和学姐都一直鼓励我努力向前冲。当我和大雄老师说我第二天要去参加工院的面试时,老师就把我叫到办公室,指导我怎样进行面试,让我有了更加充足的准备,这也为我第二天面试良好的发挥打下了基础。
但是双重压力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我在暑假期间各个考研科目的能力有了十足的提升,对于我而言,进入浙大无非是“保研”和“考研”两种选择,不论哪种选择我都可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九月份其实是最令人紧张的时刻,这个月要确定本科学校的保研名额,也要确定目标院校是否接收我继续深造。在确定名额的那段时间我真的非常焦虑,我室友甚至开玩笑问我需不需要来一针镇静剂,但是幸运的是结果令我满意。拿到本校推免资格后,正常的流程是寻找学校进行复试,但我因为提前获得了“优秀营员”,所以不需要考虑这个环节,直接到了9月28日中午,点下“接受”按钮,终于尘埃落定。
在拿到预录取资格后,我在微博上看到这么一条热搜——“保研容易还是考研容易”,我转发了那个词条然后评论了:两者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尽全力,所以尽力往前冲就完事了。其实我觉得这个词条很没有意义,现在距离考研也就只有两个多月,大家都是做好充足准备往前硬刚,走上战场大家就都是英雄。

现在回头看,发现保研其实是对自己整个本科期间努力的回馈。保研更加考察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从一进入大学就开始接触学术论文写作以及竞赛,在大二下发表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在大三上拿到了第一个竞赛奖项,对于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最后是一些真诚的致谢,保研和考研都不是好走的路,在成功以后也不能忘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一直以来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感谢各位老师以及学长学姐们的指导与帮助,感谢同学、室友以及女朋友的关心和鼓励。
希望我的保研经历对即将准备保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也祝各位正在奋战的朋友们考研加油,一战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