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座机丢失改变了家庭生活

2022-06-20 10:14 作者:林生笔记  | 我要投稿

       现今的孩子,电话铃响起,再也听不见从另一房间传来叫他们接电话的声音了,再也不会边聊天手指边绕着电话线。“我去接,他不在家,你的电话”等等所有这些短语逐渐淡出流行词汇。如今家庭中几乎不见座机。人们自豪的说我们不再有座机了,可随之而来的是相对更平缓的、更重要的损失——与家人分享社交生活的契机。座机为家人服务,是共同享用的锚点。家庭是你来去自由的港口,是接收或传递口信的地方。智能手机,带来了灵活和隐私,家庭,原本价值是引导和监督家庭成员行为、把家庭成员紧密连接一起,如今这种价值却消失了。 

       电话,最初用于互动交流,每当铃声响起,朋友和家人围绕它,注意力完全被这神奇的通过电子信号传输工作的玩意吸引了。 19世纪中到末期,电话依靠交换板操作员来实现。他们能辨识每个人声音,偷听在所难免,当时,电话簿是社区另一种活地图。

       早期,座机形状笨重,位置固定,在家中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有专门家具用来摆放,旁边还配备沙发或凳子,可以坐下专心接打电话。与几公里外某人聊的天昏地暗,不能迈出家门半步。到了20世纪,电话越变越小,使用更加方便,人们不再稀罕它。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无线电话开始流行,打电话也更隐私。即便如此,你依然不知谁会拿起话筒。跟着电话成长的一代,打电话意味着先跟朋友的父母说话;接电话之前永远不知对方是谁。时间久了,竟能轻松辨别电话那头每个人声音,无论是父母的朋友、老板,还是亲戚。

       电话不仅锻炼了说话技巧,还能让使用者耐心、参与到其他人生活中来。 手机,80年代打入市场,90年代开始流行至今且牢牢占据着市场,座机慢慢被淘汰。现在,我们给家里打电话,往往拨打父母一方手机,绕过了另一方。无论朋友、老板、还是电话推销员,找你时,可以准确的联系到你。电话那头是谁已不再神秘。 电话、短信、邮件完全私人化,不需通过家庭成员转达。手机把每个人独立在自己的“高科技蚕茧”里,独立储存;座机把每个家庭成员团聚一堂。 以前,电话挂断那一刻,父母总是守在旁边问谁打的,什么事。即使很多时候你勉强应付,或闭口不言。现在,拿起手机时,这样的互动已一去不复返。 

       有座机时,孩子喜欢偷听大人聊天,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窗口来了解大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现在,孩子经常看见父母一方盯着手机屏幕,手指轻叩,时不时紧皱眉头或嗤嗤一笑,却毫无头绪。这种现象被称为“家庭生活的新式寂静”。 回到手机本身,手机并不只是手机,手机不仅能接听,还有很多其他功能。以前,没人说手机就是我的生活;如今,手机不光是手机,还是新闻、视频、银行卡、购物车等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功能简直太棒了。

       电话信号传输的物理媒介已从电话杆变成了难以描述的空中传输信号,打电话也从固定位置到任何地方。以前,人们常说某某在家吗,现在的问候语是在哪里呢。即便不久将来,座机会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依然可以保留它所触发的团聚力。尤其当下,座机已不是维系家庭纽带的必需配方,创造家庭时光刻不容缓。习惯座机的应该很怀念,电话响起时四周一片寂静。



座机丢失改变了家庭生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