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902艺术理论》考研通关必备

2020-12-10 13:26 作者:识库学习网  | 我要投稿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  【内容节选自识库学习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第一篇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

 第1章 老子的美学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孔子的美学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章 《易传》的美学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 《管子》四篇与中国美学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 庄子的美学

  5.1 复习笔记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章 荀子的美学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详解

 第7章 《乐记》的美学

  7.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 汉代美学

  8.1 复习笔记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篇 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

 第9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上)

  9.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下)

  10.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 唐五代书画美

  11.1 复习笔记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 唐五代诗歌美学

  12.1 复习笔记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3章 宋元书画美学

  13.1 复习笔记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4章 宋元诗歌美学

  14.1 复习笔记

  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5章 明代美学

  15.1 复习笔记

  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6章 明清小说美学

  16.1 复习笔记

  1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7章 明清戏剧美学

  17.1 复习笔记

  1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8章 明清园林美学

  18.1 复习笔记

  18.2 典型题详解

第三篇 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

 第19章 王夫之的美学体系

  19.1 复习笔记

  1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0章 叶燮的美学体系

  20.1 复习笔记

  2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1章 石涛的《画语录》

  21.1 复习笔记

  2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2章 刘熙载的《艺概》

  22.1 复习笔记

  2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篇 中国近代美学

 第23章 梁启超的美学

  23.1 复习笔记

  2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4章 王国维的美学

  24.1 复习笔记

  2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5章 鲁迅、蔡元培、李大钊的美学

  25.1 复习笔记

  2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说明:绪论部分不作为考试重点,故未编选相关题目。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纸质书,方便对照复习。

电子书产品界面及功能


以下图片为电子书产品界面及功能展示,非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

试读(部分内容)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一、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史是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迫切需要

(一)现代美学体系的原则

1.古典美学和当代美学的相互贯通;

2.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相互融合;

3.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

4.基础美学和应用美学的相互推进。

(二)中西美学的相互融合

1.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它们有共同性,但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文化系统各自都有极大的特殊性。

2.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的独特的范畴和体系。

(1)西方美学不能包括中国美学,不能把中国美学看作是西方美学的一个分支,或一种点缀,更不能把中国美学看作是西方美学某个流派的一个例证,或一种注释。

(2)西方美学应该尊重中国美学的特殊性,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独立的系统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美学的积极成果和西方美学的积极成果融合起来,把美学建设成为一门真正国际性的学科,在人类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研究中国美学史的缘由

重视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不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应该使我们的美学理论带有民族特色,而且因为如果不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史,不把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融合起来,就不可能使美学成为真正国际性的学科,就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现代美学体系。

二、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

(一)中国美学史对象和范围的看法及分析

1.中国美学史主要应该研究历史上关于美的理论

(1)认为中国美学史主要应该研究历史上关于美的理论

根据这种看法,一些人就把力量集中于到古代思想家著作中寻找那些谈到美的段落:孔子怎么论美,孟子怎么论美,墨子怎么论美,王充怎么论美等。

(2)这种看法过于狭窄

美学不限于研究“美”。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现代美学的体系,不仅包括哲学美学(基础科学),还包括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发生学、审美文艺学以及审美应用科学。

同时,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以审美意象为中心,包含有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文艺学、审美教育学等多方面内容。若仅抓住“美”字来研究中国美学史,或者以“美”这个范畴为中心来研究中国美学史,那么一部中国美学史就将变得十分单调、贫乏,索然无味。

研究美学史,应该站在现代的高度,把自己的视野放宽一些。

2.中国美学史是研究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1)认为中国美学史是研究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中国美学史不仅要研究历史上那些美学理论著作,而且要研究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等)。

(2)这种看法过于宽泛

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它不属于形象思维,而是属于逻辑思维。它研究美学范畴,研究美学范畴之间的区别、联系和转化,研究美学范畴的体系。

以中国古典美学为例。中国古典美学并不是由陶器、《诗经》、王羲之的书法、李白的诗、《红楼梦》等等艺术作品所构成的形象系列,而是表现于“道”“有”与“无”“意象”“趣”等等一系列的范畴,以及“观物取象”“澄怀味象”等等一系列命题,表现于这些范畴、命题之间的区别、关联和转化,表现于这些范畴、命题构成的思想体系。

(二)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

1.美学史的研究对象

(1)美学史是研究每个时代的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每个时代的审美意识,总是集中地表现在每个时代的一些大思想家的美学思想中。而这些大思想家的美学思想,又往往凝聚、结晶为若干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2)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例如,唐代美学中“境”这个范畴就是唐代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宋代美学中“韵”这个范畴就是宋代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一部美学史,主要就是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转化的历史。

2.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也就是历史上各个时期出现的美学范畴、美学命题以及由这些范畴、命题构成的美学体系。

三、中国美学史的分期

表0-1 中国美学史的分期

四、对有关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些流行观念的考察

(一)西方美学重“再现”、重模仿,所以发展了典型的理论;中国美学重“表现”、重抒情,所以发展了意境的理论

1.这种看法为很多人所接受,但并不符合事实

(1)从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很多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美学家,他们的美学思想、美学体系都不能归结为重“表现”的美学。如先秦美学中老子的美学、庄子的美学、《易传》的美学、魏晋南北朝绘画美学等。

(2)唐五代美学家提出的“同自然之妙有”的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命题,“度物象而取其真”的命题,宋代美学家提出的“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明代美学家提出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命题,等等,显然也都不能归结为重“表现”的美学。

(3)明清小说美学家和明清戏剧美学家几乎一致强调作家必须“入世”“格物”“身经目睹”,强调小说和戏剧必须真实地反映“人情物理”。这样的理论,当然更不是什么重“表现”的美学。

(4)王夫之的美学和叶燮的美学。王夫之认为,诗歌审美意象的基本性质是“现量”。所谓“现量”,就是通过直接审美感兴即瞬间直觉把握、显现真实。叶燮认为,艺术是客观“理”“事”“情”的反映。中国古典美学的这两个总结性的形态,也都不能归结为重“表现”的美学。


更多完整版内容可百度  》》》识库学习网



2022年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902艺术理论》考研通关必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