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战线(48)

情报部代理主管本杰明·谢菲尔德少校观察到东德警方的工作效率一如往常地高。6名恐怖份子的身份在48小时内已全部获得辨识,而警方在继续对他们的亲朋好友和邻居进行详细盘查的同时,也把手中已经掌握到的不少资料移交给了奥地利当局,接着再转交给驻维也纳的回声部队情报专员,转到赫里福。整份资料包括了一张照片以及卡洛斯与佩特拉这两人的房子蓝图,谢菲尔德注意到这两个人的其中一人是个才华平凡的画家。报告中指称他们在当地的画廊展售画作,但画上的签名全用假名。那两人有一部电脑,但存在里面的档案却没什么用处。
也许丹德莱会对电脑里的东西感兴趣,就没别的了。书籍大部份是有关政治的,几乎都是由东德所印行和出版,一部很棒的电视和立体音响。以及许多古典音乐唱片和CD,一辆不错的中产阶级房车,保养得还不错,还有就是他们以假名 “齐格飞和汉娜.柯伯” 在当地保险公司投保的相关文件。他们与邻居的往来并不密切,大部份时间都是深居简出,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就只是生活规律,没有其他的评论。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放弃原来的生活?东德警方对此并无法提供任何解释。一位邻居称,在数星期前曾有人开车来拜访他们,但是没有人知道来访者是谁,以及为何而来。虽然根据警方的调查,车子可能是白色德国车,但却没有人注意到车子的车牌号码和车型。谢菲尔德无法判断这一线索的重要性有多高,这个人可能是而来购买画作的买主,或是保险经纪人,也可能是让他们脱离伪装生活、回复左翼恐怖份子身份的关键人物。
就目前仅有的资料来看,就算是谢菲尔德这样的资深情报员也难以得到任何结论。谢菲尔德交待秘书把卡洛斯的文章拿去翻译,再由他自己和丹德莱一起来分析文章的内容,这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肯定是有某种原因将这两名德国恐怖份子从长期的潜伏休眠状态中唤醒,但究竟是什么呢?德国警方也许可以轻易地归结出一个粗略的答案,但他可不这么想。在这个警方善于追踪的国家中,卡洛斯和佩特拉却能不被发现,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定是某个他们信任的熟人说服他们出来执行这次的行动,不管此人是谁,他既然知道如何与佛胥纳和多特蒙接触,就表示一定有某种形式的恐怖组织网络在其中运作。德国方面也料到这点,因此在初步报告中就建议由线人作进一步的调查,不过成功与否则尚未可知。在恐怖份子的世界中,达尔文的物竞天择说的确是不变的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在警方近三十年的追捕下,能够幸存的恐怖份子无疑是相当精明的。这两人都来自苏东阵营,但是寻求俄国方面的合作不是他所能决定的,他也许可以写报告呈报上级,然而他的要求一定会被外交部的一些高级官员打回票。不过,他还是决定试试看,让自己有些事情可做,也让那些长官知道自己还活着,并且有在发挥作用。
谢菲尔德将所有资料,包括他整理出来的一些重点,全部放进公文夹中,开始动手写那份不太可能有下文的报告。他目前只能确定的确有某个恐怖组织存在,并且有某个人拥有接近这个声名狼藉的情报王国的通道。也许西德方面会查到更多线索,也许迟早会有其他的资料出现在他的桌上。如果真能如此,那么安妮·洛丝薇瑟和安洁莉娅不知是否能够发起一次对付这个恐怖组织的行动?但这应该是一个国家或相关警察单位的工作,没有人有能力把所有事都揽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