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他们是最强书法老师,有的被封“神”,有的却被遗忘... ...

2022-01-05 14:00 作者:墨点课堂  | 我要投稿

古人学书法时,非常注重“口传心授”。褚遂良说:“良师不遇,岁月徒往,今之能者,时见一斑,忽不悟者,终身瞑目,盖书非口传手授而云能者,未之见也。”卢携说:“盖书非口传手授而云能知,未之见也。”解缙说:“学书之法,非口传手授,不得其精。”可见,书法学习中寻找良师,并获其“口传手授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的最强书法老师,看看他们是如何指导学生练字的?

1

最强女老师


卫铄(272年—349年),东晋女书法家,字茂漪,河东安邑人。汝阴太守李矩妻,卫恒从女,世称卫夫人。



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这“三堂课”,化简而言,主要是三个笔画。




“点”:高峰坠石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她要王羲之去感觉一下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一”:千里阵云卫夫人的第二课是带领王羲之认识汉字“一”。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地平线,凝视地平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布置、排列、滚动。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因此,“千里阵云”是毛笔、水墨与吸水性强的纸绢的关系,就是在写水平线条时,如何让它拉开形成水与墨在纸上的交互律动。让人对沉静的大地上云层的静静流动有了记忆,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以后书写“一”的时候,也才能有天地对话的向往。这是王羲之的第二课。

“竖”:万岁枯藤卫夫人给王羲之的第三堂书法课是“竖”,就是写“中”这个字时,中间拉长的一笔。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教他看“万岁枯藤”,在登山时攀缘一枝老藤,一根漫长岁月里长成的生命。孩子借着藤的力量,把身体吊上去,借着藤的力量,悬宕在空中。悬宕空中的身体,可以感觉到一枝藤的强韧——拉扯不开的坚硬顽固的力量。这个记忆变成对书法的领悟。“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它已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卫夫人通过“万岁枯藤”,使王羲之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上有了强韧力量的体会,也才有了书法上的进境。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高峰坠石”理解了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学习了开阔的胸怀,“万岁枯藤”知道了强韧的坚持。




2

被封“神”的老师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人,唐代书法家,被称为“草圣”。他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书法教育理论上,张旭总结出了“五执笔”、“八法”“五势”“九用”一系列教学体系;在教育成果上,张旭教出了颜真卿这位唐朝最优秀的书法家。



当年,仰慕张旭大名来求笔法的人很多,不过张旭对大多数人都教个“永”字敷衍过去,不肯轻易将秘诀外泄的!颜真卿为向张旭学习,两次投师,甚至将官职辞去当了他的职业学生,最终才悟得了书法真谛。



张旭将笔法要点概括为五个方面:“执笔”“识法”、“布置”、“纸笔”、“变化”。


第一,执笔。执笔的原则是“令其圆畅,勿使拘挛”。

第二,识法。“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看似神秘,其实说的就是“用笔”之法。

第三,布置。所谓“不慢不越,巧使合宜”,指的就是结构布置。

第四,纸笔。

第五,变化。张旭说“变化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这个东西最难,非悟性绝佳者不能得之!



3

被遗忘的老师


周越(970-1028),字子发,一字清臣,北宋山东邹平人。宋初书坛周越可谓大名鼎鼎,因为他曾是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米芾、苏轼在书法学习上的老师或追崇者。对整个中国书法史的承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今天,我们至少过半的书法人几乎不认识他,更别提普通百姓了。是的,我们欠这位书法家一个名声,一句老师。

周越行楷跋王著草书《千字文》


苏东坡是先学周越而后变之;

黄庭坚以“周越为师”学草书,自谓“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观照现今我们所见的黄庭坚行草书法作品,有一典型特色,即用笔喜颤掣抖擞,捺笔多“一波三折”,这都是在周越那里学来的;

米芾,也是周越的追随者;

蔡襄是先学了周越的书法,而后学张芝、钟繇、王羲之、李阳冰、颜真卿、张旭、怀素、智永的。



4

最有个性的老师


刘墉(1720~1805年 ),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 人。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轻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他与喜用淡墨的王文治成鲜明对照,有“浓墨宰相”之美称。


刘墉《行书录苏轼南堂诗轴》


据说刘墉握笔的姿势也是很奇特的。他在客人面前写字的时候,笔正腕端,采用传统的握笔方法。但是,他自己在内室书房写字的时候,就不论写大字写小字,都转动笔管,飞快地书写。笔随手指前后左右旋翻飞动,像狮子滚绣球一样。他写得兴奋的时候,甚至笔管脱手飞落到地上。可惜,这种方法没有传下来。
刘墉的书法造诣如此之高,离不开毕生的努力和渊博的学识,除此之外,更需要过人的天赋。
但乾隆年间居然有人能代笔刘墉的书法,而且可以以假乱真,让人惊诧的代笔之人不是当时的书法名家,而是刘墉先生自己家里的小妾。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三个小妾可以代笔,逆天了!能把小妾培养成书法家,还一口气培养了三个,刘墉先生可谓书法史上最优秀的培训老师啊。



今日留言互动

关于这些书法大师的教学理念放到现在,你认可吗?

你还知道哪些史上最强书法老师?


他们是最强书法老师,有的被封“神”,有的却被遗忘... ...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