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米诺夫斯基物理学讲义 篇目4 /光束军刀(Beam Saber)及其工作原理

2018-05-10 17:50 作者:Xeku-Eins  | 我要投稿

光束军刀(Beam Saber)

和远程光束武器不同、光束军刀并不使用米加粒子、而是使用高能量的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区别,所以这个名称算是有一点误导性的。光束军刀的原理是使用电磁场去控制I-Field去形成一个刀刃状的拘束部分、然后在这个外壳里面注入高能的米诺夫斯基粒子来产生一个极高破坏性的刀刃。米氏粒子被储存在光束军刀的剑柄的E-Cap中。

E-Cap

E-Cap是一种能够将米诺夫斯基粒子储存于高能压缩状态的装置,在此基础上只需额外添加少量能量,便可触发储存的高能米诺夫斯基粒子。当剑柄被插回剑座时能够在MS的核融炉中进行补充。因此并不需要由MS的核融炉供给也可以单独使用。曾有过利用诱爆光束军刀的E-Cap来干扰敌方MS的战法实例。

下面是一个战术案例。

一台RGM-79C从飞行踏板上跳出
RGM-79C抛出了一个光束军刀
注意光束军刀的出力虽然调至最低,但是仍然处于打开状态,用来欺骗光束军刀的安全锁
光束军刀的E-Cap被击中
E-Cap殉爆
被存储在E-Cap中的高能米诺夫斯基粒子被释放,虽然扩散后无法造成有效杀伤,但起到了闪光弹的效果,晕眩了南洋同盟的飞行器驾驶员。


光束军刀(Beam Saber)的杀伤原理

当光束军刀的I-field碰到一个固体的表面 (例如MS的表面装甲)时就会被中断、而里面的高能米诺夫斯基粒子就会直接碰触到那个固体而产生破坏直至储存在其中的米氏粒子用完。这让光束军刀能够像刀剑那样切割固体。即使是配给RGM-79的量产型光束军刀的出力都足以轻易切割吉翁公国军制式MS-06的主装甲板,而MS-06热能斧的切割效率远赶不上光束军刀,即使是一年战争末期生产的MS-14“勇士”和MA-05“比格罗”的主体装甲也不能有效防御光束军刀的切割与穿刺。在近距离作战中亮出的光束军刀往往能给吉翁的驾驶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年战争时期著名的宣传画:联邦的实验型MS RX-78-2“白色恶魔”使用光束军刀摧毁了一台MS-06/该图片有艺术化成分

同理、因为光束军刀的I-field可以排斥米诺夫斯基粒子、所以它不单单能拘束自己剑内的米氏粒子、同时也能够在与其他光束军刀在交汇的同时因为斥力场而使其不能通过。(题图来自0096年卫戍部队RGM-89主摄像机拍摄的存档,可见光束军刀近距离交互时产生的斥力场和粒子偏转)

0083年在所罗门宇域由远程摄像机拍摄的照片,同样可见光束军刀交互时产生的斥力场和粒子火花


PS.1:

米诺夫斯基粒子与米加粒子

因为正负米诺夫斯基粒子之间的互斥力、使得在压缩I-Field的时候需要使用大量的能量。只要有足够的能量被使用在压缩I-Field上面、那么正和负的米诺夫斯基粒子就会融合成为不带电荷的米加粒子。这种过程称为缩退、在现实中被使用来形容气体在一个高热的温度下、被压缩而成为液体的过程。在米诺夫斯基物理学中、米加粒子在缩退之后、能量会转换成为米加粒子的动能(速度)。因为不再被电磁场所拘束、因此就会突破用来压缩米诺夫斯基粒子的电磁场。在碰触到其他物质而失去能量变回正负米诺夫斯基粒子前、都会继续前进。一般来说、米加粒子的武器会在压缩的I-Field外面另外再有一层I-Field, 以作为拘束及集束米加粒子使用。因为米加粒子虽然呈电中性而不会被电磁场所拘束、但是米加粒子和米诺夫斯基粒子之间还是有互相的作用力、因此可以使用I-Field来拘束。在以电磁场改变形状后成为枪管状的I-Field集束之下、米加粒子就会沿着那个方面前进、这种高速的粒子炮和一般的粒子炮不同、并不带有电荷、因此并不可以被单纯的电磁场影响而改变轨道。因此在UC 0070开始、吉恩开始利用这个原理来研发米加粒子炮。而联邦军在知道其存在之后、亦马上着手研发。

这一类型的武器在一般情况下都被称为光束兵器、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分为两种、第一种利用米加粒子、另一种则是直接利用基本的米诺夫斯基粒子,这篇文章介绍的光束军刀属于后者。

米诺夫斯基物理学讲义 篇目4 /光束军刀(Beam Saber)及其工作原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