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师小哲】《小逻辑》读后随笔(八)——批判哲学

2022-06-14 18:45 作者:花师小哲-中二  | 我要投稿

省流:这一篇其实可以完全选择不看,除非是真的感兴趣,毕竟康德哲学真的不是闹着玩的。不过我还是尽量挑重点和简单的部分进行说明。批判哲学从第40节到第60节,30多页的内容,拆开讲也不好,就不分小节跳跃着讲了。

虽然黑格尔在一开始并没有明说,但很显然,所谓批判哲学就是专指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又可以看做三个部分,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为什么说康德哲学难呢?主要是因为康德哲学有太多反知觉、诡异的内容了,特别是从当代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来看,康的哲学的很多地方都是难以理解的。不过,康德哲学确实已经比以往的所有哲学都高明多了。

与经验主义不同的是,批判主义把基于经验的知识仅看成对于现象的知识。批判哲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上篇所讲经验主义者对经验的两个划分:(1)个别的无限杂多的材料(2)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的规定的形式。这两者之间是否具有联系成为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两者的区别也是批判哲学的一个出发点,或者可以说,康德把这个区别扩大到了极致。


直接讲重点,即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就是所谓重新诠释主体和客体。在康德看来,主体认识客体就像是拨洋葱,我们一层一层地拨开洋葱,就好像我们对洋葱的认识更进一步。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洋葱是无限层的洋葱,或者是拨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再拨下去的洋葱,也就是说,在洋葱最内部的那个东西我么似乎永远也无法拿到,这个无法拿到的东西就是“物自体”,简单理解就是最本源的物体,或者物体的本质。

比较反直觉的一点是,康德是这样描述这个过程的,即在我们拨洋葱之前,存在有一个主体——我,一个客体——洋葱,我们拨洋葱的行为就像是我们认识物体一样,我们可能通过一些感官来认识客体,换言之,我们从这里获得了一些感觉材料,这些感觉材料就归主体所有。我们当然可以从其他看似更先进的办法研究客体,但所做的只不过是多拨几层皮而已。这些拨掉的皮,在康德看来,已经是主体的一部分了,换句话说,在整个拨洋葱的过程中,始终只存在一个主体和一个客体,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中,把客体的表象一点点吸纳进主体里,最后剩下的一个纯粹的客体,就是物自体。而物自体是无法被认识的。

PS:我们比较熟悉的“实践——认识——实践”的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可以看成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好像也是试图拨一个洋葱并且不断逼近洋葱的中心,看似和康德的理论很相似,好像只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和一个悲观主义者对同一个过程的不同看法,但事实上,两个理论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关键的一个区别是承认主客二分还是主客一体。

再举个例子,对于一个桃子,我们可以用肉眼看,用鼻子闻,我们当然也可以研究桃子的构成,但即使我们深入到细胞层面甚至是分子、原子层面,把整个桃子的一切似乎都摸得清清楚楚,我们仍然无法回答一个问题,即什么是桃子,或者说,桃子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我们无法认识“桃子”这个物自体。

在黑格尔看来,物自体就是虚无,就是客体被主体抽去一切时剩下的极端抽象、完全空虚的东西,并且是思维所无法到达的彼岸世界。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理论没有从思维范畴的本身出发,而只是将主客体完全割裂开,最终主体是完全无法认识客体的。康德认为思想是主观的,而黑格尔看来思想也是有客观性的,“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或者说,黑格尔把思维,或者说,把理性从“我”这个束缚中解放出来了,扬弃了主客二分,主张主客一体,既然主客一体了,那么一切麻烦的问题似乎都解决掉了。


好,其他部分全部跳过,直接附上黑格尔的61节(可以看做是对批判哲学的一个总评,实际上是对下一部分的铺垫)原文:

“批判哲学认为思维是主观的,并且认为思维的终极的、不可克服规定是抽象的普遍性、形式的同一性。于是就把思维当作是与真理相反对的,因为真理不是抽象的普遍性,而是具体的普遍性。在思维的这种最高规定即理性里,范畴没有得到重视。——与此正相反对的观点便认思维只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因此便宣称思维不能够认识真理。”

这一部分的内容个非常丰富的,由于篇幅限制加上我的水平真的有限(甚至害怕讲出来的效果反而没有黑格尔讲的清楚),只挑了最重要的一些来讲,而实际上,黑格尔对康德的三大批判做出了非常具体的描述与批判,如果真的、真的、真的感兴趣还请去翻阅原文。下一篇的难度就陡然降低了,讲直接知识直观知识

【花师小哲】《小逻辑》读后随笔(八)——批判哲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