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陶渊明以喝酒体现了生命的趣味

2023-02-23 16:07 作者:bili_39495631738  | 我要投稿

当我们还在中学的时候,很难理解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会的我们整天被父母、老师"逼着"啃书、做题、补课,心智上的不成熟加上青春期的叛逆,我们无法理解、也不能想象为什么要这样没日没夜地学习,为什么成绩不好、不看书就要挨骂挨打。

等到了大学,身处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一部分人能够继续延续初高中时的拼劲,或者领悟出学习的重要性,但更多的人,可能都比较放任自流,熬夜通宵、逃课挂科就成了常态。毕竟,肆意的青春才是人生。

进入社会以后,豪言万丈和满腔热情也抵不住时间的这台巨大的冷却机,过不了两年就成老油条了。我们会感觉自己的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会后悔当初在学校怎么就不好好学习了。

阅读可以开拓思维、帮助智力发展,提升理解能力。读书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更强,读书少的孩子,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读书多的孩子在思考问题时,丰富的语言能力会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孩子坚持阅读可以开拓孩子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提升钻研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书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那些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书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书籍,很容易在阅读者的内心引起震荡。比如读鲁迅的书,会被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打动。读李白的诗,会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打动。这些向上的精神会对人格起到升华的作用,并可以促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阅读有利于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孩子在学校学习,通过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获取知识,但这些知识仅仅是很少一部分,且学习过程难免枯燥。这个时候,让孩子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就可以缓解疲劳,并且提高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


阅读能让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能提供丰富和多元的知识,让孩子能够在充实精神世界的同时获得全新的“精神食粮”。长期的阅读,能让孩子具有批判性思维,并且在生活方面更加有独立的思想,做事也会更加有层次,并且能够多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从而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坚持阅读可以培养出孩子无形的气质。多读书的孩子,他的言谈举止总会有一种气度,那是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气质,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因为读得万卷书,孩子所接触的层面就会广,在与人交谈时不至于畏手畏脚毫无胸墨。

这个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世俗问题,世俗问题只能用世俗来答,不能用什么道德精神灵魂之类销魂的东西来答。


扯什么知识就是力量,精神层次境界高之类的没任何意义,饭都吃不饱房都买不起你靠精神意淫就能生活幸福快乐?


所谓读书学历到底有没有用,要不要好好学习其实早就已经不是什么值得争论的话题了,不用看别人说话是怎么说的,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屁股摆在哪里,全中国的红三,几乎全部被送入世界第一流的学府就读,你们万分推崇的小学学历的成功商人,有了小孩也都会想办法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

01 陶渊明以喝酒体现了生命的趣味,成就了自己“真”的一生


我们总是在说要做自己,那么究竟怎么理解“自己”呢?关于“自己”,陶渊明在《形影神》这首诗中从三个角度做了探讨。“行、影、神”代表着人的三个层面,也就是三个不同层面的自己。行是肉体,即佛教中说的“色身”;“影”是社会层面;“神”是灵性层面。对于如何做自己,“行”(肉体层面的“自己”)认为:人生短暂,不如喝酒。活着为了快乐,要做快乐的自己。“影”(社会层面的“自己”)认为:人生短暂,喝酒固然暂时消解了忧愁,但是世界上还有比享乐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要做有价值的自己。“神”(心灵层面的自己)认为:做有意义的事,固然能留下名声,但是人死后却对此一无所知,所以还不如做宇宙里那个自然的自己。


从表面上看,陶渊明对于“形”和“影”的追求是否定的,他赞同的是“神”的观点,“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在宇宙中自在地享受自己的生命,不喜欢也不害怕,该去的就随它去,没有必要想来想去顾虑太多。但是费勇认为其实陶渊明 “神”的观点里已经包容了“形”和“影”的追求。陶渊明摒弃长生不老,怀疑肉体享乐和功名利禄,更不相信生死轮回。他纵然喝了一辈子的酒,还是在青年到中年时想着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几次做官又辞官,直到中年才彻底告别官场,归隐山林。


陶渊明在对“行”和“影”的体会理解之后才顿悟了“神”的真意。所以在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已然包容了肉体的享乐和社会功名的追求,只是陶渊明对于这种享乐和功名采取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他不刻意强求,不受世俗约束,自由往来。他不像我们大多数人那样依赖某种信仰或体制承担自己,他用非凡的勇气自己承担自己。就如黑塞小说里的悉达多,他虽然对佛陀尊敬崇拜,被他的学说所吸引,但是悉达多并没有把自己交给佛陀,做一个虔诚的信徒,而是离开佛陀,去靠自己的体悟验证去获得生命的奥秘,找到自己的路。陶渊明和悉达多一样都在看透了世界后,不愿把自己交给教条,交给体制,而是把自己交给了自然和不可知。然后自己承担和享受自己的生命。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不做官?其实陶渊明也有远大的志向要报效国家,做官求得功名。但是他的个性以及他对于生活的理想,和现实的官场完全不容,所以他犹豫、摇摆、挣扎,一生都在仕和隐之间徘徊。他在二十九岁时做了江州的祭酒之后不到一年,就因不适应官场生活辞职了。辞职后一直回避官场,直到三十四岁那年又再次当官,进了桓玄幕府。亲历了剧烈的权斗。后来又做了参军、幕府和彭泽县令,再后来留下一篇不朽名著《归去来兮辞》,彻底告别官场,归隐田园,直至去世。


陶渊明一生中真正做官也就十多年的光景,当时正值朝代更替的乱世。他无法忍受官场的礼仪,不为五斗米折腰,亦不想被体制束缚自己的生活。于是他决绝地辞别官场,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痛苦在于自己天性不喜欢官场的套路,却不幸生在了一个除了做官好像没有什么出路的时代。他和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假隐士不同,假隐士把“隐”当做政治资本,等待明君出现,实现自己的治国才能,而陶渊明的“隐”是真性情,他是真喜欢这种生活。在那个与自己的内心格格不入的时代,他退隐到自己的世界里,通过喝酒找到了一个让自己提升和安静的出口。


陶渊明喝酒,不是借酒消愁,更不是借酒装傻,逃避现实。他喝酒喝出了生命的趣味,是一种体味生活之味的途径。这是一种不受世俗的约束,更理性更自然的活法。体现了生命的“真”这种最高的人生境界。陶渊明喝酒种地成就了自己“真”的一生。而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生命的享受都体现在喝酒上。他的每一首诗都有酒的清香,对美的感受,对人生的思考。我们在这个失去了方向的时代,可以从陶渊明的饮酒诗里看清人生的真相,找到生命的内在道路。





02 《饮酒》(其四)告诉我们: 你成为什么样不全是外界对你的影响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陶渊明《饮酒》(其四)



陶渊明离开官场回家种田是自己的选择。他选择了这种在当时看来不成功的生活方式,他不会觉得无奈。他发牢骚感叹怀才不遇,并不是谴责造成那个“怀才不遇”的社会体制,而是要表达如何在贫穷中保持“做自己。”诗的前半段写的是孤独的情绪,后半段写的是做自己。因为做自己不被大众理解,甚至排斥,所以在他做自己的过程中是孤独的,像离群的小鸟,令人悲伤。但是这是自己的选择,所以要坚定地找到自己。就像松树一样,无论处在多么可怕的狂风里,都要坚定地扎根于自己的位置。

这首诗在孤独和悲伤之外,是做自己的坚定。无论多么孤独,都要坚定地做自己。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把自己性格的怪异,境遇的难堪,生活的不完美归罪于原生家庭、童年创伤或者命运的不公。其实一切都归结于你自己。有些人读了《红楼梦》会犯强奸罪,有的人看了三级片,还是好好地成为科学家、公务员。人类的喜怒哀乐,心理创伤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外在的原因可以为你的生活状态找到理由。你现在的生活状态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不要从外界找原因,要多看看自己此刻能够做什么。





03 《饮酒》(其五)告诉我们:人如何能不受环境的干扰,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费勇总结出环境对人的干扰有有三种。一种是引起我们不适的干扰,如噪音、炎热、恶劣的人际关系。这种干扰会让我们在烦躁不安中迷失自己。第二种是引起我们贪欲的干扰。声色犬马会让我们在享受中沉沦,不利于我们生命的成长。第三种是社会成规的干扰。如流行的时尚、主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去适应而成为被社会成规塑造的人。

面对这种情况,陶渊明告诉我们“心远地自偏”。如果心远离的话,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干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都是安静的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要管好自己的心。在环境和人的关系里,我们往往屈服于环境,被环境改变。而我们可以凭借个人心灵的力量改变环境,即“以心转境”。以心转境的条件就是“远”。这个远就有保持距离的意思,也有远离的意思。即使你的心再淡定,在夜晚听到告诉路上的噪音后,你也难以阻挡噪音对你的耳朵的震动;即使陶渊明再高洁也改变不了官场的实质。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离开它,找到另外的生活环境。离开一切和自己本性相违背的东西,不受它们的影响。所以说个人的心灵可以改变环境,并不是透过自己的心念就可以改变具体的环境,而是自己的心知道自己要去哪,通过改变离开的方式自己创造适合自己的现实。在这个现实里找到自己的美好所在。所以就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换言之,人们所认知的所谓读书无用论,没文化没知识我也能发大财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真正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成功者,无一例外都倍加注意孩子的受教育问题,绝不会说不用读书使劲玩儿,跟老爸一样小学毕业也能赚大钱——没有脑袋这么秀逗的有钱人。


但在看待学历,教育等问题上,仍然一直出现所谓的读书无用论,深层次的原因并不在于读书和教育的实际回报到底如何,更重要的是在于人性的弱点。


普通人在看待学历和成功的问题时,经常会犯一个非常典型的认知错误,即人类的补偿性自我安慰心理——看到成功者的优点不会想着学习,看到成功者的缺点自己也有,立刻就觉得理所当然心安理得,似乎有这些缺点他们也能更成功者一样。


这种心理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一种补偿性的自我安慰错觉,主要来自人性深处的怕苦畏难和拈轻怕重的心理,简单来说就是,懒,不思进取,不愿意学习和改善自己,因此多盯着别人的缺点,少盯着别人的优点——因为缺点很容易学习,而优点就很困难,甚至无法习得。


举个例子,国内的互联网创业者,几乎每个人都言必谈乔布斯,所以他们学习了乔布斯的很多缺点,比如刻薄,毒舌,爱骂人,怪癖,一言不合就开除人,对人冷漠绝情。


这么学了还不够,还要专门去找印度导师来学瑜伽,搞灵修禅修,穿高领长袖衫,穿牛仔裤运动鞋,举手投足都要有仙气。


他们偏执的认为这么做,就一定能让企业变大变强就能成功,什么时候能把胰腺癌也得了,那成功的几率就更大了,想到这个,各位小公司小老板就激动的双眼发红心脏狂跳要大口吞噬速效救心丸要再开除两个人来展示自己的乔布斯气质。


然而乔布斯真正的优点和时运,他们根本看不到:强大的演讲能力和个人领袖魅力,天才般的艺术审美和设计感,永远超出同类厂商一两个世代的高科技水平,等等这些真正关键优点他们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也无法学习,只好学缺点了。


同样的人性心理弱点,投射在学历和教育方面,就会让我们很容易忽视拥有高学历的成功者,而只重视低学历的成功者。在看到高学历者低收入的时候会觉得学历无用,看到小学文凭的成功者时,会觉得我有小学学历也能成功。


所以我们看不到低学历的失败者,和高学历的成功者,就像狗咬人不是新闻,而人咬狗才是新闻一样。

阅读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开阔孩子的视野。教课书教给孩子们的是最基础的知识,而课外阅读则可以让孩子领略更广阔的世畀,在教课书里看不到的知识、体会不到的丰富情感,都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获取。


比如许多孩子都喜欢看科普类书籍,这类书籍不仅拓展了孩子的眼界,而且又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库;又比如名家的小说,孩子可以从曲折离奇的情节描写中,体验情绪的波动,继而深刻领略到名家的写作风格,阅读越是广泛的孩子,他的视野和知识面就会更开阔。

                

但我们依然会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工作忙、有小孩、上班累、记性越来越差,总之得过且过吧。然后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上,重复上一代已经做过的事。

我们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但学习好像已经与我们无关了。

二、学习无处不在

小到买电子产品,要学习说明书;大到探索人生,要穷尽一生。奇怪的是,我们很多人选择了过"二手人生":说明书太复杂,不愿意研究,我们更想别人直接告诉我们怎么使用;对于就业很迷茫,我们不断征求老师、父母的意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

我们找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发现好像都不是很适合自己,我们自己也不清楚问题出在哪儿,我们一直活在别人的指导下,最后选择放弃,就这样吧。

我不是说请教、寻求解惑是不对的,但是人生的路更需要自己走,不是吗?无论是来自老师、父母的指点,还是从书中找到的答案,最终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内化,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调整。

我们不应该在别人说A的时候,就去做A,而是能否考虑到A-或者A+,甚至是B、C、D。

我们现在的知识焦虑、成长焦虑,可能都源于"没有成为理想的自己"——那样的自己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领域很成功,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离"想象中的自己"距离很远,看不清脚下的路有多长,甚至对能不能到达这样的终点也没有任何信心。所以,慢慢地,我们也失去了这样探索的欲望,失去了对人生的好奇。

这也是,死于30岁,埋于80岁乎?

三、学习与人生

既然上天赋予了生老病死,就一定希望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探索和体验精彩的人生。如果每一个今天与昨天、明天一模一样,那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恐怖片会给我们带来恐惧感?源于下一个画面的未知。人生也即如此,正因为未知,才有对死亡的恐惧,才有对生命的珍惜,才有对人生的探索。

就好比打游戏一样,如果对手旗鼓相当,或者比我们技高一筹,我们不知道结果,也不在完全的可控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翻盘,获得的成就感肯定远远超过你面对"5个小学生"时的碾压局。

所以,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而我们探索人生的一种打开方式,就是学习。


陶渊明以喝酒体现了生命的趣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