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快别洗了,岳不群真不是啥好鸟【笑傲江湖】07

2023-07-17 01:30 作者:弓箭手呼兰噶剌  | 我要投稿

古罗马哲人西塞罗,在他的《论责任》一书中,给读者提出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思考题:

有一年,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上发生饥荒。一个海商率先将粮食从埃及运到了岛上,面对前来以高价求购粮食的岛民,商人面临一个选择:

他可以选择实言相告,告诉岛民他只是众多带着粮食前来贩卖的海商当中的一个,一两个时辰之后会有大批海商载着粮食到达。但这样,他所卖粮食的价格就会大打折扣。

他也可以选择保持沉默,让岛民们误以为他是唯一能卖粮食的人,这样就可以大赚一笔。

西塞罗说,这两种选择都是不违反法律的,商人究竟做什么样的选择,只取决于两件事情,智慧与道德。

而后,西塞罗做了一个巧妙的论证:

他说,如果这个商人是有智慧的,那么他应当有足够的远见认识到:隐瞒真相虽然会给他带来一时的暴利,但也会招致恶名,从而导致他的生意在塞浦路斯岛上无法继续下去,从长远看是得不偿失的。

而如果这个商人智慧不足,但却有道德,那么他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道德教化要求他在这个时候要以实言相告。

这样算下来,最终只有那种又蠢又无德的商人,才会禁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选择隐瞒真相,以高价卖出自己的粮食,并承担随之而来的骂名和损失。

借助这个例子,西塞罗想指出的是:其实道德与智慧是互为印证的,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的行为,一定是符合道德的。而评判一种道德是否合理,也可以看它是否能够通过智者所进行的逻辑推演。

而在一个社会当中,合理的道德其实是那些不太有智慧的人的“护身符”,虽然他们的智识还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只要记住道德律,他们的行动就会表现的像一个智者,并从其行为中获得个人和社会收益的共同最大化。

所以在西塞罗的世界观中,道德优先是为那些不太智慧的人准备的。它是社会伦理中的九九乘法口诀表或者正余弦公式,它帮人们省去了演算步骤,而直接告诉你结果,让你拿去应用。

所以合理的道德虽然看起来像是说教,但实则符合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我很喜欢西塞罗的这种观点,因为在我看来,他比同时代东方哲人对该问题的思考,要想的更清楚一些。

中国古代哲人,尤其是儒家,也很喜欢谈道德与利益关系。但却错误的将两者的关系对立了起来: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道德不是给没有智慧的“小人”准备的,反而是有智慧的“君子”的自用品。这个观点似乎就跟西塞罗刚好相反。

当然,我也看到一些解读,有人认为孔子这话的本意是说:对待小人,你必须从眼前的“利”谈起,一步步说服他为何要讲“义”。这就跟西塞罗的观点有些接近了——在智慧引导下的趋利与趋义是可以统一的。

但可惜的是,孔子即便有这层意思,也没有被后世儒家所继承。因为到了孟子那里,义与利就成为了相对的两个概念。孟子说:“见利思义,不义不为。”

说白了,这就是在道德教条上再加一层道德教条:你做事必须要遵循道德,为什么?因为道德要求你这样做。

这就成为了一个循环论证,让儒家的道德教化失去了基于逻辑的说服力,而沦为一种有类宗教的说教。在孟子起了个坏头之后,儒家观念中的义与利就越发相对。儒学大师们不断要求弟子,放弃利而尊崇义,否则就是“见利忘义”,小人也,甚至“禽兽也”。

这样的教化,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它给受教者一种强烈的暗示:义与利是对立的,一个人如果能放弃对义的追求,那他就可以获得极大的利。既然如此,只要我对道德没有特殊的癖好,那何乐而不为呢?

西塞罗告诉西方人,遵从道德,就能给个人和社会获得最大的利益,但孟子却吓唬他的门徒,“义”与“利”之间你们只能选一样,选义才是君子,选利就是小人!

于是,很多中国人虽然嘴上说要当君子,心里却想,小人就小人呗,禽兽就禽兽呗,反正我能得利。

所以我们在中国历史上就经常看到这样的怪现象:那些最崇尚儒家道德教化,最推崇“君子之风”的时代,反而出产最多的伪君子、真小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洪承畴、钱谦益这些人,没降清之前,都是爱国口号喊得震天响的士林之楷模。可一旦刀架在脖子上变了节,立刻堕落为最卑劣的真小人,行事举止再无道德可言。而最后也没得到什么好处。

更搞笑的是明朝政府亲自扶立的道德标杆,孔子后人“衍圣公”。1644年,满清刚刚入关,南明小朝廷尚在,大明最后一任衍圣公孔衍植就等不及了,他立即向顺治帝上《初进表文》, 忙不迭地愿意归顺清朝。

孔圣人的后代都如此,别人就更莫说了。1645年清军南下攻克南京,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大臣纷纷逃跑,或是迎降。百川桥有个乞丐实在看不过眼,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然后就跳秦淮河了:

三百年来养士朝,

如何文武尽皆逃?

纲常留在卑田院,

乞丐羞存命一条。

是的,“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最是读书人”。那些饱读经书的文人士大夫,一旦道德君子的画皮被戳破,道德水准立刻滑向无底深渊,比乞丐还不如。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成了中国文人们最羞于面对的千古之问。

其实,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我们的道德教化当中,过分将利与义的对立了起来。结果是越教化,反而越让人觉得道德要不得,因为它会妨碍自己逐利。

快别洗了,岳不群真不是啥好鸟【笑傲江湖】07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