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面扒皮矮暴龙=霸王龙论,美国政治正确延伸至恐龙

2023-03-12 21:55 作者:阿獠娜  | 我要投稿

这是笔记不是专栏,标题是原视频的没法改

首先说下个人看法:

1、 目前来看矮暴龙是无效的,因为矮暴龙的名字是与正模标本挂钩,而不是与手长的血腥玛丽。随着血腥玛丽的研究,未来矮暴龙存在多种可能性。如果血腥玛丽除手臂外身体与霸王龙还有很多差异,足以成为一个新物种,而脑袋又和矮暴龙完全一样,那么矮暴龙会成立;如果血腥玛丽只有手臂与霸王龙存在差异,其它99%的特征不冲突,那么手臂可能会被解释成个体差异,血腥玛丽和矮暴龙都会等于霸王龙;如果血腥玛丽和矮暴龙脑袋不一样,那么矮暴龙会等于霸王龙。

2、 我和大部分人一样,觉得血腥玛丽像新物种。但根据新闻报道,似乎新论文会把它归为霸王龙,我需要它给出充分的理由来说服我。比如统计了很多标本,发现了手比血腥玛丽大的成年霸王龙;或者关于手臂个体差异的解释,如种内进化,也就是不足以形成新物种的小进化。如果血腥玛丽99%的特征与霸王龙不冲突,手臂大小是种内进化的解释可能就会上场。

3、 霸王龙的地盘可能不止一种真暴龙类。从地理上看,当时北美洲东西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东方已经发现了伤龙,它为啥不能偶尔串下门呢?其实原来被认为只生活在西方的角龙类,已经在东方发现了化石。所以就算没有本土的第二种暴龙,也可能存在来自东方的新的暴龙。

 

以下是我和up一些观点上的分歧:

1、关于学者间的站队

【矮暴龙等于霸王龙是政治正确,矮暴龙不等于霸王龙是独立思考】,这个标签最好不要贴。因为另一方也可以喊【矮暴龙不等于霸王龙是政治正确,矮暴龙等于霸王龙是独立思考】。这容易变成骂战。另外,拉帮结派这种事,对支持方、反对方都是适用的,比如支持矮暴龙有效的罗伯特巴克和彼得拉尔森就是好朋友,所以这种问题没啥讨论的必要。学者间的关系是否影响了学术研究,这类似于刑侦问题,我们没有扎实的证据那只是乱猜罢了。

问题的关键是,某些特征的区别,到底是个体差异、生长发育差异还是种类差异。血腥玛丽的论文应该会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等论文出来再看看,但不要先入为主地把论文作者打成“政治正确”之类的。

 

2、为啥矮暴龙有效的证据会被无视

一些矮暴龙标本被归为霸王龙,其实不是出于主观的“强行”,而是遵循简约原则:如果一个物种的独特特征可以被解释为物种级的差异,也可以被解释为个体差异或发育上的差异,那么它不会被建立为新物种。问题的关键不是“物种特征”多么鲜明,而是这些特征不能被同时解释成“个体差异或发育上的差异”。要不然就会被简掉。这可能给了支持矮暴龙有效的人一种无视他们证据的感觉。

比如最近中国翼龙族废除了一堆物种,就是因为这些物种可以同时被解释成董氏中国翼龙的某个生长阶段,虽然它们实际上也有可能是独特的物种,但根据简约原则就是要被废。这种做法不能保证100%的正确,但不遵循这种做法,古生物研究就乱套了。想当年科普命名了64种恐龙,结果今天只有9种有效,违反简约原则,那一堆妖魔鬼怪都要重返人间了。

 

3、体重曲线

我认为不该过分利用体重曲线来分类。其它古生物分类研究中有把体重曲线当成分类依据的吗?我可能看的论文比较少,暂时还没看到过,如果有的话在下愿意学习一下(非讽刺)。

我认为拿体重曲线来分类,就好比拿精确度1毫米的尺子去测量1纳米的长度,已经超出了应用范围。因为体重曲线的误差非常多,比如:估重公式误差、偏小的样本量、年龄估算误差、个体先天的差异、后天资源对个体发育的影响等等。它并不是只被物种差异影响。体重是最典型的既可以被解释为物种差异,也可以被解释成个体差异或发育差异的特征。体重曲线担任的角色应该是结果,分类分好了,统计下标本画条线,而不是颠倒过来。

 

最后强调一下,这只是单纯讨论问题。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可能有些观点是永远无法调和的,这很正常。大家不要带节奏啥的,谢谢。

全面扒皮矮暴龙=霸王龙论,美国政治正确延伸至恐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