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泰伯利亚黎明 第41章

“维菈蒂上将,第一集团军集结完毕,准备接受检阅!”
欧若拉身穿笔挺的蓝白色近卫掷弹骑兵制服,胸前佩戴着荣誉军团勋章,踌躇满志地走上主席台,她看着台下整装待发的各色部队,向副官点点头示意阅兵开始。得到肯定,副官凑上前对着话筒宣布道,
“阅兵开始!”
话音落下,广场上的队列便有序地动了起来,来自不同编制的轻步兵、装甲兵、机械化步兵等排着整齐的队列依次走过主席台,向台上的将军敬礼,气势无比宏大。
与此同时在西方的法兰西亚首都卢米耶郊外一座小军用机场,法兰西亚共和军总司令达武受到秘密邀请乘坐飞机抵达这个几乎无人会留意到的小地方,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十几年前无比熟悉的面孔。
“欧若拉.维菈蒂!”
这位久经沙场的元帅立刻立正向面前穿着天蓝色常服的上将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路易.达武,很高兴能再见到你。”
在法兰西亚大革命前,欧若拉与达武便进了同一所军校,不过在达武正式入学时欧若拉刚好也在几个月前毕业,因此两人正式相识还要等到卢米耶保王党叛乱被镇压后,那时欧若拉刚刚担任卢米耶卫戍司令并带领共和军四处南征北战,达武受好友推荐被征召进远征部队中。在私交上高傲的欧若拉与冷酷的达武并不怎么合得来,甚至爆发过激烈的争吵,但欧若拉很快就看出达武不亚于自己的军事才能并对他大力提拔,达武也意识到欧若拉能够带领法兰西亚走出动荡并保卫大革命的成果而决定永远效忠于这位异国驯鹿,帮助她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逐渐成为沙场上最默契的战友,日后达武还被任命为近卫军司令,并在四皇会战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等到欧若拉被执政府排挤、不得不返回家乡时,达武也受到了牵连被迫解甲归田,但是再度陷入混乱的法兰西亚终究意识到人才的可贵,邀请他担任共和军总司令。
欧若拉此次秘密重返法兰西亚也远不止是为了拜访老友,在黑手全面入侵后到目前为止主要战役都爆发在东线的乌萨斯方面,黑手的大部分兵力也都部署在那个方向。而在西线黑手当初也发动了猛攻,但由于法兰西亚的战备情况远远强于乌萨斯与卡西米尔,黑手的攻势在一个月后便遭到猛烈的阻击,一百多万的部队中伤亡超过26万,被迫停下前进的脚步。后面的时间里法兰西亚一直在西线有力地牵制着黑手的部队防止他们将全部兵力都调到东线去,甚至还在龙门攻防战之时发动了反攻,为乌萨斯方面的一系列胜利提供巨大的间接帮助。现在东线局势逐渐明朗,黑河城指挥部发动白萨斯攻势时,欧若拉也感觉在西线可以发动另一场攻势,让黑手疲于奔命并形成夹击,她曾经奋战过的法兰西亚便成了最佳的着力地点。
于是欧若拉一方面假装留在东线“无所事事”,还让替身假扮自己主持阅兵式,另一方面着简装秘密抵达法兰西亚考察前线。虽然她离开法兰西亚已经有十几年了,但她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的形势,在担任GDI旧大陆司令时也会通过GDI系统对法兰西亚国内实施间接影响,再加上当初她留下的各种遗产依然影响深远,因此她很快就适应了这个新时代的法兰西亚。接下来她又会见了几位老战友,其中包括她当初的参谋长、现在是法兰西亚共和军总参谋长的贝尔蒂埃,与这位参谋长见面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尴尬的事,贝尔蒂埃看到欧若拉推开房门进来,当即走向一旁的窗户并爬上窗台跳了下去,好在副官们冲下楼时发现他并无大碍,而且贝尔蒂埃自己也很快恢复了理智,接受了欧若拉重返法兰西亚的事实。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人物是贝纳多特,此人军事才能也算优秀但达不到万里挑一,比不上达武和贝尔蒂埃。他之所以让欧若拉铭记在心是因为当初她刚刚抵达法兰西亚时曾经暗恋过高挑英俊的贝纳多特,给他写了不少情书还送了一对自己的鹿角,贝纳多特也在欧若拉陷入最低谷时资助过她90个金币,虽然两人后来没能走到一起。于是欧若拉就去拜访了现在已被北方卡普里尼王国设为新王储并改名约翰的贝纳多特,尽管贝纳多特在欧若拉发动政变后就对她独行专断的作风十分不满,这次难得的重逢并不能称得上令人愉悦,但怎么说也为这段曾经青涩的感情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欧若拉此次重归旧地也并非没有缺憾,有两位老熟人再也无法重逢。第一位是资历比她还老的马塞纳,他曾与欧若拉一起夺取了叙拉古战役的最终胜利,并独自带兵击败了乌萨斯最精锐的部队,如果没有欧若拉,“共和国的拯救者”与“当代最伟大军事家”这两个头衔可能就要都归属于马塞纳了。第二位是当时欧若拉麾下最信赖、最勇猛的指挥官拉纳,在四皇会战中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惜,这二位老友在此时都已经早早去世,马塞纳在欧若拉离开后便得了重病并于几年后离世,拉纳更是因为在抗击新一轮反法同盟的作战中被炮弹砸断两腿,不治身亡。据欧若拉回忆,当时她在圣劳伦斯得知拉纳战死的消息时如此震惊悲哀,以至于十几年来第一次泣不成声。
一如曾经的大革命时期,欧若拉在贝尔蒂埃的协助下秘密地在总参谋部召开了参谋讨论大会,总参谋部除了提出很多新的针对黑手的方案外,还将过去制定的针对莱塔尼亚、拉特兰、乌萨斯等国的老方案也搬了出来,当然,这些国家目前都是GDI名下的盟友,怎么也不能向他们宣战。欧若拉穿过厚厚的文件堆,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一份看起来无比疯狂的方案上:代号为黑色计划的针对卡兹戴尔帝国开战的方案。
提起卡兹戴尔帝国的历史,那真是谁也算不清的一笔大烂账。一直以来这块地区便长期四分五裂、群雄割据,虽然一度出现过由拉特兰教廷加冕的神圣帝国带来至少是名义上的短暂统一,但因为其本身就是卡兹戴尔境内各大势力妥协的产物,很快也因为内外交困而逐渐失去对疆域控制,名存实亡。与此同时,来自莱塔尼亚的哈比希堡家族逐渐壮大,长期把持帝国王位,还通过联姻、结盟等方式将疆域扩大到了帝国以外,一度囊括大半个旧大陆。
然而这种“以逸待劳”的囫囵吞枣导致莱塔尼亚境内民族矛盾无比尖锐,起义与叛乱起此彼伏。快速扩张也让哈比希堡树敌太多,其中王权强大的法兰西亚王国与复兴的正统拉特兰共和国无疑是最为可怕的敌人,屡次在战场上将其击败。祸不单行,哈比希堡家族本身也因为长期近亲繁殖导致后代集体被各种遗传病缠身,根本无法实行统治大权,其长期啃食帝国利益中饱私囊的行为也让逐渐兴起的萨卡兹民族主义者十分不满。如同那个“既不神圣也非帝国”一样,哈比希堡王朝也在内忧外困中逐渐衰弱下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莱塔尼亚的哈比希堡跌落神坛的时候,北方发源于勃兰登堡的条顿霍亨索伦家族正在快速崛起。借助哈比希堡王朝的屡战屡败,条顿逐渐从帝国体系中获得独立的地位,建立了一支战斗力不可小觑的大军频繁通过战争手段吞并周边邻国挑战莱塔尼亚的威权,并实施了大量改革让自己的行政体系与生产水平远比莱塔尼亚更有效率,形成南北对抗的局势。
后来法兰西亚王国便爆发了大革命,哈比希堡为了维护自己头上的皇冠积极地参与到反对法兰西亚共和国的战争当中。然而其结局却依然无比凄惨,三次反卡同盟均以一败涂地告终,不得不屈辱地与自己的老仇家讲和并解散神圣帝国,独自成立莱塔尼亚帝国。卡兹戴尔地区重新回到有名有实的四分五裂中。
早些时候恰逢条顿的国王驾崩,理论上的正统王储是特蕾西娅王妃,却被大革命打断了继位程序,特蕾西娅不得不联合宫廷内其他强权人物以王妃的身份非正式地垂帘听政。这期间的条顿一直对大革命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虽然他们也参与了四皇会战,但仅仅是象征性地派出一支侦察部队,在与共和军短暂交火后便撤退了。随着战后法兰西亚陷入内乱与莱塔尼亚元气大伤,条顿一跃成为旧大陆上除乌萨斯外最为强大的国家,大革命巨大的余波也让萨卡兹民族主义得到迅猛发展,急切希望有强人能站出来终结卡兹戴尔混乱的局面,条顿于是乘机打起了卡兹戴尔统一运动的大旗建立所谓的卡兹戴尔邦联与关税同盟,但与前朝条顿统治者相比,特蕾西娅王妃多了几分慈悲与博爱,她在为条顿开疆拓土的同时也真心希望能借助条顿的力量为卡兹戴尔带来真正的秩序与和平,她的举措受到了广大民族主义者们的拥护,陆续有邦国愿意加入邦联与关税同盟讨论统一事务。
然而在一切开始走向正轨时,特蕾西娅突然遭到暗杀,她的胞弟、掌握军权的特雷西斯亲王接过了王储的身份并对外宣称法兰西亚与莱塔尼亚是幕后凶手,于是统一大业变成了血腥的王朝战争,特雷西斯借助条顿的军力四处征伐,民族主义者也用完即弃被大批逮捕和镇压,虽然卡兹戴尔帝国最后依然成立了,但特雷西斯所做的不过是将卡兹戴尔变成了大号的条顿,他既是条顿国王又是帝国皇帝,帝国的一切事务都由条顿的各种部门“代为执行”,曾经独立的邦国在统一后依然是原来的样子,只不过迫于条顿的压力服从勃兰登堡的意志,唯一算得上属于帝国的机构“邦联议会”也不过是条顿向帝国内各邦国发号施令的传声筒。并且特雷西斯对帝国的爱好显然名号大于实际,加冕典礼后不久他便迫不及待地顶着“卡兹戴尔帝国皇帝”的皇冠参与到维多利亚王国的政治纠纷中去了,卡兹戴尔地区依然动荡不堪,萨卡兹还是没能获得他们追求的秩序与和平。
事到如今,特雷西斯成了黑手坚定的支持者与盟友,卡兹戴尔源源不断地为黑手的战争机器提供着兵源与自然资源,黑手也用自己的铁蹄镇压卡兹戴尔境内的反抗并将大量军火卖给特雷西斯的条顿与仆从军,还帮助他篡取了“维多利亚王国摄政王”这又一顶高帽子。自从登上历史舞台后条顿的先军政策便给世人留下好战、善战的深刻印象,就连一度横扫了旧大陆的欧若拉也非常忌惮条顿强大的军力,在四皇会战前极力怂恿他们保持中立并承诺了大量“贿赂”,某种意义上算是资敌,现在敢策划与卡兹戴尔正面开战也是考虑到乌萨斯与莱塔尼亚都站在自己并且“足够可靠”,加上黑手在经历多次反攻后进来也有些自顾不暇,才能放开手脚专心对付卡兹戴尔。
从间谍卫星传回的照片来看,卡兹戴尔的军备情况似乎相当混乱,来自不同邦国的军队零碎地部署在境内各地,武器装备也良莠不齐,很难认为能形成什么有效的防御,显然条顿属下的各个邦国并不怎么买特雷西斯的帐,平时他们还能忍着他的胡作非为,大战临头了就开始互相扯皮,都希望别人能替自己挡枪眼,真正能起到作用的还得看特雷西斯自己的条顿军团。但条顿军团也有麻烦,首都勃兰登堡在东部,而国内最重要的大型工业区却在西部,一东一西正好对应东线与西线,使卡兹戴尔必须同时照顾两条战线。
摆在西线GDI面前的战略目标有三个:
1. 夺取卡兹戴尔西部的赖歇瑙兰工业区,
2. 阻止条顿本土向工业区增援,
3. 发现条顿军团的主力并将其消灭。
于是欧若拉根据目前已知的情报,以黑色计划为基础亲自制定了一套严密的作战方案,她计划秘密征召约130个师的法兰西亚共和军分成两路,第一路部队由达武指挥,从北部出发进攻赖歇瑙兰;第二路由欧若拉自己指挥,从西南方向的防守薄弱处出发进行大范围的战略迂回将矛头直指勃兰登堡,这一计划的关键在于速度,趁卡兹戴尔军来不及完全动员起来就发动猛烈进攻,随后依靠机械化部队的高机动性快速行军,等遭到进攻的消息传回特雷西斯那边并开始召集条顿军团时赖歇瑙兰与首都都已处在严重威胁下,势必首鼠两端。同时她还要求东线的乌萨斯联邦军制定好进攻卡西米尔与东条顿的计划,得到命令就出击对卡兹戴尔形成两线夹击的局势,不必真的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战果,只要让特雷西斯没法将注意力全都放在西线就行了,形势不利可以为西线的法兰西亚解围,有利则能进一步扩大战果,让特雷西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就算军事手段受挫,欧若拉手中还有一张底牌,多年前刺杀特蕾西娅王妃的并不是法兰西亚与莱塔尼亚,而是特雷西斯自己,这是一次彻彻底底为了篡位而发动的宫廷政变。可惜百密一疏,特蕾西娅王妃在遭到刺客暗杀后竟然没有死并立刻很快接受了基本的伤势护理,等待风声稍微过去后便乔装逃离了卡兹戴尔境内,目前正秘密居住在法兰西亚的海外领地上。在卡兹戴尔国内除了特雷西斯本人知道暗杀失败外,一部分所谓的社民党“进步派”也知道特蕾西娅其实还活着并与她暗中有所联系,只是迫于特雷斯西的高压不敢公布于世。因此欧若拉认为一旦攻势遭到重大阻碍,她也许能以法兰西亚与GDI官方的名义宣布特蕾西娅存活的消息并煽动卡兹戴尔境内反对特雷西斯的势力发动叛乱,不过她本人对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不抱有太大期望。
这130个法兰西亚师很快就被秘密征召并抵达指定位置,东线的90个乌萨斯师也已经整装待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欧若拉最后检察了一遍那份复杂的部署安排表,下达了进攻的命令,黑色计划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