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育报》刊发我校特色办学之路:培养数字化技术人才,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05-09 14:38 作者:京北视点  | 我要投稿

  

图片

  2023年4月20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德育工作主流媒体《德育报》刊登了《培养数字化技术人才,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特色办学之路》一文,全面报道了我校近三十来的转型发展、办学特色和教育成果。全文刊登如下:

培养数字化技术人才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特色办学之路

  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的民办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学院坐落于北京市区位优势明显的昌平区南口镇,在校师生近3000人,校园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全部为自有土地和自有建筑,教育教学、生活服务软硬件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办学近30年来,学院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北京市教委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和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以“服务首都、办学规范、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技能教育,共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就业人才近六万人,是北京地区一所拥有丰富的数字技术教育办学经验的特色院校,是一所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高等职业院校。

  

图片

  一、坚持党建引领和正确的办学方向

  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始终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教育初心、牢记使命”为责任担当,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学院跨越式发展。2014年前,学院以自学助考学历教育为办学方向,2014年后,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学院根据北京核心功能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强活力做出重大调整,全面开启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技能教育办学之路。经过几年转型发展,学院已成为北京地区一所以数字化信息产业高素质技术开发和设计类人才培养为特色的现代职业院校。

  

图片


  二、坚持特色办学理念

  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顺社会之势,明教育之道,执教育之业,育栋梁之才”的办学理念,遵循“成人成才同步教育”的教育理念,把成人教育放在首位,强调先成人、后成才、先做人、后成才,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图片


  三、坚持以高质量就业为办学目标

  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实现美好生活

  高质量就业是学院发展的根本,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学院2022届毕业生中H5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web前端工程师、前端开发工程师、JAVA工程师、运维工程师、测试工程师、VR开发工程师8个岗位平均月薪达14750元以上,H5工程师平均月薪最高达22000元。学院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以更加完善的就业育人和就业管理体系,以更细致、耐心的全方位全过程就业指导服务,努力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就业岗位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让更多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通过高质量就业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让未来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图片


  四、专业设置与数字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

  高度契合符合新时代首都功能定位

  学院紧紧围绕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符合国家数字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创新培育之路,瞄准新一代数字经济前沿主流技术,构建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新专业群,开设虚拟现实(VR)、视觉设计、WEB架构、跨境电商、移动智能开发、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大数据开发八个重点专业。专业设置与数字产业、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对接,重点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能胜任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数字化人才。

  

图片


  五、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构建了“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以两个计划为依托,以三个体系为保障”的教育模式。制定了以人格培养为目标的教育计划和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计划,形成了严谨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育管理体系及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以确保教育教学和就业服务的质量。独创“项目教学法”和“五步教学法”,课程体系开发依托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主线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动手实操、小班分组、每月一门、月度考核、精进接力,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分析、知识讲授、课堂练习、知识扩充和课后练习分步骤分阶段实施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并较好地完成每一个项目。

  

图片


  六、重视基础学院建设做好基础教育

  引领学生成人成才

  学院针对文化基础薄弱、自制力差的学生,专门设立计算机学院为基础学院。本着“教育根植于爱”的理念,在学生管理上以“教育激励与制度约束并重”,以独特的“四化”教育——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职场文化、军队文化为主导,以“文化底蕴+个人素养+专业知识”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强化团队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独立自主、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个人品质,实现先成人后成才、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为进入专业学院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片


  七、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实施校企合一协同育人

  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色,成立项目工作室,建立SEEC(大学生企业模拟实训中心),真实模拟科技创新创业公司运作模式,让学生角色转换浸入式学习,在工作室里反复演练实战项目,掌握职场所备的各项技术技能,满足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以便能更好更快地胜任企业岗位的工作,实现毕业即就业,提高就业竞争力。

  

图片


  八、师资雄厚、匠人匠心

  大力培养高素质数字技术人才

  学院拥有100多人专业师资队伍,授课教师全部来自互联网企业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他们拥有最新的数字专业技术、精业敬业的工匠精神和以育人为己任的师德素养,匠人匠心,用心用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程、专业课程、项目实践教学中有机融入数字素养教育的内容,从数字知识、数字素养和数字能力三个层面培养符合新时代数字职业和数字岗位的技术人才。

  

图片


  九、坚持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学院高度重视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立足新工科、新农科产业建设,坚持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了一批爱农业、有情怀、懂技术、愿意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高素质数字化农业人才,推动数字科技致富传统乡村,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图片


  学院连续六年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类大赛和“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历史性好成绩。2022年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共41个项目参赛,16个项目获得北京市市赛奖项,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获奖数占北京市市赛参数总数比为11%。大赛充分展示了北工商学子们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图片


  同时,“互联网+”大赛也涌现出一批新时代的“农创客”、“田秀才”典型代表项目,如《助农兴农计划-农牧医生交流平台》、《芸上微庄园》、《智慧乡村-农村经济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丰丰登登》吉祥物等,《助农兴农计划-农牧医生交流平台》项目最终荣获2022年国赛铜奖。北工商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是一批优秀的数字科技创新青年人才,他们情系农民,心系乡村,希望通过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图片


  十、创新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融合发展

  打造“综合素养+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8年,学院和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共同开展“综合素养+职业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项目在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融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理论和实践教育融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数字信息化与传统线下管理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项目教学融合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图片


  学院为在校学生和社会毕业生提供了学历提升继续教育的机会,打通了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和职业发展的通道,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公平的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为个人可持续发展续航前行。

  

图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将教育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对教育事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之年,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征程上,将始终坚持以党的二十大和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创新数字化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办好适合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数字教育的美丽篇章书写在我国民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舞台上,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数字青年的力量!


《德育报》刊发我校特色办学之路:培养数字化技术人才,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