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疮/压疮/褥疮的创面分期与防护
压疮俗称“褥疮”,古医书也称“席疮”,顾名思义,是因为久卧席褥皮肤生疮而得名。
据殨益诺小编相关医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能够了解并明白“褥疮”存在巨大危害性的人只占比34%,并且这中间还包括了曾经患过“褥疮”的人群及其家属,所以大多数人对于褥疮仍处于“无知”状态。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了解和防治这种在高龄人群多发的高危害性疾病迫在眉睫。
在中医古籍上叫做“席疮”,中医认为褥疮是由于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引起,长期卧床、受压部位气血淤、血阻塞、经络阻塞、气血损失、毒邪侵袭、肌肉或骨损失溃烂成溃疡,持续性难以愈合。
本病是因躯体久着席褥而生疮的,故称褥疮,又名席疮。好发于昏迷、下肢瘫痪或半身不遂等长期卧床的病人。正如明代《外科启玄》所说:“席疮乃久着病床之人,挨擦摩破而成。”多发于受压及摩擦部位,如脊柱、尾能、足跟等处。
一般来说,长期卧床体质衰竭、翻身活动不方便及肢体感觉障碍的病人最易发生,过度消瘦、过度肥胖、水肿、动脉硬化等都能促使褥疮形成。

在现代医学上,将“褥疮”不同症状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期——淤血红润期
“红、肿、热、痛或麻木,持续30分钟不褪”,骨突处有局部指压不变白的红肿,皮肤完整,可能有疼痛、硬肿或者松软。
第二期——炎症浸润期
“紫红、硬结、疼痛、水疱”,表现为开放性溃疡,真皮层部分缺损、红粉色创面,周围无坏死腐烂组织,也可表现为充满浆液或血清液体的水疱。
第三期——浅度溃疡期
全皮肤层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没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溃口附近有少量腐肉,但未涉及深部组织。
第四期——坏死溃疡期
全层皮肤组织缺损,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的暴露,伤口可能会部分覆盖腐肉或焦痂,常有潜行和窦道。
不可分期
缺损组织全层。但溃疡实际深度完全被创面的坏死组织(黄色、棕色、棕褐色或绿色)或焦痂(棕褐色、棕色或黑色)掩盖,无法确定深度。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
深度未知,由于压力或剪切力造成皮下软组织受损,皮肤出现局部紫色或黑紫色,或形成充血性水疱,病变局部有严重疼痛、发硬、糜烂、松软、皮温升高或降低。

席疮/压疮/褥疮的护理方法:
预防为先,防患于未然,多了解压疮的相关知识,识别重点人群,加强护理知识的宣传。是减少压疮发病的有效方法。
床垫坐垫的选择,对于长期卧床和使用轮椅的患者,选择一款软硬适度,材质优良的床垫坐垫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医疗器械市场上此类产品也是推陈出新,只要大家积极关注,选择适合的产品并不困难。
定时变换体位,压疮护理的繁重最明显的体现在这一点上,按照通常的做法,无法自行移动翻身的患者,每隔2小时就要翻身一次,合理的使用充气式防褥疮床垫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目前也有专业的防压疮悬浮床,价格十几万到数十万,多见于医院使用,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加小型化、轻量化的床具会逐渐走入家庭。
合理的体位选择,避免压迫软组织菲薄的骨突部位,合理分散压力,对于预防压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合理的体位排序是仰卧、30°侧卧、侧卧,所以翻身的顺序应该是仰卧---左侧卧----仰卧-----右侧卧。坐位时应注意上身稍作后仰。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皱褶浸渍,选择合适的皮肤护理乳液,保持皮肤低湿度的状态,不宜擦洗过勤。
纠正营养不良,通过鼻饲、胃肠造瘘等方式加强进食困难的患者的营养状态,积极调整患者营养状态是治疗压疮的基础。

殨益诺提示:虽然现在中医(特别是中医外科)和西医都有较好的方法来治疗“褥疮”,但是提前了解并预防才是关键,不仅可以避免高昂的治疗费用,增加病人家庭负担,还能防止进一步加重患病病人的病情。
而预防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干燥和清洁。患者应该经常更换衣服和床单,避免使用过紧或过松的衣物,特别是裤腰带。床垫应该是柔软的,并定期更换以避免变形。患者应该保持适当的体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如果可能的话,患者应该尽量多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强度。

(注意:对于褥疮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需要摄入充足的热量、蛋白质、水分、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平衡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