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耐克的创立之路
hello 大家好,我是大尧,我又回来了!
说到运动品牌,你第一个想到是名字是什么?
NIKE,耐克可能是不少人第一个想到的品牌。
耐克,是这个星球上规模最大,同时也“可能”是最受欢迎的运动用品公司。2021年耐克的营收高达445亿美元。比阿迪达斯、安踏、彪马、Lululemon加起来还要多1亿美元。
(阿迪达斯233亿美元,安踏75亿美元,彪马73亿美元,Lululemon63亿美元,斯凯奇62亿美元,安德玛57亿美元,李宁34亿美元,亚瑟士31亿美元)
到今年,耐克以及它标志性的swoosh对号标志已经陪伴人们走过了50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鞋狗》这本由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所著的自传 ,来看看耐克是如何成为耐克的。
耐克的故事开始于1962年,那年,菲尔奈特刚刚从斯坦福大学MBA毕业。作为一名跑步运动员,同时作为工商管理学的学生,在临近毕业时,他写了一篇关于跑鞋的论文,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想法:当时日本制造业蒸蒸日上,日本相机已经严重动摇了德国相机的市场地位。他想,那么日本的跑鞋是否也能够达成同样的效果,挑战来自德国的阿迪达斯和彪马呢?要知道阿迪达斯和彪马可是从1921年就开始生产鞋子了,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跑鞋顶流。菲尔奈特的教授虽然认为他的想法略显有那么一丢丢疯狂,但好像还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就给了他一个A,但也仅限于此了。
但是菲尔奈特却从未停止思考将日本跑鞋引入美国市场这件事情,于是,他向父亲借了一笔钱,飞赴日本。现在感觉从美国飞到日本好形势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要知道,在1962年,虽然美国很发达,但是仍有90%的美国人是没有坐过飞机的,更不要提这种跨洲飞行了。
落地日本后,在日本的神户市,菲尔奈特遇到了能够打动他的跑鞋,他决定将这一品牌的跑鞋引入美国市场。这个品牌就是鬼冢虎(Onitsuka Tiger),这个品牌大家可能现在看到的大多是休闲鞋,但是提起他的兄弟品牌亚瑟士,大家是不是就更熟悉啦。哦,对了,顺便提一句,神户市的英文名,叫做Kobe。
随后,他就去找到了生产鬼冢虎跑鞋的鬼冢公司,并与公司创始人鬼冢喜八郎见了面,经过一番交流谈判,菲尔奈特也没想到,他很顺利地拿到了鬼冢虎跑鞋在美国的经销权。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在和鬼冢公司交流时,一位高管礼貌性问了菲尔奈特在哪家公司就职,菲尔奈特才想起来自己竟然连一个公司都没有注册就来谈跨国合作了,于是他当场编了一个名字,说:“我来自俄勒冈州的蓝带体育公司(Blue Ribbon Sports)。”不得不说,临危不乱,是真的牛。
离开鬼冢公司菲尔奈特就赶紧给父亲发电报:十万火急!请即刻给鬼冢公司电汇50美元。我要买鞋!
于是菲尔奈特用这50美元订购的12双鬼冢虎跑鞋的样鞋,开启了自己的商业生涯。
1963年圣诞,25岁的菲尔奈特终于收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鬼冢虎跑鞋。收到鞋的第一时间,菲尔奈特就给他之前在俄勒冈大学时期的田径教练比尔鲍尔曼(Bill Bowerman)送去了两双。提起比尔鲍尔曼,可能有人不熟悉,但是喜欢装备的朋友,一定见过或者关注过“Bowerman Track Club”的装备吧?之前一度很火的陆上竞技部的衣服上,印的就是“Bowerman”。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教练,同时对于为了让运动员成绩更好而改进鞋子非常执着。他收到了鬼冢虎的跑鞋之后呢,表示非常喜欢,于是两人分别注资500美元,在1964年共同成立了蓝带体育公司。
他们花了公司所有的钱,以每双3.33美元的价格,从鬼冢公司采购了300双跑鞋。为了降低成本,他们甚至连鞋盒都没有采购。1964年4月,在菲尔奈特收到鞋子后,他就毅然辞掉了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一头扎进了推销售卖跑鞋的事业中。因为菲尔奈特对跑步充满信仰,同时他也坚信这些鞋子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跑步,后来,鬼冢虎的跑鞋也确实收到市场的良好反馈。在他和鲍尔曼的共同努力下,1964年7月初,他们已经将300双跑鞋销售一空。于是他们就接着采购了900双跑鞋。持续增长的销量,让他们决定开始雇佣销售人员。第二年,他们的销售额已经增加到了20000美元,是第一年的一倍还多。
但是在这个时候,菲尔奈特和他的蓝带体育公司遇到了大问题。一个名叫曼哈塞特的人,就叫他曼哈吧,来信说自己从鬼冢公司取得了鬼冢虎在美国的独家经销权,要求蓝带公司立即停止销售行为。
这一封信立马给菲尔奈特打懵了,我是美国西部市场的经销商啊,这是咋回事呢?于是他就给鬼冢公司写信,但是迟迟不见回复,最终他决定亲自去一趟日本,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整什么幺蛾子呢?
在日本,经过和鬼冢公司创始人鬼冢喜八郎的沟通,最终确认美国西部市场还是菲尔奈特的,东部市场是哈曼的。虽然这件事最终得到了解决,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到,代理经销商虽然挣钱了,但话语权其实不高,话语权在品牌上手中。
上面都在讲菲尔奈特的事情,那么蓝带公司的另一位合伙人,比尔鲍尔曼在做什么呢?教练,1964年鲍尔曼陪同美国田径队参加东京奥运会,他指导的两位运动员都获得了奥运奖牌,既然来都来了,大过年的,鲍尔曼受邀去了鬼冢公司参观,与鬼冢公司建立了不错的连接,尤其是在跑鞋的功能和创新上交流很多。回到美国后,鲍尔曼依旧不断在鬼冢虎跑鞋上做改造,然后给运动员试穿,之后将他的建议发送给鬼冢公司,鬼冢公司依据鲍尔曼的建议制造出了更符合美国人需求的跑鞋。哦,对了,鲍尔曼教练也参与了运动功能饮料“佳得乐”的研发,是不是还挺牛逼的?
1966年,鲍尔曼研发出了一款长跑训练鞋,1967鬼冢公司帮助鲍尔曼生产出了这款鞋的原型鞋,它的名字叫做“Cortez”,它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们熟悉:“阿甘鞋”,就是电影《阿甘正传》主人公阿甘横穿美国时穿的跑鞋,这部电影太经典了,我看了应该有七八遍。在研发阿甘鞋的同时,鲍尔曼还完成了一本书的写作出版,这本书名字叫做《慢跑》(Jogging),这本书虽然只有薄薄的100页,但是它却在美国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不仅售出了一百多万本,而且改变了“跑步”这个词的真正内涵,跑步不再是特定人群的专属运动,也不仅仅是赛场上的运动,而是一种人人都能参与的相当酷的运动,就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活方式”。
有了《慢跑》这本书向全国“传道”,加上Cortez“阿甘鞋”的良好功能,Cortez成为了1968年最畅销的鞋子之一。1968年,蓝带体育公司销售额达到了15万美元,1969年更是翻了一番,达到了将近30万美元。
虽然蓝带体育公司和鬼冢公司续约了三年,同时销量也越来越高,但是仍然没有改变鬼冢公司优先考虑日本本土市场,供货优先满足日本国内需求的策略。Cortez(阿甘鞋)越来越供不应求了。但是菲尔奈特和鲍尔曼却无能为力,因为供应链全部在鬼冢公司手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虽然鞋子的供应处于不足和不稳定的状态,但是1970年蓝带体育公司的营业额仍然达到了将近60万美元。同时,在此时,鬼冢公司提出了收购蓝带体育用品公司51%股权的提议,被菲尔奈特拒绝了。菲尔奈特和鲍尔曼页渐渐意识到,要扩大销量,他们不能再仅仅只作为一个经销商了。他们也意识到其实自己是有可能升级的,因为Cortez是鲍尔曼设计的,等到他们和鬼冢公司的合约在1972年到期后,他们就能够自己生产鞋子了。
于是在1971年,他们就开始着手独立的计划。首先,他们要先解决商标的问题,设计一个区别于阿迪达斯和鬼冢虎的商标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菲尔奈特找了一位波特兰州立大学的学生,告诉她要设计一个商标,唯一的灵感就是“动感”这一个单词。两周后,菲尔奈特看到了他花了35美元请人设计的商标:一个对勾(swoosh)。这个对勾,就像是一个翅膀,像是“嗖”的一声在空气中留下的痕迹,也像某个跑步运动员飞奔留下的踪影。商标定下来了,那品牌名字叫什么呢?“Dimension Six 六维”是菲尔奈特提出来的,并想让大家能够接受,最后大家还是投票给了一位员工做梦梦到的名字,这个名字就是“NIKE”--希腊胜利女神的名字。
其实,在确定商标和品牌名称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着手寻找能够替代鬼冢为蓝带体育公司提供产品的工厂了。后来他们在日本找到的数家工厂就开始为他们刚刚诞生的NIKE品牌生产鞋子。这一切发生在蓝带体育公司和鬼冢的合同到期之前的2-3年。在同一时间段,鬼冢公司因为收购被拒绝,也在筹划着找人替代蓝带成为他们在美国市场的经销商。商业就是这样。
1972年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体育用品联合展览会上,菲尔奈特正式推出了NIKE耐克这一品牌的鞋子。独特的橙色鞋盒在一众白蓝色鞋盒中格外亮眼。
自此,耐克开启了自己的快速成长之路,赞助篮球队、亮相奥运会、在1977年发明了气垫鞋,经过开挂般的成长,在1989年成为了世界第一大体育用品公司,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哪个品牌能够撼动它的地位。
在最后,讲几个有趣的小故事。
耐克签约的体育名人有:乔丹(Jordan)、科比(Kobe)、泰格(Tiger)。
菲尔奈特创业的时候,探访了约旦河(Jordan River),在日本神户(Kobe)向鬼冢公司申请鬼冢虎(Tiger)的销售权。这是不是某种程度上的巧合呢?
耐克在全球各地的办公室电话都是以6453结尾,在九宫格键盘上这4个数字可以拼出NIKE。更巧的是从右至左3546是耐克历史上签约的第一位运动员,普雷方丹在一英里赛跑中的最好成绩:3'54.6",精确到0.1秒。
OK,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有趣的话,可以点个赞,点个关注。如果你对耐克想要更加了解,也可以去读一下菲尔奈特的自传《鞋狗》,里面的故事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