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一生充满悖论的晚唐君主
公元859年,唐大中十三年,唐王朝最后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唐宣宗,因久服丹药而离世。历史上唐宣宗李忱的离世,可谓是晚唐一大憾事。因为,在唐宣宗之后,唐朝连续出了两代昏聩的君主,而这所导致的则是唐朝灭亡的不可挽回。同时,作为唐宣宗一生可圈可点的成果“大中之治”最终也随着唐宣宗的离世而人亡政息。可以说,唐宣宗之死使唐朝的乱象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历史上对于唐宣宗的评价,相较于许多中晚唐君主来讲还比较高的,尤其是《旧唐书》给予了唐宣宗极高的评价。
史载宣宗在位的时期“由是刑政不滥,贤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风,十余年间,颂声载路。”
可见,唐宣宗在位的十三载岁月中,败落的唐朝还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治理。但是,对于唐宣宗李忱的一生的功绩,自古以来便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便明确指出了“唐之亡,宣宗亡之”的观点。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结合史料来看待唐宣宗的一生,便能发现唐宣宗的一生是充满悖论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认定唐宣宗李忱为一代治世明君,我们可以在史料中找到有效的例证。反之,史料的蛛丝马迹亦展现出了唐宣宗守成之主的形象,换言之,唐宣宗李忱的一生是功过掺杂且充满悖论的。
01
躬行节俭,严明法度
公元846年,唐宣宗李忱继皇帝位。不同于唐朝许多君主,唐宣宗在继位后不久便展现出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史载,唐宣宗继位后不久“以旱故,减膳彻乐,出宫女,纵鹰隼,止营缮”
当然,这种躬行节俭的举动,并非只维持了一时,而是贯穿了整个宣宗一朝,以至于,十三年如一日,而此点也就成为了唐宣宗身上的一个闪光点。
当然,躬行节俭仅是唐宣宗治理唐朝的一方面而已,唐宣宗在位的时期,唐朝的法度也十分严明。这中间,如若有人违背王法,唐宣宗不论尊卑贵贱,往往能够等同视之。以至于,在唐宣宗时期出现了“权豪敛迹”以及“奸臣畏法”的治世景象。
并且,唐宣宗一朝还颁布了著名的《大中刑法统类》,其中涉及法令条目达1200余条,而此刑统日后亦成为《大周刑统》与《宋刑统》之蓝本。
02
河陇归地,整肃吏治
唐宣宗在位的时期,在内政外交上均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外部局势上,唐朝得以收复陷落于吐蕃之手的河陇之地,内部吏治上,唐朝吏治萎靡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遏制。首先是河陇归地,唐宣宗继位的时期,回鹘已经败亡,吐蕃则陷入了内乱。这样的情况下,便给予了唐朝以收复河陇之地的大好机会。先是有吐蕃主动来降,使得唐朝一举收复了三州七关,后又是张议潮率十一州版图归附唐庭,此等景象在晚唐这一衰败的历史时期实属十分罕见。
同时,在吏治的治理上,唐宣宗一朝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历史上唐宣宗在位的时期,
每当有官员要前往外地任职,在任职前都需要前往宫中同唐宣宗见面交谈。而在交谈的过程中,唐宣宗通常会考察这个官员的才能。
并且,唐宣宗外出每到一地,往往也会考察当地官员的治理效果,如果有功劳唐宣宗往往会深记其名,并在日后予以褒奖。总之,唐宣宗在位的时期,吏治萎靡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遏制。
03
反会昌之政,小修小补
综上所述,唐宣宗在位的时期,唐朝在治理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以至于,史书多称唐宣宗在位的时期为“大中之治”但就在各种赞誉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关于唐宣宗的悖论也随之出现。因为,在唐宣宗治理唐王朝的十三年时间里,除了以上值得大书特书的片段外,还有许多地方饱受后世诟病,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唐宣宗反会昌之政的举动。
历史上唐武宗在位的会昌六载,其对唐朝的诸多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但随着唐武宗的离世,唐宣宗则确立了反会昌之政的治理根本,这就使得唐武宗一朝触及帝国顶层设计的变革近乎全部停止。史载,唐武宗时期为了缓解财政的紧迫,曾一度令僧侣还俗并裁撤冗官,这使得当时唐朝的财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但在唐宣宗继位后不久,这些本来有益于唐朝的改革却都戛然而止。根据史料的记载,唐宣宗继位之初“君、相务反会昌之政”这就使大量的寺庙得以重建,而这无疑使得本来已经松缓的财政再次吃紧起来。
以至于,当时的进士孙樵向唐宣宗进言“陛下纵不能如武宗除积弊,奈何兴之于已废乎!”
同时,在唐武宗年间被裁撤的冗官,到了唐宣宗时期也得到了恢复。
援引《资治通鉴》的记载则为“会昌四年所减州县官内复增三百八十三员”而这只是大中元年的数据。
以上反会昌之政的举动,无疑使得当时已经得到一定恢复的唐朝,再次陷入了财政紧迫的困局之中。所以,此举动常常也饱受后世的诟病。
当然,关于唐宣宗的悖论不只在于其反会昌之政上,其还在于唐宣宗在位的十三年时间里无大的变革,而是维持原有的稳定。
如在《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曾这样评价宣宗一朝“宣宗之治不以采取革新精神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措而见称于世,虽然有许多问题要着手解决。”
结合诸多的史料细节,我们也能发现,唐宣宗在位的时期唐朝并没有对宦官、藩镇等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而只是维系着大体上的稳定,如躬行节俭、整肃吏治等,这些实际上都属于小修小补。以至于,到了唐宣宗在位的末期,藩镇变乱以及农民起义的问题开始初见端倪。
历史就是这样,关于唐宣宗的悖论不在于别的地方,主要就在于,
唐宣宗既属于明君英主的行列,同时其也属于一代守成之君。
在治理唐王朝上,唐宣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至于,使唐朝迎来了最后一次中兴局面。
但唐宣宗在位的时期,唐朝并没有承袭唐武宗时期的变革,甚至取消了一系列有益于唐朝的会昌之政。并且,唐宣宗在位的十三年间,唐朝的变革似乎陷入了停滞的状态,而没有触及到关乎帝国生死存亡的顶层设计,这也就为日后唐朝的进一步衰败埋下了隐患。
以至于,其所缔造的中兴局面,最终成为了晚唐的一抹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