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文史资料 第7辑 资中名小食(一)
作者:王元康 资中历史悠久,土地肥沃,山川秀丽,物阜民丰,传统工艺,相沿成俗,踵事增华。除冰糖、蜜饯、冬尖等土特产外,饮食上也有不少家庭制作,祖传秘方,不仅县人称赞,而且誉满南川。现作简略介绍,以飨读者。 一、周蒸笼:离北门城门洞不远的一间狭窄店面里,门口左边放着一个背蔸炉灶,右边两张高低不等的小木桌,一块案板、一个木柜、小格蒸笼百来个,陈设简单,几乎把这个店塞满了。这就是驰名遐迩的蒸笼。 周蒸笼系其祖传小食,据说在清光绪时就已经开业,距今有百年左右了。 周蒸笼的生意如此兴隆,为何不扩大店面?这当中有他的生意经。正由于店小顾客多,故意使它显得格外拥挤,以广招徕。从而天天打涌堂,座无虚席。等座位、侯轮次的也不乏其人,远道而来的亲朋,回家探亲的故旧以及过路客商,无不以到此一尝为快。 周蒸笼的蒸笼肉分牛肉、羊肉及猪肉肥肠三种。以色、香、脆、嫩称绝。首先,在选材配料上特别考究。(1)肉不带筋。(2)(巫鱼)粉要香,色黄而不煳。其作法是:将大米、花椒放锅内用文火煎炒,火候达到熟而不划为度。炒后稍冷却用石磨磨成粉,但不能过粗或过细,过粗会有颗粒,过细会成糊浆。(3)拌料要齐全,用上等豆办、豆油拌入(巫鱼)粉及肉片内,尽量搅拌均匀后,再加适量清油(花生油或菜油)及少量红糖再次搅拌。肉片、(巫鱼)粉各种拌料都有一定比例(这比例是保密的)。其次,蒸时火力要猛,上蒸灶后二、三分钟即熟。俗称爆火蒸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脆而嫩。第三,每桌上均放有调料,这就是威远县新店子的七星辣椒,汉源县过去进贡的花椒及新鲜的芫荽或葱花,任凭顾主取用。 店中人手不多,除有一老嬷嬷专管炉火外,父子三人分掌上笼、跑堂,手脚抹溜,忙而不乱,紧而不惰。依顾客来店先后次序,一一端来。其味不咸不淡,酱香扑鼻,脆嫩化渣,外加麻、辣及芫荽(鲜)馨香,令人食欲倍增。食者少则十笼,多达二、三十笼。须臾桌上空笼叠如竹塔,时卸时立。顾客若欲飞觥献斝,或用以佐饭,拌面,也可代向邻近酒肆,饭店传呼:“对门来二两香花酒、一碗饭,两碗面……”。由于该店谦恭待客,来者无不尽兴而归。 二、谭鸭子:离周蒸笼不远又有一家名小食——谭鸭子。这一家专门的卤鸭店,也是具有百年来历史的传统名食,它的卤水是百年前祖传下来的原液,经年累月,边取边加,一直保存其特点不变,因此他家的卤制品,别具一格。他的卤水只限于卤鸡、鸭、鹅及猪肉,均以色、香、味著称。卤鸭呈酱黄色,金灿耀眼,咸淡适宜,皮脆肉嫩,慢慢咀嚼,厥味孔佳,回味无穷。 平时顾客盈门,有呼朋引类,猜拳行令者,有独自一人,把酒自饮者,有相互对座,斟酒互敬者……无不拈鸭品味,谈笑风生。 逢年过节,馈赠亲友,卤鸭一只,曲酒二瓶,堪称超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