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批评比赞扬更有力(灯下黑效应)
倘若言语和辱骂真的丝毫伤不了人,赞扬当然极好,但实事求是地说,批评确实会把人刺痛。
批评是种玄妙的东西,需要会听言外之词、弦外之音。
尽管并不直截了当,批评却比赞美之词更有威力,而这只是大脑活动产生的无数现象之一。
当你剪了一个新发型或是给大家讲了一个笑话之类的,有多少人夸你好看或是有多少人被逗乐并不会让你多在意,可要是有人迟疑了一会儿才说不错或是不耐烦地翻了翻眼睛,则会让你耿耿于怀、心中不爽。
这是怎么回事?如果说批评让人不愉快,为什么我们的大脑要这么把它当回事?是有什么神经机制在起作用吗?还是心理上对不愉快的一种病态着迷?当然,可能的答案不止一个。
在大脑看来,坏事造成的影响通常比好事更大。
比方说,你正走路的时候有鸟粪掉到身上,这固然令人恼火,从卫生角度也可以说是有害的,但“不要被犯错误的小鸟弄脏衣服”并不是你有意定下的目标。
但假如你正在赶去参加一场非常重要的工作面试,同一只鸟对准了你,那就很有可能触发情绪的反应了,因为此时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参加面试,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然后得到工作。
而现在,这事儿基本上要被搅黄了。关于面试毕竟没有任何一种以“厚厚一层禽类消化副产物”为主打呀。
人最显著的“目标”就是自我保护。当自身认为是外界在阻止目标实现,有可能构成妨碍、让你活不下去的东西出现后,大脑就会启动应激反应产生所谓的情绪。
然而,人是复杂的动物,表现之一就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倚赖他人的看法和反馈。
按照社交自我保护理论的描述,保护自己的社交地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动机(即人总是想要继续受到那些认可自己价值的人的喜欢)。于是就有了社会评价方面的威胁。特别是当有什么威胁到一个人已取得的社会地位或形象,扰乱了“受人喜爱”的目标时,HPA轴就会被激活,开始在体内分泌皮质醇。
批评、辱骂、拒绝、嘲弄,都有损甚至可能摧毁我们的自尊,尤其当它们出现在公共场合,干扰到“被喜爱和接纳”的目标时。由此产生的压力也会对大脑产生直接影响。让记忆更加鲜明持久。
在我们受到批评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导致相同情况的发生,让我们经历实实在在的身体反应、变得敏感,且相关记忆得到增强。
我们亲身经历负面事件时,会相应地产生种种情绪和感受,最终在情绪上增强记忆,令记忆更为鲜明。
什么事一旦成了规范,爱新奇的大脑就会倾向于通过习惯化过程将其滤除。因为既然一直发生,忽视它也安然无恙,为什么还要浪费宝贵的脑力资源来关注呢?
所以轻度赞扬既成规范,批评就会变得更具冲击力,因为那是出格的。在哈哈大笑的观众中,一张不予认可的脸之所以醒目,原因就在于其与众不同。
我们的视觉系统和注意力更关注新奇、不同和“威胁”,而满脸不爽的人可以说把以上关注点悉数显现了出来。
类似地,在鲜花过程里,我们也会习惯的聚焦结果还没有出现的事实,反而忽略了自己其他方面的成功轻而易举。人们紧盯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忽略其他不相干的信息。
我们的大脑确实只会根据我们所知道的情况做出判断,而我们所知道的又都是基于自身的结论和经验,因此往往会基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去评判他人的行为。
那么,假如我们自己是出于社会规范的要求而表现得礼貌、说一些赞美之词,那其他人的行为是不是也都出于同样的考量呢?于是,我们获得的每一份赞美都显得有点可疑:它是不是真心的?
而假如有人批评了你,那就不仅说明你做得糟糕,而且已经糟糕到让人宁愿破坏社会规范也要指出的程度。这下,批评的分量再次重过了赞扬。
令人沮丧的是,大脑的这套反应系统也会被他人利用,使人变得易受攻击,造成某种意义上来讲真正的危险。
举例来说,大家可能听说过把妹达人(PUA文化)常用的搭讪伎俩“说反话”:接近姑娘,说一些听起来像奉承,实际上却暗含侮辱性批评的话。
比如一个男人对一个姑娘说:“我喜欢你的头发,你这种长相的女孩一般都不敢尝试这发型。”
再或者:“正常情况下我不会喜欢像你这么矮的女孩子,不过你看起来挺酷。”“那身衣服穿起来肯定不错,如果你再瘦点的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跟姑娘说话,因为我以前只从望远镜里看过她们,所以我决定对你使用一些简单的心理学花招,希望足以挫伤你的自信,好让你愿意跟我爱爱”——最后这条当然不是典型的反话,但实际上正是他们的心里话。
当然,事实未必有这么邪恶。我们可能都认识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在别人做了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后立马跳出来,指着细枝末节说人家做得不对。因为,如果只要拉低别人就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话,为什么还要努力获取成功呢?
大脑对威胁的孜孜以求最终让它真的创造出危险来,这实在是残酷的讽刺。
应对大脑这种习惯的方法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对认知,可是他们的讲述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和我们本身并不冲突。
我们也会同样对待其他人,阐述自己的所谓‘指导’工作。即所谓的灯下黑,事实上,类似的自然场景无处不在。
毕竟真相都藏在细节里,自己的关注点也是鲜花因素的关键,对于焦虑没有成功的小伙伴,这时候可以注意一下,现在的你在关注什么结果。
所以当我们明白大脑的这些特点,往往就能和自己更好的相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