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何苏27战斗机最正确的称呼是苏两拐?

2021-10-31 21:22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苏27是一种典型的三代双发重型战斗机,采用中心飞翼体布局和吊挂两台大推力发动机,成为三代战机中的典型。以其大航程、大载弹量和容易做出一些大仰角的超机动动作而闻名于世。苏27可以算是前苏联航空科技的最高体现。此后的30多年中,苏霍伊仍然没有突破中心飞翼体和吊挂发动机的基本框架,直到苏57仍然被称为拍扁了的苏27。苏27在苏联时代非常神秘,一个巴伦支海手术刀动作让全球感觉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过此后批量出口到东方大国,才是苏系列走向全球,大赚特赚的开始。当然这个好时光只维持了20多年。在东方大国不再批量进口新的苏系列战斗机之后,苏系列在全球的销售也马上陷入了困境。这再次说明选择一个正确的代盐人是多么的重要,哪怕高端战机都不能例外。


不过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在这里要说的,是对苏27正确称呼问题。一般民间都会叫做“苏二七”或者“苏两七”,这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专业的使用方,正确的称呼却叫做“苏两拐”。乍听可能不习惯,但是这才是最专业最正确的叫法。这实际是普通的0到9十个数字,其中部分的军用称呼,和民间称呼有所区别的体现。0到9,如果用普通话标准音的说法,就是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但是在专业军事用语中,却变成了:洞、幺、两、三、四、五、六、拐、八、勾。其中变音的有5个,没有变音的也是5个。那么为何出现这个情况?这主要和过去几十年的战场实践有直接的关系。二战末期,最早出现了无线电报话机这种东西。这算是现代移动通讯在战场上的最早应用。


实际上当今所有的1G到4G的民用移动通讯技术,都来源于过去军用移动网络通讯的民用化推广。只有最新的5G算是民用军用基本同步的新发明。移动报话机,就是由通讯兵背着,主要设备上带着一根不断摇晃的天线,上面还有分叉的那种设备。移动报话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军事行动前后方的信息沟通。让不同作战单元之间,作战单元和各级指挥机关的战场沟通更加顺畅。这样就让连排一级的基层作战单元,也可以直接呼叫后方炮兵甚至是空中力量对一线进行火力支援或者战场火力遮断。在一线的步兵可以直接观察后方炮群弹着点的偏差,对后方炮群和空中的火力支援进行快速的修正。可以说对提高作战效率推进极大。而在此之前,最快捷的前后方沟通办法只有埋设固定电话线。而更早的时候,


只能是用莫尔斯电报沟通。由于电报机的收发比较复杂和低效,因此只能最低下放到师旅一级,只有极少数有特殊任务的团级单位也装备电报机。但是一旦有了战场固定线路的电话尤其是有了移动报话机之后,连排这类最基层的作战单元,甚至个别火力班组都可以配备固定电话或者移动报话机,可快速传递战场信息和呼叫后方火力支援。战场传递信息最快的手段自然是语音。现代人用语言发WEI信,就会知道,只需要1到2秒,就可发送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字的信息内容,比打字等方式快速得多。但是战场环境却和日常的和平环境大相径庭。在剧烈的炮击、地动山摇之下。就算是对着话筒大喊大叫,另外一端也未必绝对听得清楚。而汉语10个数字中,有至少5个是送气音或者喉部音。


在嘈杂的背景环境下极其容易听错。比如一线步兵在战场上对后方炮兵喊,马上向1711高地、1177高地、1717高地分别炮击!那么后方炮兵通讯员听不清或者听错的概率就极高;这样就会贻误战机。而如果用军用专门术语说,请向幺拐幺幺、幺幺拐拐、幺拐幺拐高地炮击,那么就会清晰准确很多。其实美军通讯中,发送A、B等简单的字母指代目标,也不是直接说A高地或者B高地,而是:埃尔法高地,贝塔高地。可见各大国军方语音通讯都有自己的专门避免错误的办法。到这里该明白苏27的正确称呼为何是苏两拐了。


为何苏27战斗机最正确的称呼是苏两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