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调补择膏方·眩晕(高血压)
丁学民,男,1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上海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擅长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对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疲劳综合征、慢性腹泻等疑难杂症的治疗亦积有丰富的经验曾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中医脉象研究》及《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主编《中医常用方药手册》;发表论文20余篇。 眩晕(高血压)案 彭某,女,63岁。2006年12月5日就诊。 高血压病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稳定,但觉神疲乏力,头昏,腰酸,手臂酸痛,记忆力减退,胃脘时有不适,纳可,大便时溏,夜寐时差,血脂偏高,有脂肪肝。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肾虚肝旺,痰浊偏盛,脾气不足;治拟调补肝肾,清化痰浊,健脾益气。时值冬令,膏方缓图。 处方:西洋参75克 潞党参200克 生黄芪200克 天门冬150克 麦门冬150克 枸杞子150克 白菊花120克 淮山药150克 生地黄150克 熟地黄150克 山萸肉150克 云茯苓150克 肉苁蓉150克 制首乌150克 生石决200克 嫩钩藤150克 明天麻120克 炒白术150克 广藿香150克 煨葛根150克 广木香45克 八月札150克 蒲公英150克 佛手片100克 炒枳壳120克 春砂仁60克 广陈皮100克 芡实150克金樱子150克 酸枣仁150克 五味子90克 莲子肉150克 川百合150克 夜交藤200克 核桃肉150克 龟板胶100克 白纹冰500克 陈阿胶250克 上方西洋参另煎备用,胶类水、酒各半浸泡后烊化备用,冰糖打碎备用。余药浸一宿,煎取三道,沥清后混合,加入参、虫草之汤一起文火浓缩,煎熬至滴水将成珠时加入胶类收膏,最后加入白纹冰矫味成膏。每日早晚各服一匙,温开水冲服。如有感冒则暂停服用;忌生萝卜及浓茶。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卫气》篇认为“上虚则眩”。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肾水一亏,水不涵木又不济火,则肝阳上亢、心失所养,故头晕、腰酸、夜寐不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患者嗜食肥甘,饮食不节,脾胃乃伤,故见胃脘不适;脾失健运,致水谷精微不化,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并见;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肾虚肝旺,脾虚有湿之象。 本方以参、芪、山药、白术之类益气;以地、冬、虫草、苁蓉、萸肉、首乌之类补肝肾;石决、钩藤、天麻平肝潜阳;藿香、广木香、煨葛根等化湿行气;酸枣仁、夜交藤以养心安神;更配莲子肉、百合、核桃肉助补养心、脾、肾之功;陈皮、佛手砂仁等理气和胃,以防全方滋腻呆胃,共奏补而不滞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