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歌案—大纲】解析:刘鑫这类人性格特征,如何在生活中识别这类人?

2022-01-14 10:37 作者:辰星杂谈  | 我要投稿

昨天的视频有朋友说有些敷衍,

所以还是老规矩写成文章吧~


直入正题,今天文章一共五个问题。


主要聊一聊大家聊得比较多,但在我看来还是没有切入本质的点。当然,我说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是“判决书”。



问题1:

为什么江歌会有刘鑫这样的朋友?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江歌这样一个善良的孩子会和刘鑫这样一个自私的人成为好朋友,甚至于成为闺蜜?


好坏不是应该对立的吗?

无私和自私不是应该不能调和的吗?

难道刘鑫有什么特殊的交友技巧?

或者说江歌有什么付出型人格和拯救欲?


其实没那么复杂,

与其说江歌和刘鑫成为了好朋友,

不如说刘鑫选择了江歌作为她的好朋友。



首先假设一个前提(上一篇文章分析过的结果),刘鑫是一个自私/聪明/执行力强/冷静的利己主义者 。


那在刘鑫的世界中,除了她自己,其他人都是工具,都是资源,所以利用其工具来,才能那样的没有情绪影响和情感波动,才能够极其冷静的做出对江歌事前布置和事后处理行为。


那这样一个人,

对待身边的朋友,

其实一直是一种筛选的眼光。


什么是筛选的眼光?


就是始终在判断身边的人能否为他所用?

能够在这些人身上获取什么利益?

什么人符合于他当下需求和需要的人?



因此,

刘鑫和江歌能够是好朋友也有了答案。

因为当时的江歌可以提供给刘鑫住所,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帮她解决麻烦,甚至于最后的价值利用


所以,江歌为什么会和刘鑫成为好朋友?

因为,刘鑫需要江歌和她成为好朋友。


至于说方式,那就是对症下药了,这里对江歌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及喜好并不了解,故不做“术”层面的臆测了。



问题2:

生活中如何识别刘鑫这样的人,

刘鑫有哪些性格特征?


刘鑫这件事对大家最大的价值观冲击,大概是做好人的成本居然如此之高,做坏人的成本居然如此之低?


所以必不可少的有人会想,如何在生活中分辨出刘鑫这样的人?又如何避开他们,避免自己陷入险境。


答案是:识别不出来

不开玩笑


中国有句古话,

叫有心算无心,怎么都是赢。

暂且不说前文提过,利己主义者具有:聪明、敏感、执行力强、没有道德束缚、偏执等性格特征。从基础素质上来看,这些特征完美的符合于现今社会丛林法则对于“成功者”的定义。


单纯说对方针对于你来做的一系列规划,你就没有办法说识别出来,或者说事前预防。


因为针对你的规划,必然是切合于你的需求和喜好来的。契合了你的需求和喜好,必然就会调动起你的情绪和好感,一而再,再而三,十次不中就百次,利己主义者最不缺的就是耐性和行动力。




所以,如果生活中真的有刘鑫这样的人盯上了你,大概率这个坑你靠自己是逃不掉了。


但是,因为是伪装,并且利己主义者的需求具有时效性,所以时间是检验所有伪装和算计最好的方式。只要时间够长,所有的伪装都会暴露。只要时间够长,她投入的成本大于了可能收获的利益。


你就可能逃过一劫。


所以,这个时间,一方面是说你们的相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判断相处过程中对方是否只有需要,没有付出。无论什么关系,只有需要没有付出的模式,都是存在问题,不管对方是不是刘鑫这样的利己主义者,赶紧跑,别犹豫。



一方面是说求助于你的父母长辈,划重点,是父母长辈而不是你们朋友。因为利己主义者的思维具有明显的降维打击特点,在同等年龄和层次上,他们优于其他人一两个身位。


求助于朋友无济于事,除非你这个朋友是和你认识极久,并且在社会的成就上要高于你三到四个层次的人。


否则求教于你的父母长辈,让他们从经验的角度,给你一些参考。毕竟虽然时代会变化,技能也许会被时代抛弃,但是人心上的弯弯绕,千百年来都没变化。(强推大明1566)




问题3:江歌如果没有死,会不会黑化?

很遗憾,江歌非但不会黑化,反而会和刘鑫的感情更好一些。很多人觉得江歌明明被刘鑫锁在了门外,就算逃过一劫,听得刘鑫的鬼话,不恨她就算了,怎么可能说还和她关系更好了呢?


这要从人的记忆模式说起,人的记忆模式是点状记忆模式,回忆的碎片都是通过其他人的阐述来补全的。所以人在极端紧张的情况下,是很难记得起当时发生的具体场景的,事后的会议都会被主观或者他人的阐述影响。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经历过的“紧张”场景,还记得多少的场景细节,过程细节?我想大概是不多的。没有经历过记忆力专业训练的人,大多对于信息的敏感度和记忆调取方式都是本能模式,只能记住关键的几个核心点:我当时在做什么?对方当时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


至于怎么发生?

为什么发生?

发生了什么细节?


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异国他乡的两个人,刘鑫只需要对江歌的记忆加以干预,扮演好一个好闺蜜的照顾者的形象,两个共患难的生死姐妹模式就达成了。江歌不但不会黑化,反而会因为和刘鑫共经生死,成了患难之交。



问题4:

刘鑫为什么不放过江歌妈妈,

事后不停的在刺激她?


很多人不理解说,刘鑫如果真的那么聪明,能想到这样一个利己的“完美犯罪”,那应该知道回来之后装成一个受害者和江歌妈妈一起申诉凶手才是,为什么要那样的去刺激江歌的妈妈,甚至于两人站到了对立面,弄得凶手成了背景板?


这个不难理解


刘鑫在确定自己经过日本警方调查后,无法认定具有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感觉自己赢定了,只想早点从这件事脱身,因此并不愿意出庭去掺和太多凶手陈雪峰的事。


毕竟言多必失,这个时候抽离是最聪明的做法。但是江歌母亲的穷追不舍,把她顶到了台前,网络的舆论蜂拥而至,使得刘鑫前期承受的极大的压力。



但是这波压力过后,调查的结论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反而刘鑫因为舆论成了微博大V,收获了不少的“流量收益”。


这个时候,刘鑫发现,这件事非但不会是她的坑,反而可能是她的聚宝盆。


自然就不会让江歌母亲那么简单的就将此事揭过,她必须也必然的会去刺激江歌的母亲,让她不停的因为痛苦去闹,去吸引更多的社会舆论,为自己带来流量和流量的收益。


因此,大家也才会看到江歌母亲爆出来的这些刘鑫不停刺激她的微博和短信的信息。毕竟这个时候,这件事对于刘鑫来说,已经从“危险”转化为“摇钱树”了。



问题5、:

江歌妈妈为什么不采取极端的方式报复刘鑫?


这个问题是我觉得最没有人性的问题,一个高龄的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并且自己的孩子在网络上被挂上了“不自量力的圣母”和“有拯救欲,没有拯救能力的傻子”的污名。


你说这个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你居然会问为什么不采取极端的方式?


因为,就算杀了刘鑫,也不能改变网络上这些键盘侠和理中客对于江歌的污蔑。就算江歌的母亲杀了刘鑫,见义勇为的江歌依旧在天堂会被人指责是“不自量力的圣母”。



而这,是一个母亲无法接受的!

作为一个母亲,她在江歌生前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让她承受了这种也许可以避开的灾祸。那在江歌死后,她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自己孩子的名声,让她干干净净的走!


所以,这个母亲才会这么多年来,一遍又一遍的在公众面前撕开自己的伤口,展现出自己痛苦,期望于能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来本该属于她的“公平”。


这也是为什么江歌母亲在获得判决书的第一刻说:我要带着判决书去江歌的墓前,我要烧给她看。



这也是为什么

江歌母亲说获得的赔偿一份都不要,

全部都捐出去的原因。


江歌的母亲

在乎什么法律的公正公平公开吗?


笑话!

一个没有了孩子的母亲,

你和她说什么社会责任?


我真的很佩服你们的“理性”,

很有刘鑫的风采。


这个母亲自始至终只是在做一件事,让自己的孩子走的正正大大,光光明明!至于其他的!


包括且不局限于刘鑫到底死不死,怎么死,赔偿了多少钱,法律公正与否,有没有迟到。


这个母亲

不,稀,罕!



【江歌案—大纲】解析:刘鑫这类人性格特征,如何在生活中识别这类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