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血色满洲 ——狼鳍鱼化石的秘密

2023-07-28 17:44 作者:化石虫子  | 我要投稿

自1862年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戴维神父发现狼鳍鱼化石至今已过去了百余年,放眼历史长河这百余年的时光不过是白驹过隙,而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而言却已沧海桑田。

图注:身穿清朝朝服的戴维神父

狼鳍鱼作为热河生物群最早期的代表之一,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保存之完整,深受古生物爱好者的喜爱,也是诸多化石收藏者的不二之选。当我们拿起一片狼鳍鱼化石屏息观察时,那细腻如丝的鳍条、乌黑发亮的眼球、清澈透亮的鱼皮,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其实以狼鳍鱼化石为代表,作为商品进行流通的历史早有记载,那么,是谁先挖掘了这些古生物化石并作为商品出售呢?这背后是怎样的一段国仇家恨,让我们一起回到中华民族的至暗时刻。

图注:产自内蒙柳沟的戴氏狼鳍鱼

1、 

血色满洲,狼子野心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以胜利者的姿态继承了战争遗产,企图吞并整个东北;1932年3月,在日本军部的威逼利诱下,末代皇帝溥仪在“满洲国”“执政”,日本借此将伪满洲国从中国版图分裂,试图控制整个东北,此后日本在华北地区挑起长城抗战,将热河省并入伪满洲国。

图注:伪满洲国《新京名胜十六景》明信片

2、 

国仇家恨,出兵热河。

日本关东军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热河战役一触即发。面对国仇家恨,从1932年12月25日开始,少帅张学良调遣东北军5个旅陆续进入热河组织防线,1933年2月21日,日军两个联队对北票发起进攻,热河战役由此打响。2月26日,日军骑4旅团、第6师团向驻守下洼的第63军发起进攻,面对日军近乎疯狂的进攻,当天下洼失守,63军转移到赤峰;2月28日,驻守在围场的第41军孙殿英奉命率领117旅抵达赤峰,同63军残部共同御敌,3月1日赤峰保卫战打响,孙殿英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抗击日军至2日下午,随着一声巨响,赤峰城门被日军轰塌,日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内,双方陷入巷战,顿时枪炮声、哭喊声混成一片。双方激战至3日零时117旅伤亡惨重,孙殿英见援军无望便率领残部退守围场重新组织防线。同时期日军全线推进,3月2日凌源失守、3月4日,日军占领热河省会承德,届时热河诸多战略要地尽失。面对东北军内部腐败,很多守军不战而降,加之国民政府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国联大会,疏于积极备战,失败已经定局。热河战役失败速度之快让国人大跌眼镜,顿时全国民怨沸腾,张学良也因此被迫下野。

图注:日军兵不血刃占领热河省会承德 3、

热河探险

 

,新物种的发现。

日本控制热河全境后,将魔抓伸向各个行业,特别是有权开发矿山。1933年7月23日,日本早田大学教授德永重康组织了一支18人的考察队,这支的神秘小队从东京出发,于27日在大连登陆。说是“考察”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探寻热河省的地矿资源,考察队先后抵达北票、朝阳、凌源、承德、兴隆、古北口、建平、赤峰、乌丹、翁牛特王府、赤峰、隆化、围场、朝阳再回到长春。 这支考察团活动历时约两个月,他们对热河范围内的森林、植物、动物、地理、地质、化石、矿物、医学、民俗等多方面进行了考察。在动荡年代,能够活着已经实属不易,所以日方这次考察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有一个细节,就是考察团来到热河,特意骑马到凌源郊外的王家店采集鱼化石。1934年1月,日本朝日新闻社出版了《热河探检记》一书,该书作者正是跟随德永重康考察热河的成员之一,同时他也是朝日新闻记者藤木九三。书中对这次考察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图注:藤木九三《热河探检记》这本书,封面是承德名胜普陀宗乘之庙、热河民居和热河桥,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因仿拉萨布达拉宫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 由此,大批日本学者蜂拥而至,这一时期日本学者对热河古生物的发现及命名达到了高潮,1940年,日本人矢部长克在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地带凌源牛营子九佛堂地层中发现了两具爬行类化石。经研究命名为楔齿满洲鳄。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记述了辽宁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并依日本学者矢部长克之姓氏命属名,根据生物形态特征命名为细小矢部龙。同年日本人又在热河凌源发现并命名了满洲满洲龟。 1943年,日本学者高井冬二根据一条较为完整的狼鳍鱼化石,以日本学者室井渡的姓氏作种名首先记述报道,将其命名为室井氏狼鳍鱼。

图注:室井氏狼鳍鱼(图1)与戴氏狼鳍鱼(图2)有所不同,室井氏狼鳍鱼额骨宽短,齿骨冠状突较明显,口喙及口内的尖锥形牙齿硕大。脊椎40—41枚,其中尾部椎体较稳定为19枚,有肋骨18—19对,尾柄细而短。

图注:细小矢部龙化石正形标本在抗日战争中下落不明

图注:满洲龟化石标本

4、昭和新宠,狼鳍鱼化石。

面对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日本如同一只饿得发疯的老鼠掉进了大米缸,对化石资源地掠夺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为了让这些天然的的化石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多家日本商会在当地成立化石贩卖所,所售“商品”主要以狼鳍鱼化石为主,他们大量收集产自大新房子和范杖子地区的狼鳍鱼化石,将保存鱼化石的板材裁剪为扇面形状,以迎合日本人的审美。这些狼鳍鱼化石被日本人依照品相分三六九等,当然价格也不一样。

图注:日本化石贩卖所的鱼化石售卖说明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属于中国人的古生物科考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1963年中国鱼类专家刘宪亭等将室井氏狼鳍鱼归入狼鳍鱼属;1965年,刘宪亭和周家健发表了中国最早的鲟鱼化石的研究论文,该化石命名为潘氏北票鲟,这也是中国鲟类化石研究的开始;1987年,第一块鸟化石发现于朝阳县九佛堂组地层中震惊全国;从1991年至今,在热河生物群发现的古生物种类之多、影响力之大,使其早已成为世界级的化石宝库。

图注:图一为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被子植物

图二为解决鸟类起源的关键物种

我们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 很庆幸一大批世界级的化石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走进博物馆准备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时,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为此奋斗终身的地质人,正因为他们艰苦卓绝的付出,才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级的化石大国。

我们很难想象,狼鳍鱼这种处于生物链底端的小鱼,倚仗种群优势,经历了属于他们的荣光岁月,还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而历久弥新。从小小的狼鳍鱼身上我们感受到,这亿万年的生命进化史虽跌宕起伏、步履蹒跚,却一刻未停如同江河滔滔、滚滚向前。

血色满洲 ——狼鳍鱼化石的秘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