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指标到校”会成为将来中考的趋势吗?
考上重点高中是所有中考生和家长的最大心愿。
郑州中考分配生政策,规定高中要将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分配给各初中,目前这一比例控制在4:6,这意味着60%的招生计划都会被分配生所占据。也正因为分配生政策的存在,导致郑州中考分数线总是出的最慢,也最可能有黑箱操作的空间。
因为分配生政策使得各学校的中考录取分数有高有低,一些教育质量好的学校,有些学生可能分数较高也考不上重点高中。而一些薄弱学校的学生,则可能会以较低的分数考上重点高中。
中招分数线到底是怎么划出来的呢?以小明为例来说明一下,小明是郑州一所初中学校的毕业生,今年参加中招考试,他填报的第一批志愿分别是A学校和B学校,这两所学校均录取分配生,且小明也有分配生资格。
第一步,预划统录线
以A学校为例,从第一志愿报考A学校的学生中,从上到下排队向下数,直至统招计划的40%,如果小明所考的成绩达到A学校统录线,则小明直接被A学校录取(注:并列全录)。如果小明的分数不够,那么,就需要看分配生的录取了。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目前划定的这个统录线只是预划线,并非最终结果。
第二步,划定分配生线
这是最繁琐的一步,该线的划定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仍以A学校为例,在第一志愿报考A学校的学生中,并且分数在A学校统录线下50分以内查人数。比如A学校分配给小明所在的初中学校有5个名额,那么在统录线下50分以内的分数区间内录满5个人即可。
如果小明的分数达不到预划的统录线,但正好在统录线下50分以内,且在前5名,小明也可以正常被录取,此时,小明所在初中学校的分配生名额也就用完了。
相反,如果小明所在初中学校的第一志愿报A学校的在分数区间内没录满,说明名额没用完,剩下的名额将转为统录生计划。
第三步,重新划统录线
其实,不止是小明所在初中学校可能会用不满分配生名额,其他初中也会有此情况。分配生的剩余名额将转至统录计划,由此一来,统录计划增加,再进行预划统录线。划定的步骤与第一步相同,小明能否被录取要看他的分数是否在分数线之上。
第四步,分配生再划线
随着统录计划和分数线调整,分配生线自然也会有变化。同样在统录线下50分的区间内,继续按各学校报名人数进行划线,看分配生名额使用情况,如仍未使用完,则再重新划定统录线、分配生线,直至名额录满。
第五步,第二志愿学校划线
如果小明的成绩既达不到A学校的统录线,也达不到A学校在小明所在初中的分配生线,这时候,就要小明的第二志愿B学校了。
需要说明的是,小明的A学校志愿和B学校志愿是平行志愿的关系。小明要和其他所有报考B学校的学生一起重新按分数排队、录取。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分配生只对第一志愿有效,如果小明的成绩达到了B学校的统录线,那么他就会被B学校录取。如果成绩达不到,小明就只能被剩下批次的学校录取。
分配生制度的好处有哪些?
一有利于教育公平。
虽然我们这些年致力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发展,但不论怎样均衡教育资源,都难以做到完全一致,总会有强有弱。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各学校间、各家庭间的教育资源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很难消除。
分配生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抵消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影响,使得教育薄弱地区的优秀学生同样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这是好事。
二能够减轻学生负担。
虽然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比拼升学率,但需求决定了社会上对初中的办学质量评价,升学率仍然是唯一的金标准。
而各学校间的竞争,最后的压力都会落到学生头上,造成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
实行分配生制度后,学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名额是固定的,校际间的竞争不复存在,各学校失去了以升学率彰显办学水平的动力。
三可以让重点高中招收到更优秀的生源。
一般来讲,一个地区总会有一所初中一家独大,学生成绩远远领先于其他学校。在那里,学校的管理严格,软硬件条件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成绩中上的学生就可以升入重点高中。
但本地重点高中的校长也说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所最好的初中哪年的中考成绩突出,三年后该高中的高考成绩就越差。
因为学生们在初中经过了严格的管理后出了成绩,部分学生到高中后会显得后劲不足,相反,一些薄弱校的学生虽然入学成绩稍低,但潜力更大。
我们打个比方就明白了,一批平时只是上体育课的学生,和一批天天坚持训练的学生,后者的运动成绩肯定较好。
但大家在一起集训后,那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可能成绩提升得更快。
分配生制度可以把一些在薄弱学校未经充分“开发”的学生选拔进重点高中,这部分学生,比经过充分努力勉强考入重点高中学生更有潜力可挖。
分配生制度也不是没有不足之处。
一是有违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长期以来,以高考、中考为代表的选拔性考试,一直都在坚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也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现在,一些学校的学生分数考得高却上不了重点高中,另一所学校的学生分数低却能考上,打破了人们惯常的认知,让人不容易接受。
说实话,对于部分通过努力取得了好成绩却不能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而言,确实有些不公平。
二是可能带来“中考移民”现象。
高考移民我们都知道,一些有条件的家庭,把孩子的户口弄到教育薄弱省区,让孩子在优质高中读书,去薄弱地区考试,能够取得巨大优势。
分配生制度还会促使很多地方的小学生在五六年级的时候扎堆转户口或者转学籍到郑州,以适应分配生制度所引发的“中考移民”?一些有能量的家长会把孩子的学籍弄到薄弱学校,去挤占薄弱学校的名额。
三是可能使部分劣质生源升入重点高中。
诚然,如前所述,薄弱学校的优等生潜力更大,但如果学校的教育质量非常差,或者生源的条件并不好,学生的分数远低其他学校,仅仅靠指标升入高中,也算不上优质生源。
对学生本人来讲,也可能会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兴趣。
现在郑州的分配生制度还在不断推进当中,分配生的名额占招生计划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未来会不会全部成为分配生,实现指标到校,咱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