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碳板跑鞋的"低门槛"和"高性能",可以100%兼容吗?

2023-08-25 19:53 作者:极度配速  | 我要投稿

近年来,李宁、安踏、中乔、特步等品牌都已经开发出了两双甚至三双的碳板矩阵,在国内和国际赛场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碳板跑鞋的品种不断丰富、性能不断提升,相应之下,消费者对于碳板的接受度和讨论度也越来越高。

但是,有选项就会有争论,对于大部分大众跑者来说,想要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碳板跑鞋并非易事,不仅仅要考虑跑鞋性能哪家强,还要关心"我能否驾驭得了这双鞋"的问题。换言之,一双碳板跑鞋的门槛,会与其性能成正相关关系吗?

曾经,碳板跑鞋是精英跑者的标配,对于大众跑者来说确实存在“驾驭门槛”。主要问题在于,碳板跑鞋与传统跑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大众跑者在两者间切换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适应问题。比如,增厚、变窄的中底带来的不稳定感,以及偏大的上翘幅度和碳板刚性带来的小腿、脚踝酸痛的困扰,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品牌的旗舰碳板跑鞋发布时,很多人首先会发出“我不配“的感慨。

为了拓宽碳板跑鞋的市场,不少厂家开始打出”全民碳板“的宣传旗号。所谓”全民碳板“,可以理解为在保证一定的性能前提下,采用更缓和、更普适的设计,降低碳板跑鞋驾驭的门槛,使跑者能更好地与之适应和磨合,对于基数不小的大众跑者来说无疑是更优解。

必迈惊碳Mix,就是“全民碳板”的代表作。在“保性能”方面,它采用了双层脂肪族ETPU材质的中底,能量回馈率达到81.6%,在回弹性能上达到准一流水平,与此同时重量控制在了42码270g内,大大减小了长距离奔跑时的负担感。

而在“降门槛”方面,面对碳板跑鞋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小腿酸痛问题,惊碳Mix采用了创新设计的双弧碳板,能够减小20%的小腿负荷,同时采用更高的泡棉侧墙和更宽的外底,以形成更稳固的“鞋床”,为每一位大众跑者的训练和比赛保驾护航。

“全民碳板”的风,也吹到了一些硬核碳板竞速鞋的身上。曾经的世界纪录跑鞋Vaporfly系列,到了今年的第三代也抹去了一些锐气,被广泛评价为“更普适”的竞速鞋;曾经被吐槽“震脑仁”的飞燃,到了2代也调整了泡棉和碳板,成为软弹和稳定的结合体。不过,虽然降低了门槛,但是在四分配的速度训练场景,这两双鞋的性能同样有不俗的表现。

由此可以看出,在非精英领域,碳板跑鞋的低门槛与高性能,并非不能实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否定一个事实:极致性能与低驾驭门槛存在天然的冲突,就像顶级的F1赛车,也只有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专业赛车手才能驾驭。谈及原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说起。

首先,低门槛与高性能,在本质上强调不同的方面。顶级的碳板跑鞋,目的是尽可能拔高性能,从而帮助运动员创造更好的成绩,这也就意味着要想方设法减轻鞋重、提升推进力,也就意味着更加激进的设计。以Nike为例,大迫杰打破日本记录所穿的Alphafly Next%,厚度较Vaporfly明显提升,同时提升了碳板的刚性,并在前掌安排了一对Zoom气垫,造就了难以超越的助推力,也让大众跑者望而生畏。

国产品牌方面,特步的160X 3.0 Pro同样以设计激进著称。接近顶格厚度的XTEP ACE泡棉,3mm的坡差,再加上夸张的滚动设计,完美地满足了精英跑者大步幅,前掌发力的需求,但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小腿负担,对个人能力要求极高。

相比之下,低门槛,意味着落地更稳定,脚感更软弹讨喜,意味着肌肉更小的负担,但代价就是弱化厚度、碳板刚性等性能指标,从而使整双鞋的性能上限被拉低。降低门槛的全民碳板跑鞋,虽然市场反响尚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内国际的顶级赛场上,它们的实力还无法得到足够多的成绩证明。

其次,如果性能与门槛完全没有区分度,就意味着受众群体并没有差异,这与现实是相悖的。跑步群体中,有以单纯跑步为爱好的大众跑者,也有不断追求成绩、严肃训练的精英跑者;即使在精英跑者中,也存在“破三”和220健将水平之分。想一双鞋满足同时所有跑者的需求,是很难实现的。

同样以Vaporfly next% 系列为例,它成名于基普乔格的破二计划,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竞速TOP 1。三代的门槛下放,变得更宽、更软弹、更温和,本意是为了适配更广泛的群体,但是也使得自身的竞速感弱化,难免让曾经的精英跑者拥趸们失望,最终呈现的销量也远不如前两代。既要也要,最后的结果很可能能两头不讨好。

再有,跑鞋性能和门槛,也是会影响到目标群体和价格的划分。对于大众跑者来说,一双正常门槛,平均水准的跑鞋就足以覆盖大部分的运动场景是,因此300以内的跑鞋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对于精英跑者来说,为了让成绩更进一步,创造PB,愿意购置,性能更强、价格更贵的跑鞋,也有能力驾驭。如果顶级跑鞋一味追求降门槛,不仅会影响性能发挥,高昂的定价也并不会吸引额外的客户群体,很难站得住脚。毕竟,不是所有的跑者都愿意购买1599的Next%系列。

综上可知,低门槛和高性能最终不能100%兼顾,未来的碳板跑鞋,也许会产生更多元的发展方向。

一是在破三的准精英选手中,门槛会有更精细的划分(300,230等),分别对应不同的配置,定价也更会有区分度,从而适配不同能力跑者的需求。比如安踏的C202 5代 GT PRO对应的是230以内的精英选手,定价2099,会有更激进的双层氮Pro和弹射碳板配置;而C202 5代GT对应的是三小时以内的跑者群体,定价1299,配置和性能相对来说会降低一些。

二是面对大众跑者,低门槛高性能的碳板跑鞋会继续存在且不断优化。必迈的惊碳Mix就在短期内迭代出了Mix Plus,碳板调教更柔韧,鞋垫更厚实,更加符合大众跑者的需求;一些传统跑鞋如安踏的冠军跑鞋2等,也开始植入碳板、碳柱设计,以提高跑鞋本身的抗扭、稳定等性能。

总而言之,绝对的低门槛高性能,是不存在的。跑鞋的世界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不同的驾驭门槛,不同的性能级别,造就了更多元化的跑步体验。想要驾驭顶级跑鞋,那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顶峰相见吧。


碳板跑鞋的"低门槛"和"高性能",可以100%兼容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