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荨麻疹高发期,医生:应对荨麻疹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夏季是荨麻疹的高发季节,不少人每到这个时候胳膊上、腿上都会出来一片片的红疹或疙瘩,一出汗特别痒,反反复复。据调查,大概有20%的人一生至少发生一次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局限性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其基本病变为皮肤黏膜的毛细血管暂时扩张和渗透性突然增加。本病多数是变态反应所引起,急性大多预后良好。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寄生虫都可以成为过敏原,花粉,灰尘,化学物质,甚至有的食物也能成为过敏原。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者。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

1、吸入性过敏原。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真菌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和其他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等都可能引起荨麻疹。
2、遗传因素。某些型荨麻疹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冷性荨麻疹、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等。
3、药物致敏。
4、饮食不当引发的食物过敏。鱼、虾、蛋类、奶类最常见,其次是肉类和蛋白食品,蛋白质食物在未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荨麻疹。
荨麻疹虽然危害性不大,但是其发病时却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心理和形象,对患者的伤害是无可估量的。所以,患者一定要对荨麻疹重视起来,积极的采取治疗措施。这样才能确保荨麻疹不会给自身带来更大的危害。
专家称应对荨麻疹要把握三个关键点,帮助患者度过难熬的夏季
1、急性发作期,缓解症状
急性荨麻疹一般都是来势汹汹的,常常是急性发作,然后患者全身都会搔痒,抓挠之后还会也风团出现。急性荨麻疹发现后要及时治疗,不然变成慢性荨麻疹就后治疗就比较费时费力了。
主要采用抗组胺治疗。抗组胺治疗是针对组胺及其H1受体的治疗。
第一代抗组胺药:疗效确切,价格便宜,在我国许多地区仍然是荨麻疹的必要选择,常用药物有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去氯羟嗪等。
第二代抗组胺药:疗效增强,非特异作用明显降低,药代动力学较第一代有显著改善,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安全性大大提高,成为大多数荨麻疹患者的首选药物;代表性药物: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咪唑斯汀、依匹斯汀、西替利嗪、曲普利嗪、非索非那定等。
2、慢性缓解期,调节免疫
荨麻疹发病原理——荨麻疹属皮肤和黏膜的超敏反应。是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刺激血液产生IgE抗体,这种抗体在血液中的浓度大量增多后可以引起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机体防御免疫功能的强烈反抗,故而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过敏炎性介质导致了人体变态反应的发生。组胺是非常强烈的炎性介质,它会导致皮肤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使血管的内容渗透到皮下组织,引起皮肤的肿块,同时产生皮肤的瘙痒,所以IgE抗体过高导致肥大细胞被激活释放组胺是荨麻疹最主要的发病机制。
对于荨麻疹患者来说,想必经过的治疗也是不计其数的,中医、西医、民间偏方等等,但都无法解决血清中不断产生的IgE抗体,IgE抗体的长期存在是荨麻疹久治不愈的根源所在,解决IgE抗体的唯一办法是补充功能性益生菌台敏乐可直接参与免疫反应发生反应,治疗的根本应控制IgE,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为主,目前荨麻疹的治疗多停留在抗组胺等炎症阶段,一部分人会通过提高免疫力来尝试治疗,但过敏并不是免疫力低所致,人体的五种免疫球蛋白分泌失衡才是疾病的根本病因,目前免疫学研究对解决引起荨麻疹的IgE抗人体治疗方法就是大量补充人体抗过敏益生菌台敏乐来降低体内的IgE抗体,通过刺激干扰素分泌来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从而降低荨麻疹的发生。
3、日常护理
远离过敏原和过敏环境
通常患者得了荨麻疹,去医院血检查过敏原,很多时候是找不到具体的病因的,因此我们建议患者每次荨麻疹发病时,自己要做好记录,看都接触过什么,找到过敏的源头,如: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坚持锻炼
在风和日丽时,宜多到室外活动,适当锻炼身体。外出注意保护鼻腔,避免接触过多化学物质、化妆品等,可以戴口罩防护。房间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同时,还应注意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适当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科学膳食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科学膳食,适当多吃些蔬菜瓜果,保证饮食的全面均衡,但要注意尽量避免吃海鲜、坚果、奶制品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适当吃些胡萝卜、大枣、柠檬、金针菇、西芹等抗炎抗过敏食物。
避免搔抓、热敷
应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损增加,瘙痒加剧。不要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