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11 矛盾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1、矛盾
教员说:“一切矛盾着的方面都因一定条件具备着不同一性,所以称为矛盾。然而又具备着同一性,所以互相联结。”[1]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程和人们的思想,都包含着这样带矛盾性的方面,它们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系。例如资产阶级残酷地剥削和奴役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为了反对剥削和奴役,就要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它们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但是,它们又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就没有资产阶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由原来的被统治地位转化为统治地位;资产阶级由原来的统治地位转化为被统治地位。这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又如工业和农业、红与专以及战争中的进攻和防御等等,都是矛盾,都是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系的。如果割裂矛盾双方的这种辩证关系,势必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
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你承认它,它存在着;你不承认它,它还是存在着。矛盾又是普遍的、绝对的。教员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2]
有矛盾就有斗争。矛盾和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3]
一切修正主义者都是辩证法的死敌。苏修御用学者胡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矛盾本身并不是好事”,矛盾多半只起“显示缺点的信号作用,正如疼痛是疾病的信号一样”;[-]也叫嚷“我们当然希望没有矛盾”,“矛盾一方面是坏事”。他们所以要在哲学上否认矛盾,都是为了在政治上取消无产阶级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就是要学会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不断革命,永远革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特别是要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要“听到矛盾就发愁,碰到矛盾绕道走,解决矛盾不敢斗”。只有敢于承认矛盾,大胆地揭露矛盾,认真地分析矛盾,积极地解决矛盾,推动革命不断前进,才能贯彻执行教员的革命路线,做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派。
注:
[1] 《矛盾论》。
[2] 《矛盾论》。
[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