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循环系统-心包疾病
(一)概述:
1.分类:病程(急性<6周、亚急性6周-3个月、慢性>3个月)
2.病因:感染性(细菌病毒)、非感染性(心梗,肿瘤等)
(二)急性心包炎
【定义】
1.本质:急性炎症性疾病
2.特征(4联征):胸痛、心包摩擦音、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心包积液
【病因】病毒感染多见
【症状】
1.感染后10-12天出现急性胸痛:
1)部位:胸骨后,心前区疼痛;
2)放射:放射到颈部、左肩、左臂
3)性质:尖锐
4)加重因素: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
2.疾病发展转变为渗出:
心包积液、心包压塞:呼吸困难、水肿
【体征】心包摩擦音
1.部位:胸骨左缘第3-4肋间
2.增加因素:身体坐位前倾、深呼吸
3.疾病发展:积液↑→两层心包分开→心包摩擦音消失,心尖搏动减弱,心音遥远,心脏浊音界扩大
【辅助检查】
1.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增加,CPR↑,血沉加快
2.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随后,ST段回到基线,T波倒置;窦速
3.心包穿刺:明确病因
4.超声心动图:确诊心包积液、判断积液量
【诊断】
急性起病,胸痛、心包摩擦音、心电图、心包积液(四联症)
【鉴别诊断】与引起急性胸痛的三大病因鉴别:
1.急性心梗: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
2.主动脉夹层:撕裂样疼痛、向下肢放射
3.肺栓塞:D-dimer升高,长期卧床史,心电图S1Q3T3改变,CTA鉴别诊断。
【治疗】
1.病因治疗:感染性、非感染性各类疾病
2.心包压塞:心包穿刺引流;心包切除术
3.对症支持:卧床休息、疼痛治疗(阿司匹林、布洛芬)
(三)心脏压塞、心包积液
【定义】
心脏压塞:心包积液(对应心音低弱)、回心血量下降(对应颈静脉怒张)、心排出量下降(对应低血压)——与Beck三联征完美对应
【病因】各种疾病引起的心包炎:肿瘤、体循环淤血、结核、心脏破裂等
【病生】
急性:200ml即可引起心脏受压,心室舒张受限,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
慢性:积液可达2000ml
【症状】Beck三联征(低血压,心音低弱、颈静脉怒张)
1.肺淤血引发:呼吸困难(最突出的症状)
2.心包积液压迫周围组织: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还可引起心包积液征)
【体征】
1.心包积液:心音低弱、心浊音界扩大、心音遥远
2.积液量大:听诊支气管呼吸音(心包积液征Ewart征),肺组织受压所致;
3.血压: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不变,脉压减小
4.奇脉
5.体循环淤血: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下肢水肿
【心脏压塞】
1.急性:窦速、血压下降
2.慢性:体循环静脉淤血Kussmaul征(吸气时颈静脉怒张)、奇脉(吸停脉)
【辅助检查】
1.X线:烧瓶样
2.心电图:肢体导联QRS低电压,窦速
3.超声心动图
4.心包穿刺:明确病因
【诊断】
1.症状:呼吸困难
2.体征:体循环淤血、奇脉、心浊音界扩大、心音遥远
3.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见心包积液
【鉴别诊断】与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鉴别:
心力衰竭:肺部湿啰音;X线肺叶不清晰;心脏慢性疾病病史;血清BNP升高
【治疗】
心包穿刺引流:解除心脏压塞
(四)缩窄性心包炎
【定义】心肌被纤维化钙化心包包围,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产生一系列循环障碍,慢性
【病因】我国结核性最常见
【病生】
1.体循环淤血
2.Kussmaul征(吸气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症状】呼吸困难、体循环淤血相关症状
【体征】
1.心尖搏动消失,负性心尖搏动,心浊音界正常
2.心包叩击音:胸骨左缘3、4肋间
3.窦速
4.Kussmaul征
【辅助检查】
X线:心包钙化
心电图:心动过速,QRS低电压
超声心动:心包粘连、增厚
【鉴别诊断】
1.限制性心肌病:超声见双房扩大、心室壁可增厚;左心室不扩大;
2.慢性心衰:
1)体征:心界明显扩大、双下肺湿啰音
2)辅助检查:BNP升高、X线心影增大
【治疗】心包切除术
参考: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