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作漫谈——谈谈怎么写标题

2022-11-05 19:47 作者:柏坡青木  | 我要投稿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日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南崔庄依靠贫农实现全村合作化》。这是-篇写得很好的文章,它生动地记录了这个地方的党组织,坚决支持贫苦农民的办社要求,走合作化的道路,在和富裕中农的竞赛中取得了胜利,由小社变大社,年年增产,不到三年,实现了全村合作化的过程。这篇文章的标题大致上是概括了它的内容的,缺点就是比较一般化,战斗性和生动性都差些。后来,这篇文章被收进《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标题改为:“谁说鸡毛不能上天”。这个标题改得确实好。要把几千年来的个体经济引向合作化的道路,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事,必然会受到反动阶级的反抗,旧的习惯势力的阻挠。富裕中农说话了:“穷光蛋想办合作社哩,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鸡毛能不能上天的议论,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谁说鸡毛不能上天”这个标题抓住了斗争的焦点,从路线斗争的高度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穷人要翻身了。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鸡毛确实要上天了。”它立意高,思想深,倾向性非常清楚,立场十分鲜明,因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同时,这个标题又很生动形象,读来感到新颖,很有启发性。有人把文章的标题比作眼睛,好标题确实具有象眼睛那样传神的作用,“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不是把文章的精神都传达出来了吗?

鲁迅十分重视标题的选择,他的文章的标题,新鲜多样,生动活泼,寓意深刻,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文章是鲁迅为纪念“左联”五位烈士而写的。标题上说是“记念”,而又要“忘却”,这不是矛盾了吗?实际上鲁迅是不能忘却他们的,正因为不能“忘却”,所以才写“记念”。那么为什么又是“为了忘却”呢?因为两年来悲愤时时袭击着作者的心,从没停止过,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化悲愤为力量,更好地投入战斗。另外,五位作家遇难时,当时报上一点消息也没有登载过,对于一般人,可能真的要“忘却”他们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正是为了让人们永远纪念他们,永远不“忘却”他们。这个标题充分体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它的含意是十分深刻的。

看了上面两个标题,我们可以体会到,标题是文章的题目,它反映作者的立场、观点和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对吸引读者看文章和帮助读者理解文章有很大的作用。标题的好坏影响一篇文章的宣传效果,所以文章的标题也是应该讲究的。文章的标题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有的点明主题,如“牢记党的基本路线”、“谁是最可爱的人”;有的标明文章所要闸说的内容,如“谈谈科学种田”、“小靳庄十件新事;有的以所写的主要人物或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题,如“高玉宝” 、“沙家浜”:有的说明写作的时间,如"新年献词";从表现方法看,有的标题偏重于科学概括:有的标题偏重于形象表现。总之不管采用哪一种类型, 运用何种手法,写作标题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简洁、有战斗性;再则是新鲜生动,引人注目。

准确来说就是要题文相符。如新闻、通讯、评论等文体的标题一般要直接体现文章的主题或概括文章的内容,通过标题把文章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宣传意图准确地告诉读者。这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稿件,对稿件的内容分析透了,标题就容易定得准确。鲜明就是要有倾向性。写文章要爱憎分明,对新生事物满腔热情地赞扬,对腐朽没落的东西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这种爱憎的感情最好在标题中就能表示出来。如一九七四年八月十日《人民日报》上有一篇报道山西省昔阳县年轻共产党员茁壮成长的通讯,标题是“大有希望的新--代”。这个标题很鲜明,表明了作者对这一新生事 物的态度,充分说明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我国青年一代是大有希望的,我们党的事业是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如果把标题改为“昔阳县年青共产党员在成长”,就没有原来的鲜明。简洁就是要言简意赅。恩格斯认为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 有一篇叫《中共遵化县十区委员会贯彻“书记动手,全党办社”的经验》的文章,后来收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对原文作了较大的删改,标题也改为“书记动手,全党办社”。文章批驳了下令大批解散合作社的右倾机会主义,满腔热情地赞扬了“书记动手,全党办社”的精神。修改后的标题比原来的标题更简洁、更鲜明地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这个标题简明易懂,言简意赅,并带有号召性,因而也就增强了战斗性。准确、鲜明、简洁是标题的基本要求,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准确是基础,离开了准确,也就谈不上鲜明和简洁,而准确的标题一般也总是比较鲜明的。准确、鲜明的标题往往也比较简洁,标题冗长拖查,鲜明性也就会差些。为了使标题准确、鲜明、简洁,有的文章在正标题之外再列副标题。副标题就是加在文章正标题下面或后边的标题。它的作用往往是指出文章内容的范围或写文章的原委。例如《人民日报》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发表了一篇报道山西省昔阳县抗旱斗争事迹的通讯,这篇通讯的正题是:“没见过的大早,没见过的大干”,正标题之外又列副标题“山西省昔阳县抗早斗争纪实”。正题用了一句既概括又生动的群众语言,点明了文章的主题,非常好。为了使读者明白文章的基本内容写的是什么,就加上了副标题。如果不用副标题,而把它的内容概括在正标题中,标题就会显得不够鲜明、简洁了。这篇通讯比较长,中间又列了几个小标题:“千里百担一亩苗”,“心靠社会主义”,“干部站到第一线”,“最可贵的是风格”,“大旱大千促大变”。这些小标题既概括了每一部分的内容,看起来非常醒目,文字又简洁、匀称,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准确、鲜明、简洁的基础上,还要求标题写得新鲜生动,引人注目。就是说标题要有新意、有特点、不一般化,并且具体形象,有吸引力。 例如在一九七三年第一期《自然辩证法》杂志上登了一篇谈天体的起源和演变的文章,它没有用“关于天体的起源和演变”,或“论天体的起源和演变”等这些比较一般化的标题,而是用了“天体的来龙去脉”这样一个标题,这个标题通俗、亲切、新鲜、活泼,很吸引人。这篇文章的小标题也很精采,如“我们是在地上,还是在天上?”、“是地动,还是天动?”、恒屋从来不恒”、“万物生长靠太阳”等等,看了叫人喜欢,使人要读下去。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来,广 大工农兵写的许多女不但内容好,标题也很生动活泼,使人爱看。就以小评计敬,说,如《赞“笨鸟先飞”》、《“映个跟头抓把泥”》、《论“黄毛丫头十八变”》、《要“”撒种子”,不要“放鹞子”》的标题都很形象生动,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用的是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育,!所以读了以后感到很亲切。象《要“撒种子”,不要“放鹞子”》的标题用了两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主题:革命家长对待自己上山下乡的子女,要象撒种子那样,把他们撒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去,让他们开花结果,为社会主义多作贡献;而不要象放鹞子那样,手里拉着一根“私”线,动不动就把他们从三大革命实践中拉到自己家庭的小天地里来。这个标题用得很贴切,反映的思想也很深刻,读来感到新颖、生动、引人入胜。如果改为“革命家长要鼓励自己的子女到农村去”这样的标题,就显得平淡了。 所以,写文章应该要讲究标题的艺术。但是有些初学写作的同志对于标题往往不够重视,不下功夫,写完文章就随便加上一个标题。这样就使得有些文章老用雷同的标题:有的是题目大,文章小;有的是题不对文。还有些初学写作的同志对于标愿往往过于雕琢,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结果标题浮泛夸张,不贴切,不准确,同样不能起到标题应起的作用。所有这些都是定标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当然,一篇文章的好坏并不决定于标题,但是一篇文章如果有了好的内容,又能配上一个好的标题,它的宣传效果就更大了。

写作漫谈——谈谈怎么写标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