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凤主任:有拖延症的人,焦虑、疼痛、失眠都在升高?

2023-02-21 09:37 作者:太原科大心理  | 我要投稿


马凤

  个人简介:

  太原科大门诊主任,原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曾进修于中国医科大学心理科主任,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近30年,具有扎实的精神科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精神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精准诊断和治疗。多年来潜心研究,博采众芳,积淀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技术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相结合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疑难精神疾病,疗效显著。获省级课题一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迄今为止,通过科学检查规范治疗已使众多患者恢复精神健康并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擅长领域:

  擅长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治疗,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因不明、长期服药、复杂疑难性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和治疗方法。

  行医格言:

  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技术,竭尽所能让所有人健康。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心理健康研究专家表示,慢性拖延症是指拖延的行为持续或习惯性的出现,并且几乎会拖延生活中每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慢性拖延症对健康的损害比拖延症更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图片


  一、慢性拖延症会影响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范围更大;

  二、慢性拖延症对于工作和学习效能的影响程度更大;

  三、慢性拖延症比拖延症所带来情绪影响更加强烈,持续的时间更长,所以对健康的损害更严重。

  

图片

  除了以上所说的“压力”因素,研究者还表示,拖延者的拖延习惯或行为所造成的消极后果会使人产生沮丧、过度压抑、过度烦躁、自责和负罪等负面情绪反应。这些情绪持续的积压,会影响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状态,从而形成恶行循环,损害心身健康。从长远来看,慢性拖延症还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长期拖延与抑郁和焦虑的风险增加以及高血压和心脏病等身体状况有关。

  心理医生建议,做好几点以应对拖延症:

  NO.1 调试情绪

图片

  可通过适当休息、放松和娱乐等方式来转换心情,获得心身愉悦感,缓解烦躁、压抑和自责的情绪状态。

  NO.2 改变认知

图片

  可主动寻找所要完成任务的积极意义,来增加做事情的动机。还可对已经完成任务,给予自己一些奖励,增强完成任务后的成功体验,增加正向和积极的观念。

  NO.3 自我管理

图片

  增强自我管理和提高自我效能。有意识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自己进行时间管理,积极监控自己的行为,并且主动评估自己的工作效果。

  NO.4 行为改善

图片

  运用人际间的支持性作用,促进新的行为模式产生。可以主动的交往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伙伴,或者加入一些具有支持性作用的团队,来引起自身行为的改变。

  温馨提示:如长期被心理疾病困扰。心理咨询可有有助于拖延行为的改变和心身健康状态的改善,因此可以在专业机构的心理科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马凤主任:有拖延症的人,焦虑、疼痛、失眠都在升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