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环球科学》2023年第03期(宇宙生命探索指南)

2023-03-21 15:43 作者:素材资料  | 我要投稿

地球生命可能只是宇宙生命的一个特例。在变化万千的宇宙中,我们应该如何以一种更本质的方式界定宇宙生命,又该如何找到识别宇宙生命的标志?

萨拉·斯图尔特·约翰逊(Sarah Stewart Johnson) 站在夏威夷茂纳凯亚火山之巅的时候,她还是位大二的学生。火山上干燥的熔岩表面与她家乡肯塔基州被侵蚀、被树木覆盖的青山非常不同。她离开其他年轻的研究人员,走向了远处的一座山峰。这座山峰高约4200米,走在山脊上她低下头,脚尖踩翻了一块岩石。令她惊讶的是,这块岩石下面竟长着一株小小的藤类植物,它已经从火山灰中萌发出来。约翰逊不禁感叹:“我感觉它代表了我们所有人,挤在那块岩石下,与逆境抗争。

然而,她真正顿悟的并不是地球上生命的艰苦或人类的艰辛,而是与外星生命有关。那些看似恶劣的环境,或者说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增,也许是其他生命的风水宝地她不禁想到,地球大气层之外,广离的宇宙空间中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正是在这葫旅途中,我萌生了寻找外星生命的念头,”约翰逊说道。

之后,约翰逊成为了一名探寻外星生命的专家。2010年前后,她作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博士后,研究如何使用基因测序技术 (检测识别 DNA 和 RNA) 寻找外星生命的证据。约翰通当时的研究课题是:未来外星生命基因组计划。她对此感到既兴奋又担忧一一如果外星生命与地球生命不同,不含有 DNA、RNA 或其他核酸怎么办? 如果它们的细胞是通过我们未知的生物化学过程完成指令的怎么办?

为了表达这样的“异类”思想,她开始以一种与科学写作相比过于抒情、过于哲学化的风格写作。后来,她的想法整合成了 2020 年的科学类畅销书《到火星去》(TheSirens of Mars)。她在书中指出,其他星球与地球环境迥

异,在那里栖息的生命可能无论在本质上还是在生化层面都与地球生命极为不同。“即便是看上去很熟悉的地方一比如我们以为已经很了解的火星,也可能会超出我们的固有认知,”她说,“如果生命也是这样的呢?“

如果约翰逊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现在用探索已知生命的方式去探寻外星生命,可能并不适用。如今,约翰逊已经成为美国乔治城大学的副教授,她说:“有句老话说在黑暗中丢了钥匙,你却在路灯下寻找。”类似的,如果你想要探索外星生命,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已知生命可以存在的环堤和方式:你会去寻找与地球相似的环境,以及与地球生命相似的化学特征

很多天体生物学研究的方向是寻找化学类“生命信号”,也就是能够指示生命存在的分子或分子结合体。但正如前文所言,科学家并不能断言外星生命一定与地球生命相似,所以搜寻这些信号也意味着我们可能会错过近在眼前的未知生命。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打破这种桎梏?我们又该如何探寻外星生命? ”约翰逊认为,科学研究应该对基于多种生化体系的生物多样性,或者说我们所未知


《环球科学》2023年第03期(宇宙生命探索指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