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萱草聊戏 | 阿那亚戏剧节《红色》:导演迷思 大海和鸣/白色祭祀 歃血为盟

2023-06-30 00:00 作者:萱草诗教  | 我要投稿




萱草聊戏 | 阿那亚戏剧节《红色》

导演迷思 大海和鸣


最为迷人的不仅仅是陈明昊的台词魅力,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话剧《红色》中的艺术思考,这些思考根植于他的内心深处,当它们交叠于剧中的台词与“剧情”中的时候,我的意识开始分裂,错乱。
大海给了陈导最好的场域和回答,当红色的“焰火”渐渐弥漫阿那亚礼堂白色的尖顶,整个小巧精致的乌托邦之物被红色附体,我们才懂得在当下一个戏剧人的苦难与救赎。
戏剧构作是成功的,整个团队在几天前就严阵以待,唱词和舞风皆西洋,陈明昊的声音魅嗓无所不在,大海波涛阵阵,红酒醉意绵绵,披酒红大氅的画家罗斯科,在他的红色颜料铺子里徜徉——
孩子们的加入是美丽的,他们轻易地在大小画布上画红色教堂和任意他们喜爱的红色事物,但黑色常常侵袭,它们占据了红,仿佛黑夜吞噬了白天,仅仅从艺术家创作精神和与商业消费社会对抗的角度,还不足以概述此剧,更多还有对时下的忧思和对艺术对象观众们的期待。
将整个白色剧场作为古希腊剧场,让观众们成为潜在的歌队,大声念出台词,对罗斯科喊话,将原话剧发生在画家与其年轻助理之间的讨论,扩展至整个大海边阿那亚礼堂周遭的观众和陈明昊的戏剧团队之间,让人间的永恒质询回荡在大海的怀抱和上空,以海的呼啸传递——寰宇之内,此心可鉴!明年或更远的将来,我们能否再次举杯,PARTY欢庆?!陈导以魔鬼之手,揉捏了现代舞,现代音乐,现代诗,现代对白,现代戏剧,字幕像活人之眼,穿梭的演员如移动的雕像和象征符号,他们静默居多,在教堂与“吊脚楼”之间......“吊脚楼”顶端乐队俯瞰一切,为何要拆除这些墙板?是一种向黑色的宣战吗?“秩序”仅仅是一个中性词吗?
大海边人群来不及欢畅,在火红的人间赤焰间,陈明昊的《红色》诞生了,期待他更多的作品!




白色祭祀 歃血为盟


还是很失望,与之前的孟京辉剧血脉相通,才思敏锐,可以铸造得更为精准,却仿佛不太在意,就中途放弃了。
声音占据海边的阿那亚礼堂白色剧场,我不反对后面的交谊舞和卡拉OK和PARTY,字幕也打得漂亮,没有念白的时候,观众可以看字幕,完全打破了情节和剧情,或根本乌有,甚至将原版剧本与改版剧本交错着念,让人意识脱轨,怀疑自己的认知,这亦是一种“谬误”般的诗意,人们在盼望中终于等到影像转为真人,前六十分钟仅仅靠强大的语言磁场,这的确是一种冒险——但陈明昊就是牛,整个礼堂白色剧场是一场声色宴席,总觉得等到的还是不能满足,那是一种除涂刷红颜料之外的内心的涌动,虽然字幕和红色逐渐淹没“教堂”,但人群并没有狂欢,人们试探着举起酒杯,享用蛋糕,一位说唱歌手突然驾到打破了“寂静”,对“情节”的“破局”还是太过随意,频繁,仅仅“罗斯科”撕下面部的假面具足矣。
他们说可能是最后一次了,这或许才是关键,我犹疑着离开,并非觉得戏已经收场,我的血液未紧缩未沸腾未充满绝望,只看到演员们在游走,构思很妙,但制作粗粝,若能做些减法,强化内心世界,将简单拼凑念台词改为更深层的内在链接,对撞,交织,缠绕,是否更有张力?
这样的实验依旧大胆,活泼,全体制作人员都表现很棒,但戏如散沙,未有珠串,徒然的炫目却单薄,苍白,实在可惜!
期待更好的《红色》,环境剧本念白可能更合适,致歉!



萱草聊戏 | 阿那亚戏剧节《红色》:导演迷思 大海和鸣/白色祭祀 歃血为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