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不一样的异形电影


当《契约》宣布会在大陆上映时曾让国内不少异形迷兴奋得奔走相告,但我却“岿然不动”,因为以广乜局的尿性肯定会对这类片进行和谐式的阉割,结果不幸言中。虽然有人反驳不过是删了六分多钟的内容,但我想说那活儿上面的肉占人体的比例也少得可怜,可你能潇洒地说随便割吗?更何况正是少了这六分多钟让不少观众看得如坠云雾。这里我就不多讨论阉版的害处了,只想聊一下敝人在观看了完整版后的一些感想。

第一部异形电影诞生于1979年,由英国怪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作为一部七十年代的科幻电影,《异形》不管是特技、气氛和故事都相当优秀,它成功地将科幻与恐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同时期的科幻电影单纯地秀特技和探险的风格。最重要的是它包含有“悬疑”的元素,比如那颗神秘星球(LV-426)的信号、星球上那辆造型和结构奇特的宇宙船(像不像马桶盖?)、被破胸的外星人尸体化石还有海量的异形卵,电影并没有给出答案。因此大家对续集都十分期待,一来是被异形这种新奇的怪物吸引,二来是期待续集能解开首作里的谜题。



在经过六年的漫长等待后,《异形2》终于在万众期待下登场,然而执导人并非雷德利·斯科特,而是鼎鼎大名的詹姆斯·卡梅隆,整部电影的风格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探索、悬疑和恐怖的元素被大大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火爆的战斗场面,异形的数量是历代之最,不过人类这边也并非手无寸铁的采矿工,而是一帮武装到牙齿的海军陆战队,各式各样的枪械、功能迥异的载具,女主角操纵运输机器人与体型巨大的异形皇后搏斗也是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


《异形2》的诞生为游戏界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所有跟异形有关的动作或射击游戏,玩家都能在里面找到电影的碎片。毫无疑问,《异形2》是异形系列中最出色的电影,可是它并没有解开初代作品留下的谜题。之后分别由大卫·芬奇和让-皮埃尔·热内执导的《异形3》和《异形4》延续了《异形2》的故事剧情,虽然在风格上有点回归初代的恐怖和惊悚,但却被牢牢地套在“人怪大战”的戏路中无法突破,因此两部电影的评价都不高。

至于《异形对铁血战士》更是彻头彻尾的爆米花电影,完全是一部套着异形和铁血战士外衣来骗钱的垃圾。这时“异形之父”雷德利·斯科特开始坐不住了,对于他而言,后续的异形电影都远远地偏离了他当初想要表现的“内涵”,于是他和编剧们制作了一部异形系列的前传作品——《普罗米修斯》,一个既发生在《异形》之前,又与该系列没有直接联系的故事。

习惯了异形后续电影风格的观众也许会对《普罗米修斯》很不适应,因为整部片没有出现半只异形,连异形卵、抱脸虫等这些大家“眼熟能详”的东西都集体缺席,新设计的怪物品种出场时间少得可怜,唯一能和异形沾点边的“远亲”也只是在完场前几分钟才出来露面。
为此电影在公映后收到了不少负评,认为里面缺少了观众熟悉的异形怪物,而斯科特则表示“怪物已经是过去式,老调无需重弹。”《普罗米修斯》重点突出的元素是“探索”,2089年,距离初代异形的背景时间100年以前,身为考古学家的女主角在世界各地找到坐标相近的“星图”,并推论这是远古时代造访地球的外星种族“宇宙骑师”留下的“邀请信”。在得到韦兰财团的支持下,一众科学家们乘坐“普罗米修斯”号前往这颗被定名为LV-223的星球进行探索,希望籍此寻找人类的起源。

之后的故事发展和《异形》极为相象,探险队来到星球上一座堡垒般的建筑,在里面找到“宇宙骑师”们的遗骸和飞船,只不过这次铺满一地的不是异形卵,是一樽樽像轰炸机炸弹的黑色瓶子。同样在随船生化人的“恶意”下,一只“异形”在船员的肚子里诞生,只是过程比《异形》更为复杂,严格来说这只“异形”不过是章鱼版的抱脸虫,还不是最终形态,而有幸被它寄生的正是那位企图消灭人类的骑师,于是异形家族的新成员“骑师异形”诞生了。


《普罗米修斯》尽管没有火爆的战斗场面,不过探险队解谜的过程倒是满足了观众们的好奇心,电影揭开了《异形》里那艘“马桶盖”飞船和“象鼻人”的谜底,以及暗示了异形的来源。电影穿插了大量宗教与神话的内容,似乎在探讨科学知识是否可以与对神的信仰共存。斯科特将片名和飞船定名为“普罗米修斯”本身就有很浓厚的寓意,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巨人,他违抗神的意旨,把火作为礼物送给人类,自己却受到了永无休止的惩罚,因为诸神希望对自己创造的生命加以限制,以免他们试图推翻自己。《普罗米修斯》所表现的正是这一主题,片头那位喝下黑色液体、身体分解而掉入水中的骑师就如同普罗米修斯一般,通过自身DNA断裂重组创造了人类,骑师的同伴们后来因担心人类不受控制而打算驾驶装满黑色病原体的飞船前往地球去消灭人类,结果却因为病原体泄漏反遭其害。
在粉碎了骑师企图消灭人类的阴谋后,女主角伊丽莎白·肖和生化人大卫乘坐另一艘“马桶盖”飞船前往骑师的母星,去了解他们为什么要作出毁灭人类的决定。于是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普罗米修斯》的续集将会讲述这一故事,然而历时五年才推出的《契约》却莫明地跳开了这一情节。
“契约”号是一艘运送殖民者的飞船,他们的目标跟《异形2》前往LV-426定居的人类一样,原本并没有去探险的想法,在开往预定的星球Origae-6途中遭遇了一次恒星中微子爆发,导致船上的部分系统损坏以及多名殖民者和胚胎丧生,与大卫同型的生化人沃特唤醒了所有船员进行系统抢救。在修复外围的能源充能帆板时,船员田纳西的头盔上突然收到一条不明讯息,模糊画面里显示了一名女子哼着约翰·丹佛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当调查到信号来自一个距离飞船较近且环境优越的行星后,舰长欧兰马上下令前往。众人到达目的地后发现该星球环境舒适、资源丰富,逐渐认为这颗星球更加适合殖民。


当一行人跟随讯号来到位于山顶的一架弃置多年的“马桶盖”飞船中探查时,本片的女主角珍妮特·丹妮丝找到《普罗米修斯》的女主角伊丽莎白·肖的私人物品,并发现他们接收到的讯号其实是肖在宇宙船驾驶座上录下的全息投影。然而他们没有料到,这颗表面上环境优越的星球早已杀机重重,地表上生长着奇怪的孢子,被踩破时里面会冒出黑色的病原体,并随机侵入离它最近的人类体内,在经过短时间的寄生后,一只外貌类似前作“骑师异形”的怪物会从宿主体内爆出。
“骑师异形”体型虽小,但战斗力却不俗,一众船员顿时死伤无数。在战况胶着之时,一位神秘的斗篷男子发射信号弹吓跑“骑师异形”,并让大家跟着他逃跑。一行人跟随斗篷男子来到一个堆积了大量骑师尸体的建筑,在那里男子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他就是十年前和伊丽莎白·肖乘坐“马桶盖”飞船寻找骑师母星的生化人大卫,并声称由于宇宙船的失控导致肖不幸丧生,船上的黑色病原体也一同泄漏杀死了该星球上所有骑师。


然而在他的“同胞”沃特的调查下,却发现大卫在撒谎,真相是大卫驾驶飞船来到骑师的星球上时主动投下病原体,屠杀了所有骑师,并解剖了伊丽莎白·肖的身体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培植品种更先进的异形——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种类。舰长欧兰很不幸地成为第一个试验对象,试验的过程与结果对于异形迷来说是再也熟悉不过了,这段剧情主要是揭示了异形卵和抱脸虫的起源。


贯穿《普罗米修斯》和《契约》的真·男主角——生化人大卫是异形前传系列的灵魂人物,如同执意去太空找造物主的人类一样,对于创造自己的人类,他一方面充满好奇,废寝忘食地学习和研究人类的一切,另一方面又充满鄙视,包括那些比人类更高级的宇宙骑师,作为一个优于创造者的被创造者,大卫觉得他们不过是“普通人”而已。当他往骑师的星球投放黑水进行大屠杀时,他吟出了雪莱的诗句:“Look on my works,you mighty.And despair!”此刻高高在上的他仿佛成为了主宰世界生命的王者。


因此在两部异形的前传作品中,“创造”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大卫作为一位有思想的生化人,他渴望能像自己的造物主一样“创造”事物,因此他才会孜孜不倦地学习人类和骑师的文化和知识,为的就是不断地尝试让自己拥有“创造”的能力。每当船员不经意地提及他“没有灵魂”、“非人类”时,大卫的表情总会闪过一丝的不爽,因为他也意识到,无论自己学习的能力再强,也不过是重复人类所创造的东西而已,于是他决心要找到一个方法来让自己拥有“创造”的能力,不管是在《普罗米修斯》中给男主角的杯中“投毒”,还是在《契约》中研发异形,无一不是大卫实践这一理念的行为。故此在《契约》中,不管是面对着“骑师异形”还是从舰长身上破肚而出的小异形,在大卫的眼中非但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慌,反倒是迷恋和激动,他把异形们当成是自己的作品,如同人类创作了音乐、语言一样。
当大卫发现“同胞”沃特如此维护和服从人类时表现得极为愤怒,甚至不惜对其痛下杀手,大有怒其不争的味道。结尾他冒充沃特混入“契约”号,自然是看中了里面那些睡在冬眠仓内任人宰割的殖民者,他们是最理想的被寄生对象。在女主角即将冬眠之际,发现眼前这位沃特竟然忘记了他们之间关于小木屋的对话,从而知道他的真正身份,历经九死一生的女主角还未来得及反抗就进入了休眠中,显然她将成为下一个伊丽莎白·肖——大卫的实验对象。其实以大卫过人的智慧,像小木屋的事情他完全可以轻松地骗过女主角,但他却故意露馅,目的就是为了欣赏对方无助和绝望的表情,以衬合他这位掌控一切的造物主身份。大卫将藏在体内的两个抱脸虫胚胎放入胚胎室中,驾驶着飞船前往殖民星Origae-6,在那里他将成为新的上帝。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故意含糊了大卫与沃特施展最后一击的画面,似乎是想留下一个悬念:到底是大卫冒充了沃特,还是沃特被大卫说服了?假如是后者的话,那么大卫的“创造”理念无疑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创造”的最高阶段并非是单纯地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思想。耶稣也好,释迦牟尼也罢,之所以能成为人类的“上帝”是因为他们创造了宗教,一个可以改变人类思维模式的东西。在大卫与沃特相处和搏斗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向对方灌输自己的理念,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宗教”。如果真相是沃特击倒了大卫,那么大卫虽败犹胜,因为他成功地创造了可以改变“同胞”的思想。

《契约》如同前作《普罗米修斯》一样,在解开部分的谜题同时又留下了大量的问号。这一系列的异形电影没有大量的火爆战斗场面,没有太多的惊悚镜头,它架构了一个宏大的未知世界,糅合了神话与宗教的内容,将一部看似简单的“人怪大战”电影升华为史诗级的大作,它不断地和观众探讨着“人与神”、“造物主”和“信仰”等高端问题。在当前电影界都热衷于制作急功近利的“炒冷饭”和“爆米花”作品时,怪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仍能坚持拍摄如《普罗米修斯》和《契约》这种充满内涵的题材,确实非常难得,试问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和探讨哲理的观众们怎可能不期待它的续作呢?
八零九零游戏时光专栏,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ouxihuai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