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突发心脏骤停心肌梗塞的通俗简易自助手册v1.1版

每个月的唠叨
因为去年底父亲的确诊严重心力衰竭,家中一位与我关系亲密尚且年轻的亲人上个月突然心脏骤停离开,以及过往我本人从事行业内诸多年轻朋友的猝然离世,因此下定决心,每个月发布一次,并且会持续不断更新的自助指南。
这个日期,就定为每个月的 14 日。
郭德纲曾经有段采访,说来可能会得罪很多女同胞,但是道理是这个道理。
原话我记不清了,大意是指有记者采访说传统曲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郭德纲说很难,就算是现在让历史上这些最有名的老艺术家都活着、都年轻,第一天卖票,万人空巷。连卖三场,就没人了。想传承,怎么传承,让唱曲艺的演员穿着大旗袍,开叉儿到这儿,让一群人过去捧场,捧演员,曲艺可能不懂,但爱看人,听着听着,哪天演员不演了,但是曲子在脑子里挥之不去,曲艺就传下去了。
我做不到那么吸引人,但是希望关注我以及我所撰写内容的朋友,看着看着看着,可能不一定会记得我们这个账号,但是对于如何预防、如何应对危机情况,印在脑子里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CPR CPR CPR 心肺复苏
在心脏骤停后,如果能够在黄金 4 分钟内采取抢救措施,那么将会大大提升抢救成功率,有关 CPR 心肺复苏术的课程,虽然轻易即可获得,但普及程度依然不高:
学习途径很多,如:
严格培训含认证证书
如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的【Hearthsaver®拯救心脏课程】、红十字会的【红十字救护员证】;AHA 的 HS 课程全国各地均有代理培训点,大家可以搜索就近的网点报名,普通小班价格在700~800 元左右,培训时间通常较为灵活,周末、夜间均有开班;
红十字会的培训课程相仿,大家可以就近联系本地的红十字会,价格相较 AHA 会更低,一般在 200 元左右,因相对 AHA 来说没有更全面深入的商业化,所以培训各地区域可能有不同政策,开班可能没有那么灵活,但个人基本都可参加,只是需要等待不同的时间;
公开且较系统
如 MOOC 中国大学,部分医学院校也开具了相应的急救课程,比如深耕医护领域的山东大学,目前有在开放的《紧急医学救援----救在身边,救需要你》课程,免费公开,也较为系统,大家注册 MOOC 账户后即可登录学习,视频课程学习后也有在线测验,考试合格可申请相应的 MOOC 证书,95~100 元,证书无所谓,重要的是掌握。
各大平台的免费短视频
这个就不用提了,随处可见,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建议大家多看几个,主要是基本流程相同,但是一些细节讲解可能侧重点不同,多看几个会有助于我们理解的更加全面。
AED 设备
目前很多公共场所已经有 AED 设备安放,但是如我们一直在强调的黄金 4 分钟,因为发生的区域随机,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在家的时间很长,因此危险发生在家中的概率更高;除去身边人应该熟练掌握 CPR 心肺复苏术,如果本身是高危人群,同时在经济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那么可以考虑在家中设置一台 AED 设备;
可能很多人对 AED 设备并不了解,认为高端、复杂的设备,一定相当复杂,普通人不可能操作,而且日常维护等要求异常高,我们普通家庭是无法安置的,实际上这都是因为不了解所导致的:
AED 设备目前非常智能,如日常维护,绝大部分机器都有自行检查程序,每个月都会自行进行设备自检,如果遇到电池电量不足等情况,会自动报警,提示进行更换,在不用的情况下,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对其做什么维护;
AED 设备的操作,操作 AED 确实需要培训,但远远不像不了解的人想象的那么困难,实际上最新的 AED 设备已经相当智能,基本上只需要将电极片贴到正确的位置,其他全流程自动检测,操作人只需要确保周边人不要接触患者,且在 AED 设备检测提示按键后,去按动启动按钮即可;此外,通常购买 AED 设备后,厂家会有线下人员对购买者进行面对面的培训,这点大家并不需要担心;
唯一对问题是成本,目前一台 AED 设备,个人购买的话,到手价大概 18000 元~25000 元不等,品牌主要为国际品牌,如卓尔、飞利浦,国产久心;日后养护成本主要是电池,视使用频率、情况,更换价格大概 3000~6000 元/次,普通家庭视具体情况估计 5 年+更换一次,年维护成本不足千元;
当然,实际成本肯定没有这么高,我个人也相信,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国制造的优势,一定能把价格打下来,至少以我个人渠道所了解的信息,实际出厂价格还是有很好的空间可以谈,如果有足够多的朋友有兴趣,我可以与厂家交流,看看是否能在不扰乱正常市场的情况下,以更优惠的价格提供给有需要的家庭。
植入式 ICD
此外,针对一些特定,已经有较为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朋友,或者说高危人群,在经济能够承受的前提下,根据医生的提示,也可以考虑植入 ICD,即体内除颤仪。
好处是,如果发生危险,自主系统第一时间就能介入,缺点可能包括偶尔的小“漏电”等不适状态。
当然最大的缺点还是价格,目前这个据我所知,至少在北京区域,还属于全自费的项目,价格约为 12 万元左右。
相比较还是 AED 设备,对于家庭而言性价比更高一些,当然这个视个人的疾患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我们在足球领域,可以看到阿贾克斯的小布林德,和原国际米兰的埃里克森已经进行了 ICD 植入,就是为了充分预防这种危险的发生,令人欣慰的是,这两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现在还能够继续在高水平的足球联赛进行激烈的运动,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对于部分人群,ICD 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急诊 急诊 急诊
无论是家中的老年人,还是中青年,尤其是中青年,不要因为觉得自己年轻就没事儿。
实际上,因为人体的代偿能力,很多老年人甚至可以扛,但年轻人机体代偿能力尚未发展完善,风险更高。
当感到此类不适时,不要犹豫,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急诊进行救治,如果突发状态更为严重,则不要自行前往,第一时间拨打 120 :
黄金时间只有 4 分钟,救护车及医护人员赶往现场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并没有发展出瞬移的交通工具,不能像《星际迷航》那般通过物质传输仪瞬间转移上万公里的人或物;
最佳途径依然是最快速度转移至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专业工具、仪器进行全方位的救治,在真正的危险发生时,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其实非常少,所以最明智的决策,依然是最快时间抵达医院。
年度体检
虽然以年为单位的体检,在预防这类风险事件上的帮助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连年度体检都不参加,对自己的身体年度认知都没有,那么只能说会令风险无限增加。在所有的体检项目中,至少应该包含一项:心脏彩超,我们至少应该对心脏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主要的动脉有一个基础的了解。
自己本身是高危人群或有家族遗传病史,建议增加检查频率,比如每半年,不必去三甲医院,只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即可,不像一些血检等指标,彩超类有直观影像,无法作假(有关体检及“作假”,我们日后单独开一期说);
有一定基础的朋友,建议进行更加全面的,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体检,除去最最最基础的心电、心脏彩超等,还有诸如钙化指标等深入的检测,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心脏相关健康情况,但是相较一般的体检,其综合价格会更高一些,通常在 5000 元~6000 元范围;
日常检查
同上,无论是对于高危人群,还是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期作息、饮食不健康,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
血压,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指标,我们都知道三高群体范围很广,已确诊的心脑血管患者,仅仅在国内,就高达 3 亿人,尤其聚焦到指标的三高已经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无论家里、办公室还是其他公共场合,可以多备个血压仪,最基础款 100 多元的即可以准确测量,当觉得稍有不适,可及时测量,提醒自己尽快放松下来,不要冒不必要的风险;
血氧,相比血压监测更为便捷,无论是专门指夹式的血氧检测,还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总价从几十元到数千元的设备都有,如果是手环手表的话,可以设置为每分钟或每 5 分钟监测,如发现自己的血氧值从正常 90 以上快速下滑至 80 甚至更以下,必须及时保持关注,如有必要一定尽早致电 120,争取抢救时间。
心电图,目前市面上也已经有简单的便携式心电设备,只要不到千元即可,如果是高危人群,或者是公司公共场合,可以考虑购置一台,这种无创的监测设备非常方便,同样,如果觉得不适,且属于前面所说的高危或亚健康人群,及时自我检查,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如果发现心电有异常,务必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的补充手段
无论是亚健康人群,还是高危人群,平日主要的监测手段,我们在前面已经有了概述,但是显然这还不足够,针对特定情况,我们再补充两条;
抗焦虑
我们毕竟都是人,有人固有的情感与情绪,要求一个人彻底排除这些保持绝对的冷静,是不可能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拥有良好的情感联系与正常的情绪状态,显然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对于一些高危风险人群,比如已经患有严重心脏或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过于愤怒、悲伤或惊恐焦虑等等的情绪或感情,则是非常危险的。
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可能以往的好友、亲属离去,这种打击和对高危人群的刺激是非常严重的,除去一些适当的心理疏导、健康的饮食和运动外,还可以考虑适当借助抗焦虑药物的帮助。
关于这点,在上一次家中突发事情亲人离去后,我在去医院与主任专家交流时,也特意请教过,医生反馈说此类药物很注重安全性,在上市前都会做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药物的研究,确保没有问题才会上市,所以如果确实发生了一些事情,适当借助抗焦虑药物,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这点也需要大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交流,可以与大家的主管医生及相应精神科医生交流,在这里我们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在经历一些重大事件刺激时,为了尽量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抗焦虑药物是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可能有潜在麻烦是,老一辈人对于精神类药物可能是比较抗拒的,有一种不太正确的认识,这点需要大家慢慢疏导,必要时可以用“失眠”、“睡不好”之类的借口前往一些精神科室进行治疗。
流感疫苗
同上,如果是高危人群,比如已经患有严重心力衰竭,或其他一些较为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偶尔感冒还是提升身体免疫能力的一种方法。
但是对于这样的患者而言,如果感冒,有时则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一定要好好利用每年流感疫苗的机会。
我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是国家针对中老年群体也有免费流感疫苗的计划,这个真的是惠民政策,但是很多朋友对此并不知晓。
通常是为了预防每年冬季流感而准备,大部分是每年 9 月份开始,大家可以关注自己社区、村委会的消息,在未发病的状态,能够接打疫苗时,尽早报名。
针对年轻人的叮嘱
当然不止是年轻人,还有当前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朋友,一定一定一定注意:
同时也要避免
这都是无异于自杀的行为,结合我们前面所说的年度体检和日常监控,公司不配备的话,可以和关系好的同事一起合资购买,放在办公室、宿舍……
我们做的每一点,都是在降低突发风险的概率,毕竟这个群体性的发生概率,虽然看起来并不高,但是一定要知道,我们只有这一辈子,发生在谁的身上,对这个个体和个体的家庭,就是 100%;
钱固然重要,但除非真的走投无路,否则这种「自寻死路」的行为,从来都不是可取的。
就医指导
在非危险情况下,针对相关心脏问题的日常就诊,我以国内顶尖的心内、心外科北京安贞医院为例,做过相关的指南,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参考:




以及


v1.1 版本
2022 年3 月 14 日,这是本系列更新的第二篇,相较第一篇的版本,更新了部分针对全人群的日常监控、高危人群的特定方案及针对普通人的注意事项,同时调整了从紧急情况到日常观察和注意事项的逻辑表述顺序。将本版更新为 1.1 版,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朋友。
更多行动,更多希望
1、越难的事情,才越有价值;
2、你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3、Talk is cheap , Show me the solution;
4、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5、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情绪毫无价值;
杀不死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加强大;What doesn't kill you,only makes you stronger.